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84篇 |
免费 | 349篇 |
国内免费 | 2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3篇 |
儿科学 | 40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300篇 |
口腔科学 | 42篇 |
临床医学 | 728篇 |
内科学 | 389篇 |
皮肤病学 | 184篇 |
神经病学 | 177篇 |
特种医学 | 20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630篇 |
综合类 | 1789篇 |
预防医学 | 577篇 |
眼科学 | 66篇 |
药学 | 688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633篇 |
肿瘤学 | 1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125篇 |
2022年 | 168篇 |
2021年 | 210篇 |
2020年 | 172篇 |
2019年 | 147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117篇 |
2016年 | 131篇 |
2015年 | 149篇 |
2014年 | 516篇 |
2013年 | 277篇 |
2012年 | 321篇 |
2011年 | 308篇 |
2010年 | 304篇 |
2009年 | 310篇 |
2008年 | 236篇 |
2007年 | 299篇 |
2006年 | 296篇 |
2005年 | 376篇 |
2004年 | 295篇 |
2003年 | 244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46篇 |
2000年 | 188篇 |
1999年 | 138篇 |
1998年 | 120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129篇 |
1995年 | 93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51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 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主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手术治疗124例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临床资料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原因,提出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 124例术后发生乳头坏死18例(14.52%),皮瓣感染、坏死9例(7.26%),皮下积液7例(5.65%),上肢淋巴水肿5例(4.03%),胸肌挛缩伴同侧上臂运动障碍3例(2.42%),术腔继发性出血2例(1.61%).结论 精细的手术操作能有效降低保留NAC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保留NAC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积极处理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2.
103.
膝下动脉闭塞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40例膝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40例下肢膝下动脉闭寨患者41条患肢行44次腔内治疗,平均年龄(76±6)岁,治疗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足背动脉0.39±0.20,胫后动脉0.39±0.23,严重下肢缺血(criticallimb ischemia,CLI)占80.49%(33/41).结果 治疗后ABI足背动脉提高了 0.43±0.22(P<0.01),胫后动脉提高了0.43±0.25(P<0.01).35例36条肢体获随访,平均随访(6±3)个月,Fontaine Ⅰ级与Fontaine Ⅱ A级肢体共计28条,占77.78%,CLI降至19.44%(7/36),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随访时ABI足背动脉0.63±0.22,胫后动脉0.56±0.2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及随访时患肢的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围手术期截肢率为0,围手术期死亡率2.5%,总死亡率15%,保肢率100%.结论 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后疗效和平均随访6个月的疗效均令人满意;膝下动脉腔内治疗可以成为膝下动脉闭塞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4.
105.
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更多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接受了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6.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体积和移行区体积随年龄变化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各年龄段前列腺总体积(TPV)、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计算TZV与TPV的比值即移行区指数(TZI)的数值。分析年龄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经直肠B超测量1 563例BPH患者前列腺和前列腺移行区最大左右径、前后径和上下径,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TPV、TZV以及TZI。分析年龄与前列腺体积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BPH患者各年龄组TPV、TZV和TZI值分别为:50~59岁年龄组TPV(32.27±15.76)ml、TZV(9.55±7.98)ml、TZI 0.28±0.13;60~69岁年龄组TPV(40.93±17.45)ml、TZV(14.94±11.83)ml、TZI 0.34±0.16;70~79岁年龄组TPV(46.56±20.31)ml、TZV(19.54±19.25)ml、TZI 0.39±0.16;80~89岁年龄组TPV(47.85±26.63)ml、TZV(20.40±16.78)ml、TZI 0.41±0.19。BPH患者的TPV、TZV与年龄成显著正相关性(r1=0.232,r2=0.256,P均<0.01),TZV与年龄的相关系数要高于TPV与年龄的相关系数。结论:BPH患者的TPV、TZV值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TZV增长的幅度要高于TPV增长的幅度,前列腺增生以移行区增生最为显著,并且我国BPH患者的移行区指数与其他人种之间可能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07.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重症感染诊治体会(附专家点评) 总被引:99,自引:1,他引:99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重症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治疗。 方法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5月 72 1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患者术后并发重症感染 7例 ,男 2例 ,女 5例 ,年龄 37~ 5 6岁 ,平均 4 4岁。均表现为术后 1~ 12h内出现高热 ,血压降至 80 / 5 0mmHg(1mmHg =0 .133kPa)以下 ,心率 >110次 /min ,根据临床表现及术前细菌学检查结果 ,诊断为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休克。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 ,快速补充胶体及晶体液 30 0 0~ 4 0 0 0ml,必要时输血维持有效循环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如多巴胺 2~ 5 μg·kg-1·min-1滴注 ,必要时可加用去甲肾上腺素 4~ 8μg/min滴注 ,并根据血压监测情况随时调整滴速。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未获得细菌培养结果者可应用三代头孢等广谱抗生素。对疑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中毒症状明显者可尝试应用糖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 10~ 2 0mg静脉推注。 结果 7例均在 8~ 4 8h后逐渐停用升压药物 ,3d后体温及血常规恢复正常。 结论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可发生重症感染 ,不及时救治可导致严重后果。感染原因多为术前尿路感染未能得到良好控制 ,术中输尿管灌注压力过高 ,术后引流不畅等。治疗以抗感染及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累及泌尿系统的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临床特点、免疫组化特点和诊断标准,提高pPNET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7例累及泌尿系统的pPNE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1例前列腺pPNET术中发现肿瘤已侵犯膀胱颈部和直肠前壁,仅行活检术。结果7例术后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均诊断为pPNET。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7例患者随访4~26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术后5个月死于肿瘤远处转移和肾功能衰竭。结论泌尿系统pPNET是一种好发于年轻男性的恶性肿瘤,病变进展迅速,确诊依靠病理,预后较差,但发病早期根治性手术仍有较大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补体水平随病程的改变情况及其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患儿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OMG患儿134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A(<30 d,n=48)、B(30 d~,n=44)、C(3~6个月,n=42)3组。3组患儿均采用同一治疗方案(即嗅吡斯的明加激素治疗),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体液免疫IgG、IgA、IgM、IgE及补体3(C3)、补体4(C4)水平,采用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QMG)评价OMG疗效。 结果 3组IgG、IgA、IgM、IgE、C4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3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疗效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QMG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QM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与病程呈负相关(rs=-0.235,P<0.05);C4与病程无相关性(rs=-0.140,P>0.05)。将3组数据合并后对治疗前后QMG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均未得到回归方程。3组数据合并后对C3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得到回归方程:C3=1.064-0.001×病程。 结论 病程对C3有一定影响,而对C4无明显影响;C3、C4水平短期内对OMG患儿疗效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0.
王浩孟祥峰刘艳珍任海萍 《中国医疗设备》2016,(7):26-29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是内窥镜成像领域异军突起的新方向,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光纤探头的优化设计,使得OCT可适应多种浅表性疾病诊断的需求,在心血管、消化道、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等方面正在加速临床转化。图像旋转失真是OCT内窥镜的一个共性问题,反映了探头机械设计的质量,对图像的完整性影响很大,目前OCT图像旋转失真并没有国内外标准和测试方法。本文讨论了OCT旋转失真的特征,提出了基于图像的定量评估方法,为完善OCT内窥镜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