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超声检测186例患者双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1)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的T2DM患者)96例;(2)B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阴性的T2DM患者)90例。并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IGF-1水平与B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2DM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程度呈显著负相关(r=0.649,P<0.01)。结论 IGF-1参与了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IGF-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及其代谢产物16,17-环氧二十二碳五烯酸(16,17-EpDPE)对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渭肌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单通道的激活作用,探讨DHA扩张冠状动脉、保护心血管的机制。方法酶消化法分离正常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采用膜内向外型单通道膜片钳实验技术记录0,0.01,0.1,0.3,1,3,5,7.5和10mmol/L浓度下DHA及其代谢产物16,17-EpDPE灌流后BK单通道开放概率。结果在电极外液钙离子浓度为1mmol/L和刺激电位60mV条件下,DHA浓度为0,0.01,0.1,0.3和1mmol/L时,BK通道开放概率分别为0.0914±0.0098,0.0907±0.0102,0.0945±0.0091,0.0986±0.0112和0.1104±0.0145(P〉0.05,n=5);DHA浓度为3,5,7.5和10mmol/L时,BK单通道开放概率分别为0.6712±0.0456,0.7511±0.0798,0.8424±0.1373和0.8669±0.0967(P〈0.05,n=5),呈浓度依赖性增高。16,17-EpDPE浓度为0,10,50和100nmol/L时,BK单通道开放概率分别为0.1025±0.0114,0.1006±0.0091,0.1128±0.0132和0.1081±0.0143(P〉0.05,n=5)。结论低浓度DHA不能激活BK单通道,高浓度DHA可能通过与BK通道结合并直接激活BK单通道,这可能是DHA扩张冠状动脉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预后因素. 方法 1981例经皮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被分为老年组(≥65岁)801例和对照组(非老年组,<65岁)1180例.术后随访12~84个月(平均36个月). 结果 老年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4%和2.3%,P<0.01);老年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明显高于对照组(18.9%和3.7%,P<0.01).影响介入治疗后死亡的因素为年龄65岁(OR=1.05,95% CI=1.02~1.10,P=0.014),左主干病变(OR=4.78,95% CI=2.36~17.22,P=0.027),冠状动脉3支病变(OR=5.68,95% CI=3.17~15.32,P=0.018),合并糖尿病(OR=6.24,95%CI=2.11~16.36,P=0.001);影响介入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因素为年龄65岁(OR=2.06,95%CI=2.23~4.32,P=0.007),左主干病变(OR=3.64,95%CI=1.86~15.34,P=0.001),冠状动脉3支病变(OR=4.35,95%CI=2.54~13.82,P=0.017),合并糖尿病(OR=5.35,95% CI=1.77~14.51,P=0.001).性别和高血压不是影响总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因素. 结论 年龄、糖尿病、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3支病变是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性别和高血压对预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结合眼科学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标准,设计了基于Access的眼科学临床病案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对我院1998年1月–2011年12月眼科患者病案资料,进行了逻辑结构设计及功能模块设计。以Access2003构建眼科临床病案多媒体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眼科各病案传统资料及图片、影音等多媒体资料的录入、存储、归类、查询、分析统计。该系统还实现了传统数据与多媒体数据的有效存储,功能强大,简单、实用,方便了病案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临床诊疗、教学和科研。  相似文献   
16.
Brugada综合征(BrS)作为一个独立的、可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和猝死的因子而倍受关注。与危险分层相关的指标包括家族史、基因、性别、病史、心电图、电生理检查和药物激发试验等。家族史在BrS患者危险分层中有其独到的应用价值,男性是BrS患者晕厥、心源性猝死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除颤的独立预测因子;既往有晕厥、心源性猝死以及至少一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生的Br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心电图进行危险分层的指标较多,但真正得到共识的指标较少,而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及药物激发试验目前仍存较多争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ent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曾被外院误诊为肾病综合征的6例Dent病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以及相关致病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6例患儿均为男性,年龄4.5~9.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达肾病水平的蛋白尿,有一过性低白蛋白血症(26~30 g/L),均无明显水肿、高胆固醇血症。其中4例患儿行肾活检,2例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6例患儿在对足量激素耐药后均联用至少一种或多种免疫抑制剂,蛋白尿均未见明显变化。入院后检查示低分子蛋白尿,肾早期损伤指标α1微球蛋白(α1-MG)与微量白蛋白(MA)的比值均1,伴高钙尿症、不伴肾功能异常,其中2例B超可见肾脏钙化影像,符合Dent病临床诊断。进一步的基因分析证实6例患儿均存在CLCN5基因致病突变。结论作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Dent病在临床上易被误诊误治,应引起临床儿科医师的重视。肾早期损伤指标α1-MG/MA1,可作为肾小管性蛋白尿的诊断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Astograph J-21气道反应性测定仪对2010年11月至2012年7月于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262例哮喘患者行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同时10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特点,计算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诊断哮喘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及Yunden指数.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所有肺功能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Rrs cont (初期阻力)高于健康对照组,而GRs cont (初期反应)、Dmin (最小诱发累积剂量)、Cmin (乙酰甲胆碱的最小浓度)、PD35 (使Grs升高到基础水平的135%所需乙酰甲胆碱的最小浓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诊断哮喘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性及Yunden指数分别为80.15%、72.12%、87.87%、59.06%、92.59%及0.5227.结论 Astograph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对支气管哮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玉蓝降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62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2片/次,2次/d,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玉蓝降糖胶囊,4粒/次,3次/d。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以及临床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2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6.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PG、2 h PG和Hb A1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FPG、2 h PG和Hb 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MI指数、收缩压(SBP)、尿酸(UA)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情况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明显高于治疗组的4.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蓝降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好,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亚洲肿瘤峰会(AOS,2016)标准与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对乙型肝炎性小肝细胞癌(sHCC)的诊断效能。方法 对130例疑诊乙型肝炎性sHCC患者(共172个肝结节,直径均≤ 30 mm)进行上腹部CT及MR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AOS标准及LI-RADS诊断乙型肝炎性sHCC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①直径≤ 30 mm病灶:AOS标准诊断sHCC的敏感度为55.00%(44/80),特异度92.39%(85/92);LI-RADS分级标准的敏感度100%(80/80),特异度67.39%(62/92)。②直径<20 mm病灶:AOS标准诊断的敏感度为40.00%(10/25),特异度94.34%(50/53);LI-RADS分级标准的敏感度100%(25/25),特异度71.70%(38/53)。结论 对于诊断乙型肝炎性sHCC,LI-RADS标准较AOS标准的敏感度更高,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