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26篇 |
免费 | 676篇 |
国内免费 | 38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76篇 |
儿科学 | 120篇 |
妇产科学 | 94篇 |
基础医学 | 441篇 |
口腔科学 | 78篇 |
临床医学 | 1398篇 |
内科学 | 601篇 |
皮肤病学 | 92篇 |
神经病学 | 153篇 |
特种医学 | 24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578篇 |
综合类 | 2422篇 |
预防医学 | 1078篇 |
眼科学 | 74篇 |
药学 | 905篇 |
22篇 | |
中国医学 | 949篇 |
肿瘤学 | 2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2篇 |
2023年 | 407篇 |
2022年 | 461篇 |
2021年 | 420篇 |
2020年 | 306篇 |
2019年 | 302篇 |
2018年 | 282篇 |
2017年 | 176篇 |
2016年 | 212篇 |
2015年 | 243篇 |
2014年 | 551篇 |
2013年 | 459篇 |
2012年 | 492篇 |
2011年 | 446篇 |
2010年 | 476篇 |
2009年 | 409篇 |
2008年 | 376篇 |
2007年 | 423篇 |
2006年 | 414篇 |
2005年 | 353篇 |
2004年 | 304篇 |
2003年 | 284篇 |
2002年 | 242篇 |
2001年 | 234篇 |
2000年 | 182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100篇 |
1997年 | 89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97篇 |
1994年 | 85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54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6篇 |
1964年 | 3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51.
目的 比较常频机械通气(CMV)、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CMV、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3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1)、观察组A(n=45)和观察组B(n=47)。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CMV治疗,观察组A患儿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HFOV治疗,观察组B患儿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CMV治疗。比较3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治疗前后的呼吸力学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和血清内皮素-1(ET-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Ⅱ型肺泡表面抗原-6(KL-6)、Clara细胞蛋白16(CC16)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58、26.196,P<0.05);观察组A和观察组B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患儿的机... 相似文献
152.
目的 探讨影响艾滋病(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近期预后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收治的95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建立预后模型,并对所得模型的预测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男性8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37.9±10.8岁。存活组70例,死亡组25例。死亡组出现颈抵抗、意识障碍以及脑脊液(CSF)压力、中性粒细胞(N)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L)、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是AIDS合并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808,P=0.035),而ALB和CHE则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4,P=0.004和OR=0.072,P=0.030)。预后模型logit(Y)=2.866+2.760×意识障碍-5.417×ALB-2.632×CHE。所得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95%CI:0.919~0.996,P=0.000),敏感度88.0%,特异性97.1%。预后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各单独影响因素(P<0.05)。结论意识障碍、ALB、CHE是预测AIDS合并CM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根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近期预后预测模型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3.
154.
目的 基于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针对失眠相关项目资助情况,分析研究热点,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内容及方向参考。方法 全面检索NSFC官方大数据平台、NSFC查询网和LetPub数据库,查询近10年失眠相关研究,提取批准年份、资助类型、省份、依托单位、资助金额、学科代码、关键词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可视化。结果 资助项目以面上项目为主,数据呈波动上升趋势,存在多学科交叉发展,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依托单位以综合及西医高校为主,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主要围绕神经递质、神经环路、机制研究、中医诊疗等关键词展开。结论NSFC的资助对失眠领域意义重大,能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未来研究仍需聚焦前沿发展,保持学科优势的同时增强多学科交叉,促进新技术、新思路的应用,重视成果转化反哺临床,切实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55.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前列地尔对急诊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 )患者的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接受治疗的SAP 患者96例实施研究,根据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 两组均予以常规禁食、胃肠减压以及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性治疗. 对照组增用生长抑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前列地尔,治疗2 周后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两组症状体征相关指标,内毒素、TNF-α及IL-6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83%,较对照组的81.25%显著更高( P<0.05). 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所需时间、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所需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分别少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治疗前的内毒素、TNF-α及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治疗后的内毒素、TNF-α及IL-6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利用前列地尔以及生长抑素对SAP 患者实施联合治疗,疗效较好,能够加速患者症状恢复,还可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安全性较高,值得退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6.
目的:分析2012年至2014年北京口岸全部入境体检人员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结果,为梅毒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从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信息系统中获得全部入境体检人员人口学资料与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录入至Excel 2016,建立入境体检人员数据库,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2年至2014年北京口岸入境体检人员共计106 302人次,按照研究标准有71 308名人员纳入分析,有277人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阳性率为0.39%(95%CI:0.34%~0.43%)。40~49岁人员阳性率(0.81%)最高,男性阳性率(0.50%)高于女性(0.23%),国籍为非洲的入境人员阳性率(1.27%)高于其他5个地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0~49岁人员梅毒感染危险是<20岁人员的10.38倍(95%CI:5.59~19.28);男性人员感染危险是女性的1.85倍(95%CI:1.40~2.44);国籍为非洲、南美洲、亚洲的入境人员感染危险分别是北美洲入境人员的4.89倍(95%CI:2.97~8.06)、4.82倍(95%CI:2.39~9.74)和1.72倍(95%CI:1.15~2.59),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均随年龄增加呈现明显升高趋势(趋势卡方检验,P<0.05)。除亚洲外,5个地区人员阳性率均随年份略有上升,但趋势不明显(趋势卡方检验,P>0.05)。在6 246名多次检测的入境人员中检出27名梅毒抗体阳性者,其中9人为研究期间内发生阳转者,累积阳转率为0.14%(9/6 228),平均阳转时间为(6.3±3.0)个月,不同性别、国籍人员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05)。结论: 梅毒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应加强北京口岸入境人员梅毒抗体检测和健康宣教工作,以降低疾病输入和传播的风险,保护易感人群以及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160.
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在并发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在并发性白内障患者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106例(152只眼)并发性白内障患者中随机抽取98只眼为研究组(A),植入HQ-201HEP型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54只眼为对照组(B),植入MA-60MB型人工晶状体。比较术后视力、眼压、前房闪辉、房水细胞、虹膜后粘连、后囊膜混浊等结果。结果研究组(A)中98只眼有前房闪辉30只眼(30.6%),房水细胞阳性26只眼(26.5%),虹膜后粘连17只眼(17.3%),后囊膜混浊2只眼(2.04%),高眼压2只眼(2.04%)。而对照组(B)54只眼有前房闪辉42只眼(77.8%),房水细胞阳性43只眼(79.6%),虹膜后粘连24只眼(44.4%),后囊膜混浊7只眼(12.7%),高眼压6只眼(11.1%)。结论临床研究发现肝素表面处理人工晶状体在减轻眼内炎症反应、异物反应、细胞在人工晶状体表面沉着(前房闪辉、房水细胞、虹膜后粘连、后囊膜混浊)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尤其对于有葡萄膜炎病史、青光眼术后、局部和全身应用类固醇激素者尤为适合,可减轻高眼压和前房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