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7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国内关于辐射生物效应及其防治研究,多为针对骨髓型放射病,而对胃肠型和脑型放射病的系统观察报导,则较为少见。本文报告不同剂量照射后大鼠的辐射效应,着重探讨三型放射病的划分。材料和方法雄性大白鼠230只,月龄3.5,体重240—310克。动物分笼群养,每笼5—10只。每组动物5—20只,经加~(60)CoΥ线一次单侧全身照射,剂量为2.5—2100戈瑞。剂量率分别为7.84(15戈瑞以下组)、29.41(300戈瑞以下  相似文献   
62.
本文主要观察38名健康男性成年受试者,其外周血经γ线离体照射后T、B淋巴细胞的改变。使用的照射剂量分别为2及4Gy,研究结果指出,γ线离体照射后12小时(37℃保温情况下),受试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B淋巴细胞百分数则明显下降。此外,还就照射后人外嗣血T、B淋巴细胞改变的不同报道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3.
本文报告了14种植物多糖对造血细胞的作用。给健康小鼠每日腹腔注射1次,连续3次;或给荷瘤小鼠药量减半注射7次。末次给药后24小时活杀小鼠取股骨骨髓计数有核细胞,观察CFU-S和GM-CFC的数量及期辐射防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少数多糖对骨髓有核细胞数有一定影响;对CFU-S只有些胡Ⅲ5031和当归-1有明显的作用;对GM-CFC的数量与辐射防护作用,14种多糖都有不同程度,但又很明显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64.
LACA系和上海种小鼠于一次全身照射9~10Gy后分别移植正常异性同系、同窝或同种动物骨髓。移植骨髓后一年内不同时间分批活杀动物,借C分带染色识别Y染色体法追踪受体骨髓中供体型细胞所占比例。追踪观察结果表明,决定供体造血干细胞能否在受体造血组织中成活、增殖并长期替代造血功能的因素为照射剂量及供、受体间遗传学关系。本文结合本实验结果,讨论了当前临床上对一些血液病进行骨髓移植时有关照射剂量与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胸腺是中枢淋巴器官。机体细胞免疫的机能状态与胸腺的完整性密切相关。有关胸腺的辐射损伤和重建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本文报告小鼠屏蔽胸腺区进行全身照射后,胸腺本身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对脾和淋巴结重建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为LaCa小鼠,雄性,10周龄。照射源为深部X线治疗机。照射条件:180kV,15mA,滤片为0.5mm铜和1mm铝,皮肤焦点距离32cm,射野15×10cm。实验分全身照射组(简称照射组)和胸腺区屏蔽照射组(简称屏照组),并有同龄正常小鼠作为对照。在腹腔麻醉下使小鼠仰卧,用厚0.4cm的铅  相似文献   
66.
2.5~2100戈瑞大鼠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67.
68.
哺乳动物的消化道是对电离辐射极为敏感的器官之一。全身或腹部局部受到超过一定剂量的照射之后,就会造成肠型放射病,并导致所谓“肠死亡”。临床上放射治疗肿瘤病人,也常于腹部受到照射后出现胃肠道的反应。因此,多年来消化道遂成为放射生物学、放射治疗学和辐射防护学工作者重点研究的一个对象。电离辐射作用后,消化道的各种生理功能,包括消化、吸收、运动、分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在病理解剖、病理组织学方面出现极为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69.
针对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简称LAK细胞)前体的特性,人们曾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如对粘附特性及细胞血清表现型的鉴定.本文报道去除人胎脾单个核细胞中的粘附细胞及B细胞,对胎脾LAK细胞活性的影响.水囊引产胎儿,胎龄为23.5±1.5周.胎儿娩出后置0℃~4℃保存.胎儿娩出至脾细胞制备时间为6.8±0.8h.将胎脾制备成单个核细胞悬液,置塑料平皿中,经  相似文献   
70.
By acid phosphatase (ACP), 5-nucleotidase (5'N) activities and PAS reaction patterns, the classifica- tion of 31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cases (including 5 adult cases) were studied cytochemical- l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6% 0f the cases were T-ALL, while 84% were nonTnonB-ALL. The results of monoclonal antibody method and E-rosette me- thod were in good accordance with the cytochemical classification. The various forms of ACP activity patterns, PAS rea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ults of monoclonal antibody, E-rosette and cytochemical method and the practical value of ACP activity pat terns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E-rosette negative ALL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