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3篇 |
免费 | 136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篇 |
儿科学 | 57篇 |
妇产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133篇 |
口腔科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392篇 |
内科学 | 244篇 |
皮肤病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46篇 |
特种医学 | 109篇 |
外科学 | 131篇 |
综合类 | 802篇 |
预防医学 | 337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284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196篇 |
肿瘤学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73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54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112篇 |
2012年 | 185篇 |
2011年 | 161篇 |
2010年 | 146篇 |
2009年 | 181篇 |
2008年 | 158篇 |
2007年 | 157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19篇 |
2004年 | 132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102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目的 探讨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监测宫颈鳞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对 116例宫颈鳞癌治疗前后进行SCC测定。结果 SCC在宫颈鳞癌中的敏感性为 73.2 8% ,特异性为95 .10 %。SCC阳性率在宫颈鳞癌大细胞角化型及非角化型中较高 ,在小细胞型中较低。并且随着宫颈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在根治性治疗后SCC阳性者均转阴性。结论 SCC是宫颈鳞癌较好的一种肿瘤标记物。在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 ,治疗效果的判断 ,监测疾病状态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究小窝蛋白1(caveolin-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以16HBE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免疫荧光、RT-q 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16HBE细胞EMT过程中caveo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iRNA干扰caveolin-1对16HBE细胞EMT的影响。结果:Caveolin-1广泛存在于16HBE细胞膜上,TGF-β1刺激后,caveo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TGF-β1组比较,caveolin-1 siRNA和TGF-β1共同作用促进了细胞形态的转化,抑制了E-钙黏蛋白的蛋白表达而促进了α-SMA的蛋白表达(P0.05)。TGF-β1刺激16HBE细胞后,AKT和Smad3在30 min磷酸化水平最高,与0 min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用siRNA干扰caveolin-1基因后再用TGF-β1刺激16HBE细胞30 min,下游信号蛋白分子AKT和Smad3的磷酸化水平增高,与TGF-β1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结论:TGF-β1能下调16HBE细胞的caveolin-1表达水平;caveolin-1可能参与了TGF-β1诱导的16HBE细胞EMT过程中TGF-β1/Smad通路和PI3K-AKT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检测金属络合物四硫代钼酸铵(ATTM)的硫化氢(H2S)释放能力并进一步观察其减轻氧化应激诱导的皮肤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反应瓶法检测ATTM在细胞培养基中释放的H2S,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或罗丹明123染色结合荧光显微镜照相术分别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结果:与H2S供体GYY4137类似,ATTM在细胞培养基中可剂量依赖性地释放H2S。在25~400 μmol/L 的浓度范围内,ATTM处理对人皮肤细胞(HaCaT细胞)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P>0.05)。紫外线照射或外源性给予ROS供体(过氧化氢,H2O2)处理均可增加HaCaT细胞内ROS的含量。400 μmol/L H2O2处理可明显降低HaCaT细胞的存活率(P<0.01),而在H2O2处理前给予ATTM预处理,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其中在100和200 μmol/L浓度时ATTM具有最好的细胞保护作用(P<0.01)。400 μmol/L H2O2处理还可损害细胞的ΔΨm和细胞膜并使LDH释放增加(P<0.01)。而在细胞遭受损伤前给予200 μmol/L ATTM预处理可明显改善ΔΨm的水平(P<0.05)并抑制LDH从细胞内释放(P<0.01)。结论:ATTM具有释放H2S的能力并可保护人皮肤细胞对抗氧化应激诱导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45.
146.
近年来,睡眠呼吸障碍的高发病率及潜在风险被广泛关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作为各年龄段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已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口腔微生态作为“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与OSAS及其合并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口腔微生态与OSAS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为临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7.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是影响患者围术期预后的主要原因,需要麻醉科医师重点关注并有效防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围术期实行肺保护策略可减少PPCs。近5年来,围术期肺保护策略研究已成为围术期医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围术期肺保护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策略包括术前风险预测、术中肺保护性通气、术后镇痛及物理治疗等。本综述结合围术期肺保护策略最新进展进行阐述,以提高麻醉科医师对PPCs潜在风险的认识,为制定围术期个体化肺保护方案提供策略。未来还应进一步研究以阐明围术期肺保护策略对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8.
目的 总结掌侧斜T型锁定钢板排钉杠杆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4年7月-2018年7月,采用掌侧斜T型锁定钢板排钉杠杆复位内固定治疗15例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男6例,女9例;年龄30~66岁,平均56.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例,摔伤13例.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桡骨极远端骨折按国际内固定研究协... 相似文献
149.
目的:分析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5例,根据尿激酶开始使用的时间分为早期组32例(血肿腔注入尿激酶开始时间<6 h),对照组33例(血肿腔注入尿激酶开始时间≥6 h),随访6个月;比较2组住院时间、入住NICU时间、再出血率、病死率、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结果:早期组住院时间、入住NICU时间、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早期组CSS评分与BI均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CSS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I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早期组CSS评分及BI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超早期应用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