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5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21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284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742篇
内科学   438篇
皮肤病学   40篇
神经病学   149篇
特种医学   126篇
外科学   316篇
综合类   1782篇
预防医学   639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611篇
  11篇
中国医学   785篇
肿瘤学   197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91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189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背景:骨髓基质细胞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软骨细胞,但目前还缺少将软骨与骨髓基质细胞平面共培养的深入探讨。 目的:拟明确骨髓基质细胞与软骨细胞共培养时比例的选择、细胞增殖活性、软骨特异性蛋白表达的规律,用于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和传代次数。 方法: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传代后分为5组:单纯软骨细胞组;共培养组,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7∶3,5∶5,3∶7组;以及单纯骨髓基质细胞组。传代至第4代(G4),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在不同传代时期的细胞形态,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甲苯胺蓝与阿利新蓝染色,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共培养各组在各个时期细胞表型正常。G1~G3代细胞增殖活跃,G4代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共培养各组甲苯胺蓝与阿利新蓝染色以及Ⅱ型胶原表达在G2和G3代均较高。综合各指标认为,以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比例为5∶5,3∶7组为最佳。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平面共培养,保持了软骨细胞的形态和蛋白表达特性,如进行细胞移植,选取软骨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5∶5或3∶7的比例为最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的特点。方法以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中慢性咳嗽诊断流程为指导,对98例咳嗽时间≥8周的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咳嗽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及Leicester咳嗽问卷调查。结果 98例患者中明确咳嗽病因诊断94例(95.92%),病因未明者4例(4.08%)。94例患者中,单一病因82例(87.23%),双重病因12例(12.77%)。咳嗽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44例(40.00%),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28例(25.45%),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21例(19.08%),变应性咳嗽5例(4.55%),胃食管反流性咳嗽4例(3.64%),感染后咳嗽3例(2.73%)。治疗前后咳嗽积分、视觉模拟评分及Leicester咳嗽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A、UACS和EB是上海地区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液体加温护理在老年患者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的研究。方法 108例拟行达芬奇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n=55),术中接受变暖毯加温(41℃),和加温组(n=53),术中接受液体加温(41℃)。比较两组的手术数据、身体温度、凝血功能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加温组显著减少了术中输血(P=0.028)和更短的住院天数(P<0.05)。在围术期期间(从1至6 h),加温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WBC)、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术中血糖、术后凝血酶原时间(TT)、血小板(PLT)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证实,TT是唯一的显著因素,这表明加温组具有更低的TT水平。结论 液体加温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术中输血和患者住院天数,并维持术中常温,促进术后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94.
保脾手术治疗脾破裂35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脏是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暴力易使其破裂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1]。脾脏破裂以往的治疗方法都是行脾脏切除术。随着人们对于脾脏功能的重新认识,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于脾脏功能的保留,使得保脾手术在治疗脾破裂中相继被应用。笔者1999年2月—2010年5月共实施各种保脾手术35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5.
背景目前尚不明确局部麻醉药浓度或药物总剂量是否是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效果最主要的决定性因素。此前仅有一项关于胭窝坐骨神经阻滞的研究,该研究报道了使用高容量较低浓度罗哌卡因发生肢体感觉完全阻滞的概率远远高于低容量较高浓度罗哌卡因,但上述现象是否仅限于腘窝处的坐骨神经,或者说是否因解剖部位变化而异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的检验假设定为:在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中,以不同的浓度和速率注射总量相等的罗哌卡因,可以产生相似的阻滞效果。方法选择拟行肘关节远端、中等疼痛骨科手术患者,经喙突入路放置锁骨下臂丛阻滞导管。患者经随机分组确定手术后第2天应用罗哌卡因神经周围镇痛的方法:浓度0.2%组(背景剂量8ml/h,单次追加量4ml)或0.4%组(背景剂量4ml/h,单次追加量2ml)。两组患者每小时持续注入罗哌卡因的总量均为16mg,每30分钟可能还有患者自控的追加剂量8mg。主要观察指标为自手术后次日早晨开始的24小时内患侧肢体完全无感觉的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是镇痛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给予0.4%罗哌卡因(n=27)的患者发生肢体无感觉的平均次数(标准差)为1.8(1.6)次,而给予0.2%罗哌卡因(n=23)的患者为0.6(0.9),评估差异为1.2次,95%可信区间0.5~1.9次(P=0.001)。手术后镇痛满意度(评分0—10分,10分为最高分)在0.2%罗哌卡因组得分的中位数(25%~75%百分位数)为10.0分(8.0~10.0),0.4%罗哌卡因组为7.0分(5.3~8.9)。镇痛效果两组相近。结论在连续锁骨下神经阻滞时,除了注射局麻药物总量之外,药物的浓度和容量是另两种影响神经周围镇痛辫果的因素。容量偏小而浓度略高的罗哌卡因产生肢体完全无感觉的概率较高,这一结果与此前关于连续胭窝坐骨神经阻滞的研究结果相反。局麻药浓度与容量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且随置管部位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肛周超声对于肛周脓肿一次根治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26例肛周脓肿采用肛周超声检查,对于超声显像成脓及内口位置明确的114例患者采用肛周脓肿一次根治术治疗,与术后诊断及疗效对照。结果术前114例明确成脓及内EI位置,与术后诊断比较,脓肿类型与超声符合114例,符合率100%,内口位置与超声符合105例,符合率92.1%;术后痊愈108例,治愈率94.7%,后遗肛瘘6例。结论肛周超声对于肛周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肛周超声操作简单,可以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并且可以缩短疗程,避免2次手术痛苦,减少经济负担,节省医疗资源,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总结颈动脉体瘤外科诊断、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5月至2008年5月22年22收治的70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采用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明确诊断;63例患者(共72个瘤体)成功行外科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偏瘫2例;暂时性脑神经损伤17例,永久性脑神经损伤4例.随访62例,随访率88.6%,失访8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平均(3.8±1.1)年.手术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2例术后局部复发,3例发生远处转移而未能手术切除的恶性颈动脉体瘤患者死亡. 结论 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是颈动脉体瘤明确诊断及术前评估的有效手段,根据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选择适宜术式,术中充分暴露、控制出血、保护神经及维持脑供血是预防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8.
999.
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探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施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例(A组)与1998年~2000年进行该手术20例(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A组治愈16例,并发症4例,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18.1±1.4)d;B组治愈10例,并发症10例,死亡3例,平均住院时间(25.1±3.7)d。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做好每一个护理环节,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非留置静脉留置针应用于短期全静脉营养(TPN)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短期TPN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组、静脉留置针组、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分别采用7号普通金属针、静脉留置针及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输注TPN营养液,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输注后拔除留置针,观察三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留置针组。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输液部位渗漏发生率低于留置针组及普通针组。结论非留置静脉留置针应用于短期TPN输液安全有效,能够取得优于普通金属针及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