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17篇 |
免费 | 171篇 |
国内免费 | 9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67篇 |
妇产科学 | 17篇 |
基础医学 | 165篇 |
口腔科学 | 23篇 |
临床医学 | 492篇 |
内科学 | 306篇 |
皮肤病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58篇 |
特种医学 | 136篇 |
外科学 | 167篇 |
综合类 | 1010篇 |
预防医学 | 427篇 |
眼科学 | 18篇 |
药学 | 357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246篇 |
肿瘤学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61篇 |
2021年 | 92篇 |
2020年 | 62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135篇 |
2013年 | 137篇 |
2012年 | 225篇 |
2011年 | 198篇 |
2010年 | 189篇 |
2009年 | 217篇 |
2008年 | 197篇 |
2007年 | 192篇 |
2006年 | 172篇 |
2005年 | 149篇 |
2004年 | 163篇 |
2003年 | 139篇 |
2002年 | 110篇 |
2001年 | 132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58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52.
目的:比较早期梅毒四种检测方法。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Ⅰ期梅毒的临床标本40例(同时取溃疡面渗出液及血液标本),分剐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及聚合酶链反应(PCR)四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并对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四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暗视野显微镜;TRUST;TPHA;PCR。后者与前三种方法比较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R技术在Ⅰ期梅毒检测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对梅毒的及时发现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3.
1 病例报告 : 患者男 ,32岁 ,工人 ,既往健康。 2 0 0 0 0 2 18因患间日疟服用伯氨喹啉片 39.6mg ,每日服药 1次 ,服药 3d后出现乏力 ,解深茶色小便 ,但患者未停药 ,仍继续服药 2d后便出现高热 ,言语不清 ,解酱油样小便 ,右侧肢体不能活动由家人护送住院治疗。入院时查体 :体温 40℃ ,fR30次 /min ,fP12 0次 /min ,pB80 / 5 0mmHg(10 .7/ 6 .6 7kPa)。呈昏睡状态。全身皮肤苍白 ,心肺正常 ,左侧眼底视乳头模糊而右侧正常 ;右侧中枢性面舌瘫 ,偏身感觉减退 ,肢体肌张力低 ,上肢肌力 0级 ,下肢肌力Ⅰ级 ,右侧肢体… 相似文献
154.
骨骼系统的嗜酸性肉芽肿好发于颅骨,临床上较少见。我科自1990年1月~2007年8月共收治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EG)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2~16岁,平均9.6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3个月。SEG发生于额骨5例,顶骨2例均为单发性,额骨及颞骨1例为多发 相似文献
155.
目的观察无框架立体定向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无框架立体定向手术系统引导下,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行经前入路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术中电刺激验证靶点,而后进行靶点射频热凝治疗。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随访6~36个月,疼痛完全消失29例,疼痛减轻1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8例,咀嚼力减弱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引导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明显减少盲穿过程因深度或方向掌握不当产生的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讨声动力化学疗法(SDT)对大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及微血管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以大鼠颅内C6胶质瘤为实验模型,观察4组(SDT、US、HMME、对照)处理后脑胶质瘤原位细胞凋亡、Cyt-C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原位凋亡检查见HMME组和对照组凋亡细胞极少,各时间点凋亡率无明显差别。处理后24h,US组凋亡率高于HMME组和对照组;处理后3d、7d,凋亡率与HMME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SDT组处理后24h,凋亡率明显高于其它3组。处理后3d、7d,凋亡率与其它3组无明显差别。HMME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点MVD密度、VEGF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别。US组处理后24h,MVD密度、VEGF蛋白表达与HMME组和对照组比较,略下降;处理后3d、7d,2项表达结果与HMME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SDT组处理后24h MVD密度、VEGF蛋白表达较其它3组明显下降;处理后3d,二者有所升高,但仍较其它3组低;处理后7d,VEGF表达结果与其它3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SDT处理后早期可通过血管靶向作用促进体内胶质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7.
158.
常州市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者HIV、HC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截止2008年底,常州市发现HIV感染者中经吸毒途径者占60.2%;哨点监测显示,吸毒者HCV、HIV感染率分别为50.8%、2.2%^[1]。鉴于美沙酮维持治疗(MMT)在改变吸毒者与艾滋病传播有关的高危行为具有重要意义^[2],常州市开设了MMT门诊。为了解MMT者中HCV、HI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开展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对2006年9月-2008年12月间首次登记接受MMT者的基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9.
中青年胃癌内镜及病理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30例中青年(≤5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98例同期50岁以上的胃癌作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中青年胃癌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食欲不振、呕吐;病程短;肿瘤多位于胃窦部;内镜下以进展期BorrmannⅢ-Ⅳ型为主;早期诊断率低;病理分化程度低。结论中青年人胃癌患者的病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过后,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债项目、国际援助项目的实施,疾控机构的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疾控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但受体制、机制及人才结构等影响,市级,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市级疾控机构的工作能力还一时难以达到更高要求,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