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
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B超和CT对肾上腺疾病的定位诊断已被确诊为首选的方法。尤其是螺旋CT的应用,使肾上腺疾病的定位率和定性率得到了明显提高。笔者总结了一组肾上腺肿瘤的材料,回顾性分析和探讨了肾上腺肿瘤的CT影像的病理基础及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自1992年8月至1998年11月对经CT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6~70岁。临床表现有高血压、低血钾、24小时尿VMA增高、周期性软瘫、向心性肥胖等症状。CT检查装置为GEMAX640和ElscintCTTwi…  相似文献   
12.
背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较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可引起脑瘫、智力低下和惊厥。目前,该病常用的检查方法有CT扫描、MRI成像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等方法。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显像的特征,并与CT扫描、MRI成像进行比较,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功能监测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基础。设计:以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核医学科。对象:选择1998—09/2000—10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新生儿30例作为观察组,男23例,女7例;并随机选择同期1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男7例,女3例。方法:对两组对象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并与其CT、MRI结果进行对比。主要观察指标:①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和新生儿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显像特征比较;②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与CT和MRI检查的对比。结果:22例同时做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MRI的患儿中,轻度组7例,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MRI阳性数分别为7,3和5例;中度组10例中,3种方法的阳性数分别为10.8和9例;重度组5例,3种方法均为阳性;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MRI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72.73%和86.36%。轻度组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显像与MRI灵敏度无明显差异,与C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3.95,P&;lt;0.05);中、重度组3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83,P&;gt;0.05)。结论: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脑血流灌注显像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灵敏的监测方法,可以为其预后评估和早期干预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检测1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级高血压组(50例)、2级高血压组(47例)和3级高血压组(57例)]和50名体检健康者(正常对照组)血清NGAL、肌酐(Cr)和胱抑素C(CysC)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ysC和NGAL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伤的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各项目间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各组血清NGAL、Cr和Cys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级高血压组血清NGAL、Cr、CysC水平明显高于2级高血压组和1级高血压组(P0.05、P0.001)。2级高血压组血清NGAL水平明显高于1级高血压组(P0.001)。3级高血压组eGFR明显低于1级高血压组和2级高血压组(P0.05)。血清Cr、CysC与血清NGAL呈弱正相关(r值分别为0.314、0.333,P0.001),而血清Cr与血清CysC呈正相关(r=0.789,P0.001)。CysC和NGAL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5,明显优于单项检测(0.910、0.874);联合检测的阳性率(78.6%)高于单项检测的阳性率(51.2%、69.4%,P0.001)。结论 NGAL对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用等中心四分之一野结合虚拟楔形板照射技术治疗乳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射治疗中照射野和楔形板的最佳匹配及照射野间最佳的衔接方法。方法 用带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 ,以等中心胸壁 1/4野及 15°~ 2 0°角虚拟楔形板技术照射 ,锁骨上下区野与胸壁切线野用半野相衔接。共治疗乳腺癌 6 6例 ,与不用此方法治疗乳腺癌 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采用此法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近期临床观察无一例因剂量分布不均或过量造成皮肤组织损伤 ,因漏照欠量而出现局部肿瘤复发。同时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也较低。结论 用等中心 1/4野结合 15°~ 2 0°角虚拟楔形板照射技术治疗乳腺癌 ,使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 ;虚拟楔形板可替代物理楔形板。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28岁。发作性抽搐1年余,头晕、视物模糊2个月。一年前不明原因抽搐发作,意识丧失,1~3分钟缓解,阵发性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无恶心呕吐。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脑电图:右半球慢波。头颅X 线平片:正位片中线偏右隐约可见条状钙化。CT 扫描:胼胝体前部见低密度区,卵圆形,CT值—100Hu,边缘锐利,其右侧壁可见条带状钙化,CT 值396Hu,双侧侧脑室前角向两侧分离,脑室系统无扩大。增强扫描未见异常强化。手术所见:大脑前动脉膝部及胼周动脉下方见黄色脂肪组织,其深部呈黄白色,肿瘤内见微细血管,胼胝体前部破坏,肿瘤自胼胝体区向纵裂及透明隔区延伸。病理诊断:胼胝体脂肪瘤并钙化。  相似文献   
16.
全胃切除术后的重建方法种类繁多,各有利弊,尚无一种被公认为最理想的方法。ρ型空肠袢代胃术(以下简称ρ袢术)为大内氏自1963年开始采用,以将空肠袢制成如希腊字母ρ型而得名,曾在日本文献中多次报道。1979年在美国外科杂志发表164例的研究成果后,引起普遍重视。Lawrence 曾报道一例全胃切除术后由于各种术后并发症,先后3次修改手求,最后改成近似ρ袢术的术式,收到满意效果。其后又对3例全胃切除病人,采用了此种重建方法,结果均称满意。Morrow 复习了12例因患Zollinger—Ellison 氏综合征而行全胃切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胃肠道疾病较常见,而且癌瘤发病率高,以胃癌占首位。在无严重合并症存在时,进行胃镜检查是可取的,但老年患者做此项检查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尚待研究。本文报告713例老年患者纤维胃镜检查情况。对象和方法病例来源:河北省医院于1974年7月~82年6月共进行胃镜检查3,700例(其中老年人550  相似文献   
18.
化放综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5年1月至1992年12月对38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化放综合治疗,其中鳞癌22例,腺癌14例,大细胞癌2例,临床分期Ⅱ期6例,Ⅲ_a12例,Ⅲ_b15例,Ⅳ期5例,结果完全缓解率为21.1%(8/38),部分缓解率为36.8%(14/38),总有效率为57.8%(22/3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6%、31.6%和15.8%,中位生存期为14.5月。化疗毒性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放疗毒性反应为肺纤维化和放射性肺炎。作者认为先用化疗可能为微小转移灶做早期治疗,后加用放疗能使肺部肿瘤进一步缩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值得进一步扩大研究。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是指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血流量降低或停止一段时间,脑血流恢复后,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加重的现象。十六酰胺乙醇(Palmitoylethanolamide,PEA)是酰基乙醇胺类(N-acyle-thanolamines,NAEs)家族的一员,因为其结构与内源性大麻素anandamide相似而引起研究者广泛的兴趣,大量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患者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黄芪治疗组(治疗组,54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4例),于治疗1周及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前部内膜弧长(ASL)和左室后部内膜弧长(PSL),治疗4周后同时行核素心血池心室造影,判断左室收缩与舒张功能;另外,治疗前后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血管内皮细胞数(CEC)及红细胞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LVEDVI、LVESVI和ASL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则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峰射血率(PER)及左室峰充盈率(PFR)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左室峰充盈率时间(TPFR)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同时,MDA、CEC显著降低,而SOD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为预防及逆转AMI左室重塑、改善心脏功能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