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合成18F同位素标记蛋白质、配体、多肽类的中间体N-琥珀酰亚胺-4-[18F]氟苯甲酸酯(18F-FB).方法 以乙基-4-三甲胺苯甲酸酯-三氟磺酸盐为反应前体,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显像药物2-氟-18-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合成专用模块TRACERlab FX-FDG和多用合成模块TRACERlab FX-FN及其固相萃取系统,基于控制软件的改造,通过亲核取代、氢氧化钠水解、酯化反应"三步法"合成.结果 合成18F-FB的总放射性合成时间小于80 min,校正后放射化学产率(38±3)%(n=10),放射化学纯度>99%,与标准品19F-FB行HPLC比对分析,在柱平均保留时间Tr=8.515 min,两者保留时间基本吻合.结论 此法可以成功合成18F-FB,合成工艺成熟稳定,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合成,为成功实现18F同位素标记蛋白、多肽类大分子物质进而实现PET成像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52.
探讨存放温度和存放时间对血清fPSA的影响,以确定较好的血清存放条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35例患者血清fPSA含量,按存放室温3h、6h、24h与4℃6h、24h、-20℃7天分成6组。血清在室温存放6h、24h和室温3h相比,血清fPSA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4℃存放6h、24h或-20℃存放7天,血清fPSA基本不变(P>0.05)。结果表明:fPSA浓度因血清存放时间和存放温度而变化较大,所以血清采集后,应尽快检测,以保证血清fPSA浓度真实。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医用回旋加速器两种工作状态下加速束流的基本特征;监测加速器在较高负荷运行条件下的束流稳定性。方法利用高纯氢气作为离子源气体,分别自加速末端提取单、双束流,测试两种条件下离子源电流、引出束流及加速环境的真空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真空腔的真空度、离子源电流及准直器电流在双束流测试时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两种测试条件下,真空度及离子源呈缓慢递增趋势,准直器电流呈缓慢递减趋势,60min后趋于稳定。结论正常工作状态下,单束流比双束流轰靶的束流稳定性强,且两种条件下束流最终处于较稳定的工作状态。应优先选择单束流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QCC)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4例正常宫颈黏膜,82例宫颈SQCC,16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标本,其中CINⅠ级48例,CINⅡ级42例,CINⅢ级7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LK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宫颈SQ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PLK1在正常宫颈黏膜、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原位癌和宫颈SQC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71%、22.92%、35.71%、69.74%和8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2,P<0.01)。PLK1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而与年龄、高危型HPV感染、盆腔淋巴结转移以及复发和转移无关(P均>0.05)。生存分析显示,PLK1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PLK阴性和低表达者(P均<0.05)。结论:PLK1可能参与宫颈SQCC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判断宫颈SQCC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Ki-67在脊索瘤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治疗的脊索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Met和Ki-67在脊索瘤中的表达。结果 C-Met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在经典型脊索瘤(typical chordoma,TC)、软骨样型脊索瘤(chondroid chordoma,CC)、去分化型脊索瘤(dedifferen-tiated chordoma,DC)中阳性率分别为70.1%、58.3%、80%。C-Met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复发密切相关。Ki-67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核,所有病例中Ki-67增殖指数均不高(<20%)。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组织学分型、手术切除程度、C-Met和Ki-67表达水平对生存率有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Ki-67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性预后因素(P<0.05)。结论 C-Met和Ki-67可作为脊索瘤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C-Met高表达提示患者存在高复发风险,且预后不良,临床需加强患者术后治疗及随访。Ki-67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其增殖指数高(>5%),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6.
机采成份捐献者采血后拔针是常见的护理技术,护士往往注重无菌技术,以避免感染,而忽略拔针时按压方法的选择,常有献血后因穿刺部位按压不当造成出血或血肿,给献血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我科于2005年3月到2006年9月对600例机采献血者拔针时采用不同按压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7.
抑肽酶在体外循环肺保护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PB的肺损伤和抑肽酶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2 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各 12例 ) ,实验组在体外循环机中加入抑肽酶 10万KIU/Kg;对照组则不用抑肽酶。动态检测两组患者左右房中性粒细胞 (PMN)、血小板 (Pt)、IL - 6、IL - 10、TNF -α、肺泡氧合指数 (OI)。结果 两组转流前左、右房PMN、Pt无显著差异 ,对照组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 5分钟检测左房PMN、Pt明显低于右房 (P <0 .0 5 ) ;实验组左、右心房血中PMN、Pt无明显差异 (P >0 .0 5 )。CPB开始后 ,两组桡动脉血IL - 6、IL - 10、TNF -α进行性增高 ,对照组IL - 6、TNF -α增高更显著 (P <0 .0 5 )。实验组IL - 10增高更显著 (P<0 .0 5 )。CPB后实验组患者肺泡氧合指数 (OI)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抑肽酶能通过保护血小板 ,抑制炎症因子IL - 6、TNF -α的产生 ,并能加速抗炎因子IL - 10的释放 ,从而抑制白细胞的激活、肺内聚集和扣留 ,减轻体外循环后肺损伤和通气功能障碍 ,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1(ET 1)、心钠素 (A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6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其中伴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组 ) 43例 (其中轻度肺动脉高压 2 5例 ,中度肺动脉高压 9例 ,重度肺动脉高压 9例 ) ;肺动脉压正常 (非肺动脉高压组 ) 18例 ,及 16例健康人 (正常对照组 )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 1、ANP浓度。结果 :①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ET 1、ANP浓度较非肺动脉高压组及正常对照组增高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浆ET 1、ANP浓度随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而升高 ,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 (γ =0 88、0 78,P <0 0 1) ;② 3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 ,血浆ET 1、ANP浓度与房间隔缺损大小呈正相关 (γ =0 47、0 40 ,P <0 0 5 ) ;③血浆ANP与ET 1浓度呈正相关 (γ =0 82 ,P <0 0 1)。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血流量增加及伴肺动脉高压时 ,显示血浆ET 1、ANP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肺非终末呼吸单元(non-TRU)型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肿瘤诊疗中心病理科和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病理科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72例手术切除的肺non-TRU型腺癌的病例资料,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及其前驱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谱系特异性标志物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或直接基因测序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KRAS、BRAF、EML4-ALK和ROS1基因。结果non-TRU型腺癌常见于男性(65.3%,47/72)、有吸烟史(68.1%,49/72)、年龄较大(平均61岁)、中央型腺癌(75.0%,54/72)、有肿瘤性坏死(61.1%,44/72)和高级别(73.6%,53/72)腺癌。光镜下,non-TRU型腺癌具有复杂多变的组织学结构,通常表现为大而不规则的、裂隙状腺样或囊泡状结构,腔内充满黏液、坏死的肿瘤细胞碎屑及中性粒细胞,或表现为伴有显著黏液产生的浸润性腺癌。肿瘤细胞具有支气管表面上皮细胞、黏液柱状细胞、多角形细胞或杯状细胞特征。25.0%(18/72)、31.9%(23/72)和38.9%(28/72)的病例伴有纤毛柱状细胞化生(CCCM)、黏液柱状细胞变(MCCC)和细支气管上皮异型增生(BCCD)。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细胞角蛋白(CK)7(100%,72/72)、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12.5%,9/72)、Napsin A(5.6%,4/72)、MUC5AC(81.9%,59/72)、MUC5B(87.5%,63/72)、p53(66.7%,48/72)、CK5/6(12.5%,9/72)、p63(18.1%,13/72)、CK20(19.4%,14/72)和CDX2(16.7%,12/72),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表达CD44(43.1%,31/72)、CD133(31.9%,23/72)、β-catenin(58.3%,42/72)、ALDH1(36.1%,26/72)、GATA6(12.5%、9/72)、SOX2(20.8%,15/72)和OCT4(29.2%,21/72)。驱动基因中19例(26.4%,19/72)KRAS突变,2例(2.8%,2/72)EGFR基因突变,1例(1.4%,1/72)EML4-ALK融合基因,未检测到BRAF和ROS1改变。 结论non-TRU型腺癌具有显著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形态学表现、免疫学表型和驱动基因改变,是肺腺癌独立的少见类型。  相似文献   
60.
为治疗近位指间关节屈曲挛缩提供一种新的非皮肤移植的手术方法,本手术方法采用了皮肤“Z”字切口,指深屈腱与指浅屈肌腱成形延长,掌板止点前移。自1987年以来,对7例12指近位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的患者采用了本术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提示本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效果肯定,对于非皮肤瘢痕性屈曲挛缩的手指的治疗是一种可以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