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是逐渐发展的病理过程,其中肝纤维化是唯一可逆性阶段。有关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是当今临床及医学影像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近年开发并趋向成熟的功能成像技术,尤其对肝纤维化有望成为其早期诊断无创而有效的手段。现就DWI的成像方法及其对肝纤维化病理分级、分期等应用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2.
背景:内外翻限制性衬垫严格遵循“以最低的限制性获得可靠的稳定性”的原则,在提高假体的稳定性的同时又不增加限制级别。 目的:回顾性分析限制性衬垫在老年初次膝关节置换中内外翻不稳定的应用经验,总结限制性衬垫使用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 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合并膝内外翻畸形的70例初次膝关节置换老年病例,其中内翻56例(平均15°-30°);外翻14例(平均10°-20°)。70例中在完成标准截骨和软组织平衡操作后出现一侧    < 6 mm内外翻不稳定的23例(25膝)使用了限制性衬垫,其中内翻不稳18膝,外翻不稳7膝。23例均使用施乐辉公司普通骨水泥型膝关节假体,均未使用假体延长柄,11膝术中使用了骨水泥或自体骨植骨填补骨缺损。 结果与结论:平均随访2年(18-42个月),所有病例膝关节疼痛消失,关节稳定,下肢力线纠正,KSS评分从置换前平均39.4分,提高到置换后的平均88.5分。所有患者均无需膝关节支具保护,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平均110°(96°-130°),SF-36问卷满意度98%,无感染及脱位等并发症。结果提示在膝关节置换时完成截骨和软组织平衡后出现<6 mm内外翻不稳定时使用限制性衬垫,在老年初次膝关节置换中可以保留骨量,简化手术操作,近期临床效果良好。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CT和钡餐造影检查诊断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外生型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口服阳性对比剂常规CT增强加三维重建;以及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用卡方检验分析两者在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20例研究对象中,CT定位诊断正确13例(65%),定性诊断正确18例(90%)。消化道钡餐定位诊断20例,正确率100%;定性诊断正确12例(60%)。两者在定位、定性诊断的正确率上差异值分别为P<0.01、P=0.038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者结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5%(19/20)。结论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CT特征明显,定性诊断准确率高,而定位准确率低。钡餐造影明确间质瘤与肠管关系;定位诊断优势明显。CT结合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能明显提高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4.
刘鹏程 《中医药学刊》2013,(9):2005-2007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对消化性溃疡溃疡愈合质量及EGF、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药制剂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三联疗法,中药制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服用中药制剂,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及相关检测指标,1年后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EGF、TNF-α表达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EGF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NF-α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治疗后中药制剂治疗组EGF表达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TNF-α表达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中药制剂治疗组愈合率、HP根除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年后随访,中药制剂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中药制剂是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有效药物,能够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降低复发,其机制可能与提高EGF,降低TNF-α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内源性再输注血液透析滤过(H FR)对缓解尿毒症行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不宁腿综合征(URLS)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6月1日至10月31日于该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URLS患者7例,行临床前后对照研究.尿毒症患者行HFR治疗两次,比较HFR治疗前后不宁腿综合征(RLS)严重程度、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相...  相似文献   
76.
MSCTA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插管操作的指导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插管操作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80例肝癌患者分别行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分析:肝癌供血血管的起源、走行、形态、变异以及寄生供血、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比较MSCTA与DSA的符合情况,分析MSCTA对TACE插管操作的指导价值.结果 MSCTA中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T)对肝癌规则性供血情况下二级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7.5%、95%.MIP和VRT对三级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6.25%、75%.MSCTA与DSA对二级肝动脉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肝动脉的显示率,MIP与DSA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T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显示寄生动脉加支,肝动脉变异18例;DSA显示寄生动脉24支,显示肝动脉变异21例;MSCTA发现肝癌寄生动脉和肝动脉解剖变异的阳性率分别为83.3%和85.7%.MSCTA和DSA在发现寄生动脉和肝动脉解剖变异概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显示腹主动脉和腹腔干动脉在矢状面夹角狭窄4例,横断面极度左偏3例;MSCTA显示情况与DSA吻合.结论 MSCTA与DSA比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它能全方位详尽清晰地显示肝动脉分支的起源、走行、形态;检出肝癌变异供血动脉及肝外寄生供血动脉,显示腹腔干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对指导TACE术中插管操作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7.
MRI诊断半月板囊肿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半月板囊肿的MRI表现,评价MRI诊断半月板囊肿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半月板囊肿患者的MRI表现,探讨半月板囊肿部位、形态、信号特征及其与半月板的毗邻关系.结果 34例半月板囊肿(内、外侧半月板囊肿发生比率为1:2.4),包括:半月板旁型囊肿25例(73.5%),半月板内型囊肿4例(11.8%),滑膜囊肿5例(14.7%).半月板囊肿多呈类圆形的囊性肿块,边缘光滑锐利,信号均匀,SE-T_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SE-T_2WI呈稍高信号,MEDIC呈高信号,其中半月板旁型囊肿的典型表现呈"吹气球征".结论 MRI能够对膝关节半月板囊肿进行准确定位、分型,并清晰显示其与半月板的毗邻关系.因此,MRI检查可作为评价半月板囊肿的首选方法,对半月板囊肿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探讨经盆腔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绒毛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静脉化疗无效的绒毛膜癌患者经盆腔动脉插管灌注5-氟尿嘧啶和更生霉素行肿瘤化疗和明胶海绵肿瘤血管栓塞。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变化情况,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3例患者治愈,其中,有2例保留生育能力,3例病灶稳定,随访无复发。结论盆腔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绒毛膜癌的有效手段,化疗副反应小,安全可靠,可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尤其适用于静脉化疗无效的患者。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