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8篇 |
内科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5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7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 通过收集肝移植患者输血前实验室检查结果、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前中后各种成分的输注量等数据进行分析,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来指导术前备血方案的制定。方法 收集130例肝移植患者术前血常规、凝血5项及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手术出血量和术中各成分血输注量等数据,使用回归分析作出预测曲线。结果 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各血液成分输注率红细胞为21.02U(15.05%),血浆41.65U(29.83%),冷沉淀42.51U(30.45%),血小板34.42U(24.65%),围术期患者输血率分别是术前23.08%、术中100%和术后66.67%;术中4种成分血的输注量都与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显著相关(P0.05),术中红细胞输注量与术前RBC、Hb、HCT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血浆输注量与术前PT及K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冷沉淀与FIB及K值具有相关性(P0.05);血小板输注量与术前Plt和MA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患者术前是否进行输血干预与术中用血量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病诊断对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也存在较大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上述较好的相关性资料得回归方程:1)红细胞备血量(U)=8.506+0.003术中出血量+1.430×手术持续时间+0.646×术前RBC值+0.085×术前Hb值-74.124×术前HCT值;2)血浆备血量=-3 085.251+770.620×手术时间+45.706×术前PT+121.989×K值-2 254.014术前HCT;3)冷沉淀备血量(U)=62.880+2.942×手术时间+0.345×术前PT-85.533×术前HCT-7.167×术前FIB-4.216×K值;4)血小板备血量=-3.773+0.612×手术时间-0.012术前Plt+0.038×MA值。结论 本研究所得的预备血回归方程,可为临床肝移植患者的预备血方案制定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严重颅脑损伤时的脑组织匀浆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神经分化的诱导能力.方法 制作小鼠严重颅脑损伤模型,取伤后24 h和正常小鼠脑组织匀浆,对体外培养的第2代MSCs进行诱导.诱导3 d后以荧光免疫细胞组化技术检测细胞内NF和NeuN的表达.结果 成功培养出人脐血MSCs,成神经诱导后,严重损伤性脑组织匀浆诱导组NF和NeuN阳性率分别为(47.31±8.14)%和(58.91±8.12)%,高于正常脑组织匀浆诱导组阳性率(P<0.05).结论 脑组织匀浆可诱导人脐血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表达神经细胞特异标志分子NF和NeuN,严重损伤性脑组织匀浆的诱导效果高于正常脑组织匀浆.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颅脑创伤模型,探讨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颅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参考Feeney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实验分移植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采用盲法在移植后第1、4、12、21天分别对各组实验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SS).荧光免疫组化观察移植MSCs 21 d后神经细胞的特异标志分子神经元核抗原(NeuN)的分布情况.结果成功培养人脐血MSCs.假手术组NSS评分在各时间点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颅脑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实验组大鼠NSS评分在第4、12、21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移植MSCs 21 d后,移植组的神经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在成功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显示通过移植人脐血MSCs,对大鼠的颅脑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CD62p流式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作者血液中心单采血小板浓缩液5 ml,用贫血小板血浆调整血小板计数为(200~250)×10^9/L(待测PRP,n=6),分别采用不洗涤不固定不加活化抑制剂与洗涤、固定、加活化抑制剂进行标本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CD62p的变化。结果 CD62p的表达与标本的处理方法有关,但4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不洗涤不固定不加活化抑制剂组CD62p测定值为(40.47±2.54)%,低于其它3组检测值[(46.35±2.60)%、(47.54±3.47)%、(45.85±2.88)%]。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中,标本处理步骤越少其活化率就越低,以不洗涤不固定不加活化抑制剂为最好。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快速筛查的寡核苷酸芯片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方法 以HIV2个基因型(包括9个亚型)的32株典型性代表株和HIV-2特有的vpx序列的保守序列为靶序列,设计长寡核苷酸探针,并制备成Oligo芯片。样品经随机特异性引物PCR标记后与芯片杂交,PCR产物同时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1例HIV患者芯片杂交结果阳性,20名健康对照血清均为阴性。阳性标本的序列分析表明,芯片杂交结果符合测序的分型结果。结论 此芯片可初步用于检测血清HIV RNA,并对HIV基因(亚)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7.
目前用于梅毒血清学检验的方法有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胶体金法(SYP)、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TPI)等10种,但临床检验室较常用的是TRUST和TPPA。TP-ELISA多用于血站,临床检验室较少使用。由于检验方法较多,各种方法又有其特殊的临床应用价值,如何更合理地选用这些方法应用于临… 相似文献
38.
目的优化冻干血小板保护液,减少冻干过程对血小板的损害,有效保护其功能。方法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法,对血小板膜保护剂、血小板激活抑制剂、蛋白质类保护剂的3类成分组成的保护液进行优选。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活化标志PAC-1、CD62P的阳性表达率和血小板回收率,通过比较其差异,筛选出本实验的最优冻干血小板保护液。以优化保护液对血小板处理后进行冻干,并以此为实验组,与新鲜血小板和原保护液处理后冻干血小板进行比较验证,验证指标与优选指标相同,比较3者4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正交设计试验结果显示: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组间最高(74.33±24.01)%,血小板活化标志PAC-1和CD62P低于9组平均水平,血小板回收率高于9组平均水平。以主要体现血小板功能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优先指标,结合其余3项检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在原保护液的基础上,筛选出添加了2%DMSO、第2信使调节剂、2 mmol/L维生素B6,75%的PPP保护液组为最优组合。验证实验结果显示,优化保护液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76.12±6.02)%,与原保护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新鲜血小板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优保护液组血小板激活标志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3±0.49)%和(36.83±8.21)%,2者与原保护液组、新鲜血小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优保护液组冻干血小板复水化后血小板回收率为(85.90±2.24)%,与原保护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优化的血小板保护液优于原保护液,明显提高了冻干血小板复水化后最大聚集率,能更好地保护血小板的功能,但对血小板冻干过程的保存损害问题没有得到更好的改善,有待下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排除随意尿浓缩/稀释对尿肌酐检测的影响。方法 用贝克曼公司生产的Array360特种蛋白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进行MA定量检测(以mg/L为单位),以碱性苦味酸法检测尿肌酐含量(以mmol/L为单位),用尿肌酐值校正MA结果。经尿肌酐校正的结果以mg/mmol Cr表示。将晨尿与稀释尿两类标本检测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健康人组:以mg/L为单位时,晨尿与稀释尿 t=3.82,0.001
0.10,差异无显著性。肾脏病患者组:以mg/L为单位时,晨尿与稀释尿t=2.58,0.01
0.1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随意尿MA检测中,结果以肌酐校正后,可排除或减少尿液浓缩/稀释的影响,能满足临床要求,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