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高峰  杨季红  刘渤  马芳  耿艳  李建坤 《河北医药》2013,35(16):2410-2412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肝癌(HCC)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肝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6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Hpa和PCNA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法检测不同Hpa、PCNA表达组的生存差异,最后以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Hpa和PCN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肝组织中弱表达或不表达。HPA和PCNA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组织分化程度、门静脉瘤栓、肝内或淋巴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Hpa和PC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生存相关,即表达强者预后差(P<0.01);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Hpa和PCNA的高表达、肝癌组织分化程度、门静脉瘤栓、肝内或淋巴转移等因素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Hpa和PC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Hpa和PCNA高表达与肝癌预后呈负相关,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Hpa和PCNA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肝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62.
江维  胡侦明  郝杰  刘渤  甘强 《中国临床康复》2011,(41):7751-7754
背景:组织工程人工骨是解决传统植骨骨量不足,新骨形成缓慢的有效途径,而寻找促进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因子和技术是目前研究组织工程骨的关键领域。目的:全面了解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成骨机制、作用及表达纯化的方法,为更好的实现成骨分化因子在临床促进骨形成,解决骨缺损修复奠定基础。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01/2010-12及CNKI数据库2006-01/2010-12收录的骨形态发生蛋白9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其成骨机制、作用及表达纯化的方法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相关文献21篇。在骨形态发生蛋白9诱导成骨过程中,经典Wnt信号通路、Hey1、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和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γ2、激活素受体样激酶1和2、胰岛素生长因子2及类维生素A等机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骨形态发生蛋白9已经在体内外被证实是成骨能力最强的转化生长因子。对骨形态发生蛋白9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重组腺病毒作为载体,但目前构建的病毒载体会有许多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其表达产物免疫原性很强,应用上存在安全隐患。有学者将真核质粒作为载体,转染真核细胞中,得到骨形态发生蛋白4。能否用此方法得到骨形态发生蛋白9,从而解决腺病毒应用的安全性问题,为临床治疗骨缺损等提供生物技术支持,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3.
高峰  杨季红  刘渤  刘玉英  马芳 《河北医药》2012,34(9):1285-1287
目的探讨分化相关基因NDRG1和乙酰肝素酶(Hpa)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情况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NDRG1和Hpa在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弱表达或不表达,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NDRG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大小无关,而与门静脉有无癌栓,肝内或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PA蛋白表达水平与有无癌栓无明显相关性(P>.05),与肝癌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肝内或淋巴转移相关(P<0.05)。肝癌组织中NDRG1和Hp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7,P<0.01)。结论 NDRG1和Hpa可能作为潜在癌基因在肝癌进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联合检测NDRG1和Hpa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肝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SH2与白血病耐药发生的关系。[方法]MTT检测K562/ADM细胞耐药倍数,PT-PCR检测K562与K562/ADM的hMSH2基因表达,Western-blot检测二者的hMSH2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血有核细胞的hMSH2蛋白表达。[结果]K562/ADM耐药倍数为6.7倍,正常血有核细胞未见hM-SH2蛋白表达,Western-blot显示K562/ADM的hMSH2蛋白表达强于K562。[结论]白血病细胞K562存在hM-SH2基因及其产物的表达;耐药细胞的hMSH2蛋白增多可能与持续阿霉素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5.
腹痛是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表现,但急诊科医生在向普外科分诊过程中,对非普外科疾病的腹痛往往需要鉴别,易导致误诊。总结本院近20个月急诊外科就诊36例非普外科疾病引起的腹痛患者,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6.
老年咯血患者78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咯血患者78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娄梅田刘渤白露(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哈尔滨150010)我院于1988~1996年对78例门诊及住院老年咯血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现将临床资料及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8例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例...  相似文献   
67.
1999~ 2 0 0 1年 ,我们对 3 7例肛瘘病儿行常规换药配合瘘管内口按压治疗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 7例肛瘘男婴均为门诊病儿 ,年龄为 2 0~ 90d ,均表现为肛周脓肿 ,经切开引流后 ,切口久治不愈 ,临床诊断为肛瘘。给予常规换药 ,同时进行瘘管内口按压治疗。方法 :将病儿置截石位 ,术者右手戴手套 ,用小指蘸少许石蜡油 ,自肛门缓慢进入至齿状线 ,指腹对准脓肿切口 ,轻轻地按压 5~ 6下 ,每日 1~ 2次。同时配合常规换药、扩大外口、温盐水坐浴治疗。 2周以后 ,瘘管外口内陷 ,肛周挤压无分泌物 ,可不再扩大外口。对腹泻者可…  相似文献   
68.
甲沟炎的治疗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甲沟炎是甲沟周围软组织发生的化脓性感染.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引发感染扩散,尤其对患有心、肾疾病的患可导致严重后果。甲沟炎还可影响患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给患带来不便。我们将239例各型甲沟炎的治疗和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9.
<正>贝尼地平是一种新型3亚型钙通道阻滞剂(CCBs),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目前有关它在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应用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观察尼贝地平对105例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降压作用及对肾动脉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影响,探讨它对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在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F)治疗骨量减少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2019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66例骨量减少型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35例(PKP组),男性12例,女性23例;年龄55~65岁,平均60.0岁;高处坠落伤13例,跌倒伤18例,无诱因4例;腰椎骨密度T值-2.5~-1.0SD,平均-1.73SD.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31例(PPSF组),男性11例,女性20例;年龄54~63岁,平均59.5岁;高处坠落伤14例,跌倒15例,无诱因2例.腰椎骨密度T值-2.4~-1.2 SD,平均-1.75SD.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AH)、椎体前缘高度比(AHR)、椎体前缘高度恢复度(HR)、后凸角(KA).记录PPSF组的骨性融合时间.结果 PK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周期均低于PPSF组[(12.8±6.0)mL vs.(67.2±6.0)mL、(30.2±2.8)min vs.(93.5±8.5)min、(1.3±0.5)d vs.(1.7±0.8)d、(4.1±0.6)d vs.(5.0±0.8)d].两组患者术后VAS、ODI及AH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KP组[(2.4±0.9)分vs.(5.2±0.9)分、(21.00±2.58)%vs.(67.61±4.30)%、(22.1±1.8)mm vs.(13.7±2.6)mm;PPSF组[(2.8±0.9)分vs.(4.9±0.9)分、(28.67±2.89)%vs.(69.31±3.27)%、(21.4±1.0)mm vs.(13.8±2.6)mm].PPSF组术后3d VAS和ODI均高于PKP组[(2.8±0.9)分vs.(2.4±0.9)分、(28.67±2.89)%vs.(21.00±2.58)%],但末次随访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AH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SF组术后及末次随访AHR高于PKP组[(92.15±3.77)%vs.(88.37±6.61)%、(91.17±4.16)%vs.(87.33±6.98)%].PPSF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KA低于PKP组[(6.4±1.7)°vs.(8.2±2.4)°、(6.6±1.7)°vs.8.3±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和PPSF治疗骨量减少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PKP短期临床疗效优于PPSF,但PPSF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包括矫正和维持椎体高度及获得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