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的细菌内毒素标准,制订其适合国内实验室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结果沣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药液稀释浓度0.74mg/ml以下时,与TAL试剂(灵敏度为0.25)反应干扰因素影响。结论国内条件下可根据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国外厂家提供的标准对其进行有效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2.
药科学院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近五年来本科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显示各单位对广东药学院药科学院本科毕业生素质总体评价较好,满意及比较满意率占91.6%,尤其在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等方面。但是在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与同事协作精神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在综合调查结果及部分单位提出的改进意见的基础上.应该重点加强学生专业知识面、同事协作精神方面的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云南白药对儿童手足口病(HFMD)口腔内疱疹及溃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择2012年3月~2013年8月我科住院的HFMD患儿104例,随机等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及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多卡因与云南白药的混合物涂抹疱疹及溃疡面,观察两组患儿口腔溃疡治疗效果,即溃疡面消退速度,进食后哭闹、流涎情况,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鼻咽癌肝转移瘤的CT征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易发生远处转移,肝脏为其转移的最常见靶器官之一.CT扫描是发现转移瘤的重要方法之一[2].为进一步观察了解鼻咽癌肝转移的CT表现,笔者统计85例经确诊为鼻咽癌肝转移的CT资料,并分析其特征性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方法 将11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37例,给予传统治疗;B组41例,给予传统治疗+异甘草酸镁150 mg静脉滴注;C组38例,在B组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0.25 g口服;共治疗观察4周.结果 (1)肝功能的改善情况:治疗前A、B、C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球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治疗2、4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治疗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时TBIL、ALT、AS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6.8±20.3)、(75.4±41.4) μmol/L,(97±35)、(269±107) U/L,(68±26)、(175 ±96) U/L,P均<0.05];C组治疗2、4周TBIL、ALT、AS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5.9±25.4)、(27.1±18.3)、(76.7±46.5)μmol/L,(61±47)、(58±27)、(278±117) U/L,(61±29)、(51±32)、(181 ±97) U/L,P均<0.05].(2)肝纤维化的改善情况:治疗前A、B、C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治疗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7.8±81.4)、(249.7±99.6) μg/L,(171.5±70.5)、(273.2±27.5) μg/L,(124.3±63.6)、(179.6±87.8) μg/L,P均<0.05];C组治疗2、4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35.5±67.3)、(127.1±67.5)、(242.4±93.7) μg/L,(160.2 ±71.3)、(131.5 ±58.7)、(278.6±25.4) μg/L,(105.2 ±39.7)、(97.8±36.7)、(183.2±90.3) μg/L,P均<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有效改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3~4周期新辅助化疗(NACT)对N2-N3期鼻咽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0年间915例T1-4N2-3M0期鼻咽癌患者资料。以行3~4周期NACT者为观察组(NACT≥3组),行2周期NACT (NACT=2组)和未行NACT (NACT=0组,即同期放化疗组)作为对照组。按1:2:1比例以年龄、N分期、病理类型、NACT方案配对后,NACT≥3组、NACT=2组、NACT=0组分别有179、358、179例纳入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OS、DFS、RFS、DMFS,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NACT≥3组、NACT=2组、NACT=0组5年OS分别为89.4%、81.6%、73.7%(P=0.000),5年DFS分别为83.2%、69.8%、64.2%(P=0.000),5年RFS分别为86.0%、76.0%、69.3%(P=0.001),5年DMFS分别为86.6%、76.0%、68.3%(P=0.000)。3~4周期NACT是N2-N3期鼻咽癌OS、DFS、RFS、DMFS的保护因素(P=0.000、0.001、0.001、0.000)。结论 3~4周期NACT能显著改善N2-N3期鼻咽癌预后。  相似文献   
47.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赵充  韩非  卢丽霞  黄劭敏  林承光  邓小武  卢泰祥  崔念基 《癌症》2004,23(Z1):1532-1537
背景及目的:局部和区域未控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与靶体积的照射剂量呈正相关.由于鼻咽解剖位置的特殊性,采用常规二维放疗方法提高靶体积的照射剂量受到周围敏感器官耐受剂量的限制.本研究将三维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应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以期通过安全地增加靶体积照射剂量,达到提高局部和区域控制率的目的.方法:共60例初治原发鼻咽癌患者进入本研究.其中Ⅲ期49例,Ⅳa期11例.全部患者均使用IMRT技术行单纯根治性放疗,放疗计划及实施由NOMOS公司PEACOCK系统完成.采用连续加速推量(SMART Boost)方法照射,处方剂量: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30次共68 Gy,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30次共60~64 Gy,临床靶体积Ⅰ(Target Ⅰ)30次共60 Gy,临床靶体积Ⅱ(TargetⅡ)30次共54 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体积和敏感器官的受照剂量,用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治疗毒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结果:GTVnx、GTVnd(左)、GTVnd(右)、Target Ⅰ和TargetⅡ的平均剂量均数分别为71.21、65.85、66.26、67.59和61.42 Gy,其中GTVnx、GTVnd(左)和GTVnd(右)的平均分次剂量分别达2.37、2.20和2.21 Gy,全部靶体积被95%处方剂量曲线覆盖的平均体积百分数>99%,GTVnx受照剂量大于105%处方剂量的平均体积,为43.87%.脑干5%体积的受照剂量和脊髓1 cc体积的受照剂量平均值分别为46.96 Gy和39.99 Gy,双侧腮腺和颞颌关节33%体积的平均受照剂量<38 Gy.全组患者未观察到Ⅳ级急性毒性反应,Ⅲ级皮肤、粘膜和咽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5.0%和1.7%.随诊时间6~37个月(中位15.5个月),全组病例未观察到鼻咽复发,颈部淋巴结复发2例,远处转移7例,死亡9例.3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96.67%、94.06%、84.98%和74.97%.结论:IMRT提高了局部晚期鼻咽癌靶体积的分次和总剂量,周围敏感器官的受照剂量均在可耐受范围,急性毒性反应较轻,局部和区域控制率较满意.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48.
目的:比较CT、MRI和18F-PET-CT对鼻咽癌局部肿瘤的检测差异和探讨18F-PET-CT检测鼻咽癌局部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8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原发鼻咽癌患者53例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0天内以同一固定体位,完成增强CT、MRI和PET-CT扫描检查,在CT、MRI和PET-CT上分别读片判定鼻咽癌局部侵犯范围。结果:CT、MRI与PET-CT分别检出咽后淋巴结转移31例(58.5%)、36例(67.9%)、20例(37.7%),CT、MRI检出率显著高于PET-CT(P=0.02,P=0.001);CT稍低于MRI,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314)。CT和MRI检出的最大横径〈1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大部分未能显示;最大横径≤0.5cm或并发液化坏死明显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均未能检出。对鼻腔、口咽、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颞下窝、翼腭窝和颅底骨质侵犯的检出,CT、MRI和PET-CT无明显差异;对海绵窦和鼻窦侵犯的检出,MRI可能优于CT和PET-CT。结论:对鼻咽癌局部肿瘤侵犯的检测,PET-CT较CT和MRI无明显优势;对最大横径〈1cm的咽后淋巴结转移,PET-CT的检出率明显低于CT或MRI;对最大横径≤0.5cm或并发液化坏死的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测,PET-CT可能存在较大局限。  相似文献   
49.
139例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目的 观察调强放疗(IMRT)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方法 初治鼻咽癌患者139例中,Ⅰ期9例,Ⅱ期30例,Ⅲ期71例,Ⅳa期29例;97例单纯根治性放疗,42例放化综合治疗。将鼻咽和颈部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d)、临床靶体积1(CTV1)和临床靶体积2(CT2)。GTVnx、GTVnd、CTV1、CTV2处方剂量分别为68、60-66、60、54Gv,均30分次。鼻咽和上颈部靶体积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靶体积采用下颈前野常规照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2,3年局部区域无进展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7.8%、94.4%、94.4%和90.8%、86.4%、81.0%及94.5%、91.0%、85.6%。多数患者仅表现为1~2级急性反应和0~1级晚期损伤,未观察到4级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对随访超过2年的48例患者口干症状的动态观察表明,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延长口干逐渐减轻。DVH分析显示IMRT提高了靶体积照射总剂量和分次剂量,减少了危及器官受照总剂量和分次剂量。结论 IMRT初治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局部区域控制,对正常组织器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0.
T3~T4N0~N3期鼻咽癌单纯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不同T分期与N分期对局部晚期鼻咽癌单纯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556例T3~T4N0~N3期(1992年福州分期)鼻咽癌初治患者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采用面颈联合野照射技术给予单纯常规放疗。原发灶照射总剂量66~80Gy(6.5~8.0周完成),颈淋巴结转移灶照射总剂量60~70Gy(6~7周完成)。结果 全组病例5年总生存率为66.4%。T3期5年总生存率为69.1%,T4期的为59.0%(P〈0.05);两者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以及无转移生存率均无差别。N0、N1、N2、N3期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0%、66.0%、57.6%、29.4%(P〈0.01),N分期越高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越高。结论 单纯常规放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N分期是影响疗效及预后的主要因素,T分期为次要因素。对不同N分期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分层放化疗,对于解决治疗失败的原因——复发与远处转移也许会起到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