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4篇
内科学   23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0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脉顺应性的变化,及其与动态血压监测(ABPM)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6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104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脉搏波速度(PWV)测定。结果:高血压组的颈动脉-桡动脉(G-R)PWV、颈动脉-股动脉(C-F)PWV,24 h、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平均脉压,心率,血压负荷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C-F PWV及C-R PWV与24 h、白昼及夜间平均血压,心率,血压负荷均呈显著正相关(r=0.108~0.406,P<0.05~<0.001)。C-F PWV比C-R PWV与平均收缩压和收缩压负荷的相关性更强。C-F PWV与动态脉压、年龄显著正相关(r=0.205~0.406,P<0.001)。结论:动脉顺应性减退是高血压的重要改变,大动脉顺应性与动态脉压、收缩压和年龄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进口和国产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住院期间与远期预后比较.方法 连续入选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的197例确诊急性STEMI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支架的类型分为国产DES组和进口DES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和长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国产DES组共113例(57.4%),进口DES组84例(42.6%),两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2.7%比4.8%,P=0.515)、严重心力衰竭发生率(2.7%比0,P=0.053)、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10.6%比3.6%,P=0.0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随访中位数41个月,随访期内两组的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91.5%和90.9% (P=0.88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HR=1.872,95% CI:1.008~2.118,P=0.023)、高血压史(HR=6.018,95% CI:1.307~21.716,P=0.021)、脑血管病史(HR=4.995,95% CI:1.536~16.242,P=0.008)、心功能Killip分级(HR=3.947,95% CI:1.809~8.612,P=0.001)、高尿酸血症(HR=1.006,95% CI:1.003~1.010,P<0.001)是患者远期发生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力衰竭、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STEMI患者,应用国产与进口DES住院期间及远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3.
冠状动脉破裂、穿孔和此后的心脏压塞也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在PTCA约为0.1%,在冠状动脉介入新技术(如斑块旋切、旋磨、激光成形等)约为1%。若不能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冠状动脉穿孔分3型:Ⅰ型穿孔一般仅局限于动脉中层及外膜,形成蘑菇状向管腔外突出,造影显示造影剂渗漏,可无症状;Ⅱ型穿孔指心肌和脏层心包下形成血肿,造影显示片状造影剂渗漏;Ⅲ型穿孔为冠状动脉破入临近心腔、静脉或心包腔,引起心脏压塞。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合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的特点,探讨其在心脑血管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94例研究对象根据诊所血压、24 h动态血压和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分为1)对照组(单纯高血压、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n=58),平均年龄(52±2.7)岁,体质量指数(27.2±0.98)kg/m2,2)实验组(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n=36),年龄平均(46±1.6)岁。体质量指数(28.2±0.48)kg/m2。比较2组睡眠呼吸暂停对血压变化的影响。结果1)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非杓型血压(non-d ipper)的发生率为55.6%,明显高于对照组(22.4%)。2)实验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脉压差〔(49.57±13.27)mmHg(1 mmHg=0.133 kPa)、(49.53±12.92)mmHg、(50.31±16.86)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44.69±7.12)mmHg、(45.12±7.50)mmHg、(42.69±6.2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影响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对脉压也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国产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给予21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国产缬沙坦80mg/d口服,4周末诊室舒张压≥90mmHg(12.0kPa)者加量至160mg/d继续服用4周。每2周随访1次,记录诊室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服药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8周后,诊室血压和24h动态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总有效率66.7%,心率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诊室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至16.95/11.52mmHg(2.25/1.53kPa),24h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至11.37/9.89mmHg(1.51/1.32kPa)。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分别下降至16.26/27.37。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分别为65.15%和67.87%,正常血压昼夜节律不改变。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国产缬沙坦80~160mg/d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6.
免疫抑制剂是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一大类药物的总称,通常该类药物特异性不强,既抑制机体免疫病理,也抑制正常的免疫应答。免疫抑制剂一般对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免疫抑制剂按照其作用机理分为:(1)皮质  相似文献   
47.
3.免疫抑制剂在心脏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在全球广泛开展,目前全世界每年有150多万患者接受这类治疗,极大地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然而,普通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达20%~60%,在合并有糖  相似文献   
48.
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拮抗剂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琦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4):1180-118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血管、肾脏、肾上腺体液和电解质平衡调节以及动脉血压调节中具有重要的协调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通过与血管紧张素Ⅱ的1型受体(AT1)结合,调节血管收缩、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的分泌、水钠潴留以及交感兴奋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相似文献   
49.
华琦 《中国乡村医生》2006,22(21):22-22
治疗性血管新生在冠心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多地被引起重视,这种治疗方法被形象地称为“药物促进的心脏自身搭桥”。麝香保心丸是中药治疗冠心病最具影响力的代表药,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分子水平、组织水平、解剖水平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上证实了麝香保心丸具有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同时,临床研究也从不同方面佐证了麝香保心丸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比索洛尔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选择 72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口服比索洛尔 4周 ,观察治疗前后诊室血压及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质量浓度和一氧化氮浓度的变化。发现 :比索洛尔治疗 4周后 ,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分别为 2 .16kPa( 16 .2 3mmHg)和 1.0 2kPa( 7.6 5mmHg) ,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降低 ,一氧化氮升高 (P <0 .0 5) ;而内皮素、一氧化氮 /内皮素比值无明显变化。提示 :比索洛尔能够有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达到降低血压和保护靶器官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