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目的 观察17-β雌二醇(estradiol,E2)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 W83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PDLC)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8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hPDLC,传至第4代,分别以①10-10 mol/L E2(E21组);②10-7 mol/L E2(E22组);③感染复数为10∶1的Pg( Pg1组);③感染复数为100∶1的Pg(Pg2组);⑤感染复数为100∶1的Pg+ 10-10 mol/L E2(Pg2 +E21组);⑥感染复数为100∶1的Pg+10-7 mol/LE2(Pg2+ E22组)处理hPDLC 12和24h;以0.1%无水乙醇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榆测细胞IL-6和IL-8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法检测24 h mRNA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IL-6、IL-8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组间差异,最小显著性差异事后比较检验进行组间差异的两两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组12和24 h IL-6、IL-8表达水平的差异,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结果 Pg2组24h时IL-6蛋白表达水平[(2482.88±26.53) ng/L]显著高于Pg1组[(734.09±87.90)ng/L]、对照组[(425.8±77.25) ng/L]和12 h时的Pg2组[(1157.50±234.65) ng/L,P=0.000];Pg2组24 h时IL-8蛋白表达水平[(4965.81±1072.55) ng/L]显著高于Pg1组[(803.51 ±162.08) ng/L,P=0.007]、对照组[(400.75±2.27) ng/L,p=0.005]和12h时的Pg2组[(1431.12 ±82.78)ng/L,P=0.001].E2对hPDLC IL-6和IL-8的表达无显著调节作用.与感染复数100∶1的Pg单独作用相比,E2和Pg联合处理24 h显著促进了hPDLC IL-6的表达水平,而未影响IL-8的表达水平:Pg2 +E21组、Pg2+ E22组IL-6 mRNA相对于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49±0.15、0.53±0.16)显著高于Pg2组(0.19±0.06) (P =0.021,P=0.036),两组IL-6蛋白水平[分别为(5512.66±1022.07)、(6988.78±2279.13) ng/L]亦显著高于Pg2组[(3138.46±183.72) ng/L](P=0.012,P=0.000).结论 PgW83促进hPDLC IL-6和IL-8的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无牙周致病菌感染时E2对hPDLC IL-6和IL-8的表达无显著调节作用;而在牙周感染Pg时E2可能与Pg协同直接促进hPDLC产生IL-6,从而可能促进了牙周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究人参皂苷Rg1联合奈达铂对卵巢癌细胞OVCAR-3增殖的影响、可能的机制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 方法 CCK-8法检测人参皂苷Rg1、奈达铂以及两者联合对OVCAR-3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3组药物干预后Hedgehog通路关键蛋白PTCH1、SMO、Gli1表达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药物干预后OVCAR-3细胞周期的变化。 结果 与未进行药物干预的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Rg1组、奈达铂组、联合药物组均对OVCAR-3细胞的增殖产生了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人参皂苷Rg1与奈达铂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奈达铂组、人参皂苷Rg1组、联合药物组降低了PTCH1、SMO、Gli1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人参皂苷Rg1与奈达铂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仅有联合药物组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P < 0.05)。 结论 人参皂苷Rg1联合奈达铂可能通过调低Hedgehog通路相关蛋白将OVCAR-3细胞的周期阻滞在G2期从而抑制其增殖,人参皂苷Rg1对奈达铂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3.
牙周病和植体周病国际分类研讨会提出牙周炎分类的新框架,对牙周炎进行分期和分级,为牙周炎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64.
为了解ApoE基因型在上海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分布情况,进一步揭示ApoE基因多态性和老年痴呆的关系,对41例老年痴呆患者及42例正常老年人,用PCR-RFLT方法作了有关ApoE基因型的检测。结果发现,病例组中ApoE的E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值为3.66(95%CI为1.53~8.91),提示等位基因E4是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5.
6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研究表明ACE基因(分DD、ID、II三种基因型)与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左心室肥大、心肌梗塞等)关系密切。为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脂的可能关系,在上海华山医院老干部体检中心体检者中抽取31名高胆固醇患者和34名血脂正常者作对照研究,利用对象的血凝块提取DNA,经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ACE基因型。实验结果显示,患者组与对照组间ACE基因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等位基因频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ACE基因与高血脂可能没有联系,等位基因D可能不是高血脂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但与样本量较小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7.
6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兴起,纺织物干洗服务业也较前有很大发展。一般干洗方法是采用有机溶剂洗涤,干洗的织物包括呢绒、毛毯、毛料衣物及各种化纤服装等。近年来,伴随干洗机的引进,作为干洗剂的四氯乙烯也相应大量进口和使用。据有关资料,全国每年因干洗作业而消耗的标准干洗剂四氯乙烯大约在1500吨以上。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倍博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对4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倍博特(氨氯地平5 mg-缬沙坦80 mg)每日晨起口服一次,观察服用6周及12周血压达标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患者血压明显降低,12周后降低更为明显(P<0.05),但达标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周后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倍博特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中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AgP)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变化特点,并进行上颌窦黏膜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经CBCT扫描并诊断为中重度GAgP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无牙周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实验组患者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周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上颌窦黏膜形态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上颌窦黏膜存在增厚改变的发生率为92.5%,而对照组为18.3%(P〈0.05)。在实验组中,上颌窦底黏膜的最大厚度值(DSM)与上颌磨牙牙槽嵴顶到上颌窦底的骨性边缘的最小垂直距离(HBS)呈负相关。其中,DSM与上颌第一磨牙HBS关系最为密切,右侧和左侧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73(P〈0.05)。实验组患者DSM与PD和CAL呈弱相关。结论:中重度GAgP患者上颌窦底黏膜容易发生增厚样改变,上颌窦底黏膜增厚反应程度与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