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脉冲电磁场对细胞模型特异性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采用简化的细胞电学模型分析脉冲电磁场对细胞膜跨膜电位的影响,证明在低强度电磁脉冲对细胞的作用,跨膜电位的直接影响不是主要的,而细胞膜上的“微孔”,在电磁脉冲的刺激下逐步扩大,形成让离子通过的穿膜通道才是主要的作用过程,并应用电穿孔效应解释瞬态电磁脉冲对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多层螺旋CT对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总结6例经MSCT检查确诊的下腔静脉阻塞型DCS病例,探讨MSCT对BCS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建立曼氏迭宫绦虫动物模型,观察其生活史。方法从感染蛇体内分离曼氏裂头蚴,感染终宿主(猫)和中间宿主(剑水蚤、蝌蚪),以观察其从虫卵孵出幼虫、感染第一、二中间宿主剑水蚤、蝌蚪和终宿主猫的生活史过程。结果感染猫12d后粪检发现虫卵,经解剖猫获得成虫、虫卵;虫卵在室温培养12d孵出钩球蚴,感染剑水蚤6d后发育为原尾蚴;感染蝌蚪后第28d发现裂头蚴。结论成功建立曼氏迭宫绦虫动物模型,裂头蚴在猫体内成熟时间仅12d。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掌握河南省重点人群血吸虫病流行状况。方法对唐河县、新野县和濮阳市血吸虫病流行区移民、船民等重点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取问卷调查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并开展钉螺调查。结果对727人采血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阳性22例,阳性率为3.02%。问卷调查324人,其中281人(86.73%)去过血吸虫病流行区,知晓血吸虫病相关知识224人,知晓率为69.14%。在唐河县、新野县4个调查区未查到钉螺。结论应加强对河南省重点人群血吸虫病传染源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95.
1988年6月,我们对张店区8家舞厅进行了噪声调查。使用仪器为国产ND_(12)型声级计。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草案)》(GBXX—XX1988)的《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标准检验方法》进行。评价标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送审稿)》,动态噪声不得  相似文献   
96.
刘长军  丁娅 《贵州医药》2008,32(7):589-589
患儿,男,2岁6个月,汉族,因"发热20 d,咳嗽1 d"于2007年10月3日入院.入院前20 d不明诱因出现发热,为弛张热,体温波动于37~39℃,曾有3~4 d左右发热有所减轻,无畏寒、寒战、头痛、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泻、黄疸,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无皮疹及关节肿痛.  相似文献   
97.
慢性丝虫病患者下肢象皮肿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乙胺嗪、消肿乳糜清和自我照料3种方法对慢性丝虫病患者下肢象皮肿的疗效,探索慢性丝虫病下肢象皮肿的治疗、照料方法. [方法]选择河南省固始县321名慢性丝虫病患者,按乡随机分为4组:A组100例,每人口服乙胺嗪片剂100 mg/d;B组74例,口服消肿乳糜清胶囊6粒/d(基质9 g);C组96例,按WHO推荐象皮肿处理基本措施实施自我照料;D组51例为对照组,口服安慰剂肢囊6粒/d,均持续3月.采取双盲法分别在3个月和1年后随访患者症状、体征,并测量下肢排水量,观察比较疗效. [结果]1年后随访A组63%(63/100)、B组48.61%(35/72)的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有48.61%的患者(35/72)下肢皮肤变软,高于A组、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肢排水量测量显示B组和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50%;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显效率分别为13.41%、7.37%,两组之间有效和显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消肿乳糜清和乙胺嗪均对慢性丝虫病患者下肢象皮肿有一定疗效,实施自我照料措施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98.
目的:评价应用CT血管成像(CTA)辅助筛查肺癌供血动脉进行化疗药物灌注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肺癌30例,其中鳞癌19例,小细胞肺癌7例,其他类型4例;中心型肺癌22例,周围型8例.30例患者共进行供血动脉化疗灌注68次,每次灌注时间间隔21~28 d.均于第1次灌注前行CTA筛查肺癌供血动脉.结果:供血动脉化疗灌注完成20 d后进行CT扫描,30例患者中,CR 4例,PR 20例,PD 3例,NR 3例.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治疗不能手术的肺癌方面,应用CTA辅助筛查肺癌供血动脉进行的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是一种有效、微创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QP1、nm23-H1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组)和12例非肺癌受检者(对照组,包括7例肺炎性假瘤和5例正常受检者)肺组织中的AQP1、nm23-H1蛋白。结果观察组65例nm23-H1表达阳性,对照组1例;观察组77例AQP1阳性率,对照组2例。两组AQP1、nm23-H1阳性表达率相比,P均〈0.05。观察组AQP1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期有关(P均〈0.05);nm23-H1蛋白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观察组AQP1和nm23-H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AQP1、nm23-H1蛋白表达上调。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胃癌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经病理证实的不能手术的胃癌患者,经肿瘤供血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后再进行化学栓塞。化疗药物为丝裂霉素10~20mg,5-FU1000-1250mg,顺铂80~100mg,栓塞剂选用乙碘油及PVA颗粒。结果: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7例,稳定(NC)2例,进展(PD)3例。近期总有效率80%,中位生存期为15.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7%,62.5%,12.5%。结论:肿瘤供血动脉化疗灌注及栓塞治疗晚期胃癌不良反应轻,有较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