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26篇 |
免费 | 676篇 |
国内免费 | 38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6篇 |
儿科学 | 120篇 |
妇产科学 | 94篇 |
基础医学 | 441篇 |
口腔科学 | 78篇 |
临床医学 | 1398篇 |
内科学 | 601篇 |
皮肤病学 | 92篇 |
神经病学 | 153篇 |
特种医学 | 24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78篇 |
综合类 | 2422篇 |
预防医学 | 1078篇 |
眼科学 | 74篇 |
药学 | 905篇 |
22篇 | |
中国医学 | 949篇 |
肿瘤学 | 2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2篇 |
2023年 | 407篇 |
2022年 | 461篇 |
2021年 | 420篇 |
2020年 | 306篇 |
2019年 | 302篇 |
2018年 | 282篇 |
2017年 | 176篇 |
2016年 | 212篇 |
2015年 | 243篇 |
2014年 | 551篇 |
2013年 | 459篇 |
2012年 | 492篇 |
2011年 | 446篇 |
2010年 | 476篇 |
2009年 | 409篇 |
2008年 | 376篇 |
2007年 | 423篇 |
2006年 | 414篇 |
2005年 | 353篇 |
2004年 | 304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242篇 |
2001年 | 234篇 |
2000年 | 182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100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97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6篇 |
1964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22.
宫颈癌中HPA的表达与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和微血管密度的检测,探讨HPA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67例宫颈癌中HPA、Ki-67和CD34的表达,并与13例正常宫颈组织进行对照研究,分析HPA与患者临床特征、Ki-67和CD34之间的关系。结果67例宫颈癌中49例(73%)阳性表达,而正常13例宫颈组织中无一例阳性表达(P=0.000)。HPA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1、0.012、0.000、0.000)。结论HPA可能在宫颈癌的发展、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关,可作为临床预测宫颈癌浸润转移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和有价值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结肠癌细胞膜包裹的铜基金属有机框架(MOF@CCM)的DC激活和促进血管新生的潜力。方法:首先构建 1,3,5-苯三甲酸铜(Ⅱ)铜基金属有机框架(HKUST-1),在其外层包覆结肠癌CT26细胞膜,获得MOF@CCM,对其进行物理表征。 用CCK-8法研究MOF@CCM的生物相容性,流式细胞术分析MOF@CCM对DC2.4成熟比例的影响,以验证MOF@CCM激活免疫 细胞的潜力。通过血管生成实验验证MOF@CCM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形成血管的能力。结果:成功制备了MOF@CCM, 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其形状近似圆形,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MOF@CCM的平均粒径为(150.5±7.89) nm,平均Zeta 电位为–(5.12± 1.67) mV。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OF@CCM能够显著提高DC2.4成熟的比例(P<0.01)。此外,MOF和MOF@CCM 均能促进HUVEC形成管状结构(P<0.05或P<0.01),且细胞膜修饰对MOF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没有影响。结论:制备的MOF@CCM 在所使用的剂量下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能够显著促进DC2.4的成熟和促进HUVEC血管生成,有望成为抗结肠癌和促进组织修 复的双功能治疗平台。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Padua量表以及本课题组构建的ICU-VTE[重症监护室(ICU)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对ICU非手术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1月—2021年11月滨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符合标准的384例ICU非手术病人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和非VTE组,应用3种风险预测模型对两组病人进行VTE风险评估,计算3种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共纳入384例病人,其中128例病人发生VTE,VTE发生率为33.3%。年龄、制动时间、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活性药物、D-二聚体、三酰甘油是ICU非手术病人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Padua量表、ICU-VTE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0,0.702,0.847,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分别为50.52%、54.17%、75.5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及知识图谱分析方法,探讨中医治疗肝硬化的组方规律。方法:查阅中部地区某三级甲等中医院2015—2016年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700例患者门诊记录数据,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并对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589首,包含中药257味,其中使用频次≥50次的中药有41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白术、茯苓、甘草、茵陈蒿、丹参;治疗肝硬化组方中置信度较高的药物组合有34个,处方中多为味甘,归脾经药物,功效以健脾、利水为主;14味主要关联规则中药的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以归脾经为主,药性以平、温、寒为主。结论:中药知识图谱模型可以深层次地挖掘中医治疗肝硬化的组方规律,对临床研究新药与经方挖掘有较强实用参考价值,能够为经方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陈新宇教授的膏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6月陈新宇教授门诊的537例膏方医案,将数据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V2.3.5),分析相关用药规律。结果 所采集的537例膏方医案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且以中年人居多;涉及药物205种,使用频次超过300次的药物有29味;用药以温、平性为主,味多属甘、辛,归经以肺、肾、肝为主,证候多见于“阴阳失调证”;运用关联法则、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处方为地黄丸类方合桂枝汤类方加减;治法以调和阴阳、益气固表、活血化瘀为主。结论 陈教授善从阴阳论治,在“四时调阳”理论指导下调配个体化膏方,用药体现“散收配伍、动静结合”“以气为主,以血为先”“阴阳互生,平调阴阳”的治疗原则,全方面调整气血阴阳,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30.
<正>阿尔茨海默病(AD)由德国精神病和神经病理学家Alois Alzheimer于1906年最早提出,是一种受年龄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各种易患因素中,年龄是AD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65岁以上人群中,AD的发生率约为5%,而95岁以上人群中则高达40%~50%[1]。AD以渐进性遗忘及相继其他认知功能障碍、行为异常、神经心理改变为特征;发病隐匿,呈进行性不可逆性进展。病理学上以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