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评估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外展肌的变化,为术后康复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THA治疗成人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19例,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1、3、6、12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和Trendelenburg试验;并测定术后患侧与健侧髋关节外展最长持续时间。结果双下肢短缩差异值由术前平均29.2mm(范围15.9-45.0mm)缩小至术后平均2.5mm(范围-6.7-8.8mm),术后Harris评分、患侧与健侧髋关节外展最长持续时间数据比与术后时间呈正相关,且以1-6个月之内变化最为明显,6-12个月变化趋势变缓;术后3个月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6例,术后12个月随访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4例。结论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外展肌功能在THA术后1~6个月之间恢复最快,6~12个月恢复趋势变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来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风险的因果关系。方法获取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工具变量并选择敏感的SNPs进行分析。通过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加权中位数法(Weighted median,WM)、MR-Egger回归法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OR值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对结果进行异质性和多效性检验。结果 纳入4个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随机效应模型IVW法和WM法估计的OR值分别为1.062(95%CI为1.009~1.118,P=0.021)和1.054(95%CI为1.018~1.091,P=0.003),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之间存在因果关系。MREgger回归方程截距项为-0.026 8(P=0.798),表明因果估计结果不受基因多效...  相似文献   
13.
背景: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治疗骨关节炎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方法,但对大骨节病的治疗还正在推广,施加透明质酸后对大骨节病患者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目前尚为空白。 目的:课题创新性设计观察透明质酸对体外培养的大骨节病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的影响,以期能指导临床治疗。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9/2009-01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实验中心和地方病实验室完成。 材料:大骨节关节病标本来源于6例大骨节关节病患者实施膝关节手术摘除的软骨及游离体,正常标本来自6例意外截肢或身亡的新鲜膝关节软骨。 方法:分离、体外培养两组关节软骨细胞。两组细胞分别给予100,500 mg/L不同剂量的透明质酸钠干预及阴性对照(未加干预),培养6 d。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透明质酸对大骨节病和正常人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聚集蛋白聚糖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大骨节病组软骨细胞Col Ⅱ 和aggrecan mRNA表达量均较正常对照降低(P < 0.05),采用透明质酸钠补充治疗后,透明质酸钠100 mg/L和500 mg/L对大骨节病和正常人软骨细胞Col Ⅱ 和aggrecan mRNA的表达均有促进作用,其中透明质酸钠500 mg/L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些。 结论:补充透明质酸钠可以促进大骨节病软骨细胞Col Ⅱ 和aggrecan的合成,其中,透明质酸钠500 mg/L对大骨节病软骨细胞合成代谢的促进作用较透明质酸钠100 mg/L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近端股骨髓腔不同水平形态的变化.方法 应用螺旋CT对18个股骨头坏死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进行扫描,选择股骨小转子中点、小转子中心点下4 cm、峡部水平3个水平的股骨断面,观察各个水平的股骨髓腔的扭转角(髓腔断面的长轴与股骨髁后缘的交角).结果 3个水平面股骨髓腔的扭转角分别为57°±3.1°;73°±2.7°和 87°±2.4°.统计学分析显示各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髓腔扭转角从小转子中点至峡部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结论 股骨近端髓腔在不同水平呈不同程度的扭转,股骨近端内植物植入时应考虑到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纳米微骨折骨髓刺激增强术联合冲击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KOA软骨损伤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治疗组(36例).治疗组采用关节镜下纳米微骨折骨髓刺激增强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ESWT).对照组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器联合ESWT.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大肌肌瓣联合负压灌洗一期修复开胸术后难愈性伤口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开胸术后难愈性伤口患者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35~75岁,平均(62.2±11.3)岁,创面面积6cm×3cm~25cm×5cm。手术去除感染胸骨,根据残腔部位及大小,游离伤口两侧相应节段的胸大肌予以缝合填塞。肌瓣下方预留灌洗管。待肌瓣覆盖残腔后,创面周围皮肤无张力拉拢缝合,并以–30~–20kPa的负压吸引。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生理盐水灌洗,每日2000ml。观察灌洗液的性状、颜色、量及患者全身症状,待灌洗液清亮后拔管并拆除负压装置,创面隔天换药1次,术后2周拆线。结果 19例患者在术后14d内一期愈合,2例患者遗留散在约1cm×1cm大小的创面,继续换药,术后1个月均愈合。随访0.5~2年,患者胸廓外形美观,前部躯体及上肢活动无影响,上肢肌力无明显改变。结论 针对开胸术后难愈性伤口,在去除感染胸骨后,通过胸大肌肌瓣联合负压灌洗一期封闭创面,可降低伤口感染及患者死亡风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前髋臼评估过程中三维 CT重建技术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03年 1月~ 2007年 2月,对 13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螺旋 CT扫描,通过表面遮盖和多平面重建观察髋臼的空间位置和髋臼壁骨质情况. 结果髋臼变浅变小,髋臼外上方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缺损,髋臼内侧壁和后壁有一定量的骨贮备.部分髋关节骨赘增生严重,除了覆盖髋臼使髋臼变浅外,髋臼边缘的骨赘使髋臼的前倾角变小. 结论 螺旋 CT 表面遮盖结合多平面重建是评估髋臼形态学的有效手段,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术前假体的选择和术中髋臼的重建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前应用螺旋CT三维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ddisplay,SSD)结合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评估髋臼形态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10月-2006年11月,对17例19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男3例,女14例;年龄35~61岁.双侧2例,单侧15例.Crowe Ⅰ型4髋,Ⅱ型9髋,Ⅲ型6髋.对扫描获取的原始髋关节图像应用SSD结合MPR技术,观察髋臼的空间位置和髋臼壁骨贮备情况.结果 患髋脱位程度按照Crowe等的方法测量为25%~89%,Sharp角均>45°.患侧髋臼均存在不同程度骨缺损,5髋位于髋臼前上方,11髋位于髋臼外上方,3髋位于髋臼后上方.MPR冠状面和轴面成像示髋臼内侧壁最薄处的厚度为2.0~10.9 mm.15例单侧脱位患者患侧与健侧髋臼比较,髋臼开口相差2.7~19.1 mm,深度相差2.3~13.1 mm.结论 螺旋CT的SSD结合MPR技术是评估髋臼形态学的有效手段,对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髋臼重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