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38篇 |
免费 | 185篇 |
国内免费 | 8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49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111篇 |
口腔科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359篇 |
内科学 | 150篇 |
皮肤病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130篇 |
特种医学 | 6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151篇 |
综合类 | 786篇 |
预防医学 | 275篇 |
眼科学 | 10篇 |
药学 | 354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332篇 |
肿瘤学 | 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101篇 |
2022年 | 95篇 |
2021年 | 121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93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49篇 |
2014年 | 164篇 |
2013年 | 95篇 |
2012年 | 110篇 |
2011年 | 108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34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98篇 |
2005年 | 86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68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59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别玉龙赵福海史大卓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3):561-562
“病证结合”思维模式是当前中西医临床结合研究的热点。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病证结合”的内涵已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思维模式、诊断、治疗3个方面,贯穿了医疗活动全过程。随着临床实践的积累,病症诊疗思维模式也在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新的思辨体系,充分将中医整体观,即系统功能思想与现代医学局部微观结构改变相结合,从多个维度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拓展中医辨证范围。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低剂量纳洛酮(naloxone)对芬太尼(fentanvyl)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 将试验小鼠80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扭体法(40只,雌雄各半)和热板法(40只,均为雌性)观察纳洛酮对芬太尼镇痛小鼠热板法痛阈(HPPT)和扭体次数的影响.各组按分层随机设计分为Fs组(芬太尼与生理盐水合用)及FNl、FN2和FN3组(芬太尼分别与纳洛酮100、10、10ng,1n/kg合用组)四组.结果 与Fs组相比,FN2组HPPT在第5 min增大(P<0.05);扭体次数FN1和FN2组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 纳洛酮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够增强芬太尼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23.
奥扎格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奥扎格雷纳米结构脂质载体(ozagrel-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OZ-NLC)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超滤法、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超速离心法分离游离药物,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奥扎格雷的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超滤法和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可有效分离OZ-NLC与游离药物,两种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1%和97.15%,平均包封率为59.21%和61.11%。结论: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现性好,故选择该方法测定OZ-NLC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24.
25.
摘要:目的:观察“居髎透刺环跳”针法对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期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二科门诊及病房的72例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按先后就诊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口服三七活骨丸结合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居髎透刺环跳”针法,治疗30天。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检测骨密度、血清骨钙素和血脂及血液流变学进行统计比较,治疗后统计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9%、77.1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都有所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的LRV、Fib都有明显的降低(P<0.01),说明观察组的LRV、Fib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MRV、HRV、PV都有降低(P<0.05),说明观察组的MRV、HRV、PV优于对照组。结论:“居髎透刺环跳”针法在缓解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疼痛、髋关节活动等方面都是有效的,而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骨密度和血清骨钙素,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数,改善坏死股骨头周围的血供,促进骨细胞代谢。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I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myotonic dystrophy 1,DM1)是由于肌强直蛋白激酶基因(DMPK)3`端非翻译区的(CTG)n异常扩增导致。探讨用巢氏PCR法直接扩增该基因在植入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0.5%低熔点琼脂糖分离来自DMPK(CTG)100的DM1患者的单个精子,巢氏PCR法扩增DMPK基因。结果106例精子标本中53例扩增产物电泳为单条带,但48例产物显示为多条带,扩增产物长度介于(CTG)10至(CTG)30之间。结论利用低熔点琼脂糖可有效分离单个精子进行检查,而巢氏PCR在单细胞水平上直接扩增较多(CTG)n的DMPK基因时存在困难,应用于植入前诊断时容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28.
29.
为探讨免疫调节剂对烫伤大鼠T细胞表面分子及增殖反应的影响。利用烫伤大鼠实验模型,采用抗大鼠T细胞表面分子的McAb,借助流式细胞仪和3H-TdR掺入法,观察了不同免疫调节剂治疗后各组烫伤大鼠脾脏T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及增殖反应的变化。结果:①烫伤后大鼠T细胞CD3和CD4分子表达减少,CD8分子表达增高,CD4/CD8比值下降,T细胞对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减弱。②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后,各组大鼠T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和增殖反应明显增强,在所用的三种免疫调节剂中,以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作用较明显,其次是黄芪,葡聚糖稍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