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7篇
神经病学   15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扩大翼点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包括经眶额入路、经颧弓入路和眶颧弓入路)切除前中颅底病灶的优越性和适应证.方法经标准翼点入路11例,眶额入路19例,颧弓入路4例,眶颧弓入路4例.结果病灶全切除33例,次全切除及大部分切除4例,无法处理病灶1例,无一例出现脑牵拉损伤.结论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处理颅底病灶比标准的翼点入路显露更好,正常脑组织侵袭性更小.改良的经颅底扩大翼点入路不仅适于前中颅底肿瘤的切除,而且可应用于脑血管病和脑外伤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2.
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临床资料病例选择 :男 76例 ,女 45例 ,年龄 5月至 68岁。既往及本次发病无高血压史 ,不包括入院前诊断的脑血管病、脑肿瘤等并发的自发性颅内出血。临床表现 :突起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 61例 ,缓起颅内高压症状2 4例 ,癫痫 1 9例 ,其它症状 1 7例。视乳头水肿 2 9例 ,意识障碍 54例 ,偏瘫 31例 ;脑膜刺激征 67例 ,共济运动失调 1 4例。辅助检查 :均经CT或MRI证实为自发性颅内出血 ,包括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57例和自发性颅内血肿 64例。术前 97例经脑血管造影检查 ,发现脑动静脉畸形(AVMs) 35例 ,动脉瘤 41例 ,动脉瘤合并…  相似文献   
53.
目的 通过对大鼠重型脑挫裂伤后体温的干预,观察不同降温方式对脑外伤后伤灶区c-fos mRNA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达的影响,了解其表达强度是否与伤后不同降温方式对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有关. 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336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4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动物均按自由落体法造成重度脑挫裂伤;每组又按处死时间分为七个亚组(每亚组12只),分别检测c-fos mRNA(6只)与NGF(6只)的表达. 结果 ①伤后4h、8h、12 h与24h,全身亚低温组与局部亚低温组c-fos mRNA表达明显高于TBI组(P<0.01),其他各时点无差异;TBI组在伤后4h、8h、12 h、24h与3d,c-fos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②伤后4h、8h,全身亚低温组与局部亚低温组NGF表达与TBI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伤后12 h、24h、3d、5d与7d,两亚低温组NGF表达明显高于TBI组((P<0.05或P<0.01).③全身亚低温组与局部亚低温组在伤后各时间点c-fos mRNA和NGF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脑外伤后亚低温可促进c-fos mRNA和NGF表达上调,全身亚低温与局部亚低温两种不同降温方式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4.
本文报告36例脑瘤术前颅内压(ICP)监护结果,发现高原波与基础ICP水平有密切关系,高原波的发生是ICP升高、颅内顺应性下降的结果。B波与压力容积指数(PVI)有密切关系,而与ICP水平无直接联系。B波与高原波类似,最常发生于0-6a.m,其次是6p.m-12pm。  相似文献   
55.
蝶窦外侧壁和海绵窦内侧面观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扩大经蝶手术和前方颅下手术提供蝶窦外侧壁和海绵窦内侧面观显微解剖参数。方法 对20具成人头颅标本,仿Janecka的标准面部移位入路切口(左侧)行两侧蝶窦外侧壁和海绵窦内侧面观显微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蝶窦外侧壁的主要结构有视神经管隆起和颈内动脉隆起,而颈内动脉隆起缺失的出现率高达50%,此时,依照翼管-破裂孔-颈内动脉破裂孔段途径显露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为一安全策略。内移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可以充分显露海绵窦外侧壁的颅神经。结论 掌握蝶窦外侧壁显微解剖和从内侧面显露、移动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有助于扩大经蝶手术和前方颅下手术对病变累及海绵窦的处理。  相似文献   
56.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和海马中OD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皮质、海马中鸟氨酸脱羧酶(ODC)的表达,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ODC活性增高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四血管关闭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2 h,4 h,6 h,8 h动物模型;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皮质、海马标本中ODC 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皮质、海马中未检测出ODC mRNA的表达;实验组大鼠皮质、海马中检测出有ODC mRNA的表达,且不同时相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海马中ODC mRNA表达明显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ODC活性明显增加可能是ODC mRNA表达增加、酶蛋白合成增多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巨型垂体腺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报告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最大直径20~39 mm)、巨型(≥40 mm)垂体腺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41例患者,均采用一侧眶上额下锁孔入路,进行显微手术.结果 114例(80.9%)同时达到全切肿瘤实质、切除鞍上肿瘤壁及电灼鞍内肿瘤壁的三项目的;27例为次全切.129例(91.5%)患者术后3日内可以下床活动,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死亡.结论本组病例表明,对大型、巨型垂体腺瘤,采用额叶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全切率高,手术损伤少,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良好.作者认为,对于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而言,这是一种损伤小、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8.
经眶额下入路切除颅咽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4例颅呖管瘤,采用经眶颏下放路切除,全切10例,次全切除4例,手术效果满意,作者认为此入路对肿显露好、脑呐务轻,适于各型颅咽管瘤切除。  相似文献   
59.
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导致周围重要结构异常改变的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查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周围重要结构的变异情况。方法:在19例垂体瘤病人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术时,观察其变异情况。结果:1)视神经、视交叉全部被牵拉、受压、抬高,部分与肿瘤发生粘连。2)鞍膈全部向上隆起,在肿瘤上长出分叶的小肿瘤处鞍膈破溃。垂体柄被挤压在鞍膈的后下方。3)视交叉池不完整,在粘连及垂体柄进入鞍膈处,蛛网膜下腔已经消失;在肿瘤挤压(包括动脉)处,蛛网膜下腔仅为一潜在腔隙。4)凡被肿瘤  相似文献   
60.
本文报导15例儿童采用横断胼胝体入路开颅手术的后果。15例中,计有长在视神经,基底节、侧脑室或丘脑胶质细胞瘤8例,三脑室内胶样囊肿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