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例原发性肾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及随访情况。结果:2例肾滑膜肉瘤患者分别为25岁女性和27岁男性,临床表现为腹痛,肿瘤平均长径为8 cm,呈灰白色均质状肿块伴出血、坏死;显微镜下,肿瘤组织由相对一致的梭形和圆形上皮样细胞呈交错状、片状分布构成,并可见血管外皮瘤样区域,显示为疏密相间的梭形细胞伴分支状薄壁血管。瘤细胞间边界不清,细胞质少至中等,细胞核呈空泡状,伴有小核仁,核分裂象易见。1例可见似肾母细胞瘤中的始基样成分,为边界较清、结节状排列、圆至卵圆形细胞团。免疫组化表达上皮膜抗原(EMA)、CK、CD99、BCL-2、波形蛋白(vimentin),不表达CD34、S-100、SMA、MyoD-1、WT-1、CD10、HMB45。原位荧光杂交SYT双色分离探针标记均见SYT基因重排阳性。随访结果显示,1例患者于术后23个月腹腔内肿瘤复发,另1例患者术后10个月仍无瘤生存。结论:原发性肾滑膜肉瘤罕见,易发生于年轻成人,形态表现与一些肾脏儿科肿瘤、间叶性肿瘤和肾细胞癌有交错;充分取材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融合基因检测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研究伴内翻生长特征的尿路上皮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和多点荧光原位杂交在其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具有内翻生长特征的尿路上皮病变41例,分为内翻乳头状瘤、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用多点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3、7、17号染色体获得和9p21缺失;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标记p53、CK20和Ki-67;并对12例进行随访.结果 (1)内翻乳头状瘤12例,平均1.2 cm,由互相连接的细胞索或巢在固有膜内生长,细胞索相对较细而宽窄一致,细胞巢外呈栅栏状、内为流水状排列,可见鳞状分化,无细胞学上的异型性,无或偶见核分裂象,4例可见少量表面外生乳头,被覆少于6层的正常尿路上皮.(2)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24例,平均2.1 cm,结构似内翻乳头状瘤,但细胞索较粗并宽窄不一,细胞巢粗大并不规则状,可形成实体结构,瘤细胞轻至中度异形,核分裂象1~8个/10 HPF,3例表面均未见外生性乳头,但表层尿路上皮有明显异型增生,有少量外生乳头者外生成分形态符合低级别或低度恶性潜能.(3)旺炽型yon Brunn细胞巢5例,平均0.9 cm,表面被覆正常或增厚的黏膜组织,固有膜内见巢状分布、大小不等、排列紧密的尿路上皮团伴有囊腔形成,细胞均无异型性,无或偶见核分裂象.多点荧光原位杂交:79.1%(19/24)的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存在染色体异常阳性,而内翻乳头状瘤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无阳性染色体异常.免疫组织化学:CK20仅在2例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中弱表达,内翻乳头状瘤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均为阴性;16例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和1例内翻乳头状瘤中有5%~50%的瘤细胞弱表达p53;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中1%~5%表达Ki-67,内翻乳头状瘤和旺炽型von Brunn细胞巢均低于1%.随访:2例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经多次复发后为浸润性癌,行全膀胱切除后仍发生远处转移.内翻乳头状瘤无复发.结论 伴内翻生长特征的尿路上皮增生性病变在良恶性病变中存在形态学上的重叠,但内翻生长型尿路上皮癌在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上有独特特征.多点荧光原位杂交在鉴别诊断中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3.
患者女性 ,5 0岁。 1992年在外院行腹膜后右肾上腺旁肿块切除术 ,术后病理报告为脂肪瘤。 2 0 0 0年 5月因腹胀来我院诊治 ,CT片示右肾前方见巨大脂肪性团块 15cm×9 8cm(图 1) ,CT值 - 89 9~ - 10 3HU。切除标本在显微镜下见肿块由脂肪细胞构成 ,细胞大小不等 ,散在少量个别异形细胞 (非典型间质细胞 ) (图 2 ) ,诊断为脂肪瘤样脂肪肉瘤 (高分化脂肪肉瘤 )。 2 0 0 2年 11月因腹胀半年 ,疑为脂肪肉瘤复发再度入院行第 3次手术。CT片 (图 3)示右肝肾图 1 第 1次手术前CT示右肾前方巨大脂肪性团块 图 2 第 2次手术标本见脂肪细胞大小…  相似文献   
44.
虽然他汀类降脂药在脑血管疾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有研究证实该类药物剂量加倍后疗效提高非常有限.且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呈线性增长。而且,他汀类降脂药降低总胆固醇(TG)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作用较弱。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单纯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还远不能避免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为此在脑梗塞患者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中,联合应用降脂药以同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TG,升高HDL—C已经成为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中的新热点。有报道称,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了解中医药高校学生抑郁状态的流行特征,探讨抑郁状态与同伴支持的关联.方法 采用分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全国10所中医药高校学生的抑郁状态及同伴支持情况进行调查,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9389人,收回有效问卷9185份(97.83%).学生的抑郁状态平均得分为(47.72±9.60)分,...  相似文献   
46.
目的调查冠心病辨证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现状与质量。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Medline、EMbase数据库。根据制定的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对结局指标定性描述。结果共纳入79项原始研究,其中有52项发表在期刊上,64.6%由学术研究机构完成。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分别为57.8%、29.5%、33.6%。在期刊文献中,有4项研究描述了辨证诊断医生的资质;有7项研究描述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由两位医生及以上共同出具;有8项研究受国家级项目支持,14项研究受省级或直辖市项目资助;QUADAS2质量评价发现目前的研究质量整体较低。结论目前冠心病辨证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性研究的质量较低,中医研究的透明化和研究注册将是提高研究质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7.
早期康复治疗中风急性期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中风急性期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康复治疗。2组均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随访60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60 d采用改良式Fugl-Meyer量表(FMA)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7、14、30、60 d上、下肢FMA评分及总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第14、30、60 d上、下肢FMA评分及总分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4 d下肢FMA评分及治疗后第30、60 d上、下肢FMA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中风急性期,能明显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对照组采用灸法。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血总胆红素含量均增加,治疗组高密度脂蛋白治疗后(1.60±0.35)较治疗前(1.25±0.41)提高,对照组血总胆红素含量治疗后(13.93±1.61)较治疗前(11.58±2.23)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9.
患者男,60岁.因右小腿皮肤结节2个月于2006年3月21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11月发现右小腿皮肤有斑片状色素沉着,2006年1月右小腿出现红色斑疹及结节,进行性增大,高出皮面.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胰腺髓系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胰腺髓系细胞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胰腺髓系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肿瘤,迄今仅查到8例报道。本例表现为胰头部浅绿色占位病灶。瘤细胞弥漫性分布或列兵式竹节样排列。细胞分化程度不等,以原始未成熟细胞为主,可找到幼稚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IM5、CIM3、MPO、Lys、CD117、CD34及CD15等,不表达CD790t、CD3、CD30等。结论仅凭常规形态学观察,髓系细胞肉瘤易误诊为淋巴瘤,小细胞癌,ES/PNET等。细胞分化程度不等,列兵式排列,幼稚嗜酸性细胞的出现是重要的诊断线索。免疫组化是获得正确诊断的主要依据。即使病变位于局部仍需行抗自血病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