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11.
1 故障现象开机透视时发生器内发出“吱吱”声 ,监视器闪烁 ,时而听到电子柜内发出“嗡翁”声 ,随之维修板D90 逆变器短路信号“KURZL”发光管V2 0 点亮 ,D42 板“KURZL”信号V14 也同时点亮。且逆变内的保险丝U1(2 0 0A /60 0V)熔断 ,X线曝光阻断。2 分析检修根据故障现象 ,考虑故障可能在逆变器短路消除电路。开机用透视条件试验 ,在逆变器附近发出较大“嘭”的响声 ,然而从周围几个部件外观上几乎看不出有任何问题。随后关机 ,观察发现D44板发光管V4点亮 ,大约半分钟左右又突然听到“嘭”的响声。查随机图纸 (X15 13 -4 4-2 )…  相似文献   
12.
肺癌的治疗目前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而不宜手术的中、晚期肺癌应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BAG)与灌注化疗(BAI),具有全身反应小,病人可耐受,肿瘤局部药物浓度高,化疗效果好等优点。1988年4月~12月我院对17例肺癌应用股动脉插管技术行数字减影(DSA)BAG与BAI,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8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CTA)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与狭窄程度的相关性,以CAG为评价标准,评价CCTA的应用价值。结果①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2%、96.5%、91.7%、85.6%、98.2%,其对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为100%。②冠状动脉轻度狭窄以钙化斑块为主,占83.1%(χ2=12.435,P<0.01),中度狭窄以混合斑块为主,占47.5%(χ2=6.227,P<0.01),重度狭窄以混合斑块为主,占49.2%(χ2=8.162,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高的病例检查准确性最高,且可通过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时发现高危病例给予防治措施,降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结合病理分析巨脑回畸形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巨脑回畸形资料。结果 巨脑回畸形CT影像特征性的表现大脑半球脑回增宽 ,脑皮层增厚 ,皮层内表面光滑 ,白质变薄。合并其他脑先天畸形 4例。结论 CT能良好显示巨脑回畸形的病理解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行脑动脉内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临床及头颅CT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行经动脉介入溶栓治疗(IATT),治疗前后均作脑血管造影、复查CT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3例造影未见血管闭塞,23例患者即刻完全再通7例,部分再通11例,再通率78e。结论动脉溶栓疗法使84%的患者在15d内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改善,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增加对先天性肌缺如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一)收集我院cT诊断先天性肌缺如病例2例;(二)通过万方数据库输入“先天性肌缺如”搜索到相关文章59N,其中个案报道54篇,短篇报道3篇,论著1篇(含¨例病例),另1篇题目为“先天性肌缺如82例资料分析”的报道无具体的病例资料没有录入本次统计资料中;文献报道时间2000—2012年间。结果纳入本次统计分析的共77例病例,男45例、女32例,年龄自出生1小时~71岁;胸大肌、胸小肌、胃壁肌层缺如各1例,腹直肌缺如4例,膈肌部分或全部缺如6例,手部肌肉部分缺如12例,眼肌缺如52例。4例经CT诊断,其中2例因其他疾病行CT检查时偶然发现;4例经尸检诊断,其中3例膈肌缺如致膈疝;其余69例均为临床术后诊断。结论先天性肌缺如少见,大部分病例经临床诊断,影像诊断的少,本组资料含4例经CT诊断的病例;因眼肌、手部肌肉缺如致功能障碍临床就诊并经手术诊断的病例多,无功能障碍的如单纯胸大肌、胸小肌、腹直肌缺如的病例少,并多为偶然发现。先天性肌缺如影像报道少见,传统的X线诊断价值有限,但CT、MRI软组织分辨率高,术前可以准确诊断,日常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PAM)的CT征象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2例CPAM的临床及CT资料,采用Stocker 5型分法对142例CPAM进行病理分型,观察其CT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本组142例CPAM患者中,Stocker 1型52例(52/142,36.62%),CT表现为肺内多发大小不等含气囊肿;2型68例(68/142,47.89%),CT表现为肺内多发含气小囊肿;3型1例(1/142,0.70%),CT表现为右肺大片实变,其内见少许充气支气管影及含气小空腔;4型21例(21/142,14.79%),CT表现为肺外周多发分隔的巨大囊腔;未见0型病例。结论 CT可有效提示CPAM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8.
子宫肌瘤栓塞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子宫动脉栓塞术(TUAE)对子宫肌瘤治疗后的临床及卵巢内分泌功能的观察.方法 65例病人采用Seldinger技术一侧经皮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至双侧子宫动脉,用聚乙烯醇微粒(PVA)栓塞.每个病人随访3~12个月.结果 48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7例明显好转,有效率100%,B超或MRI复查肌瘤缩小率为97%,无一例复发.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卵巢内分泌功能测试栓塞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疗效好,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提高对椎管内终丝脂肪瘤的诊治水平 ,我院自 1996 1999年经CT扫描共检出 17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7例中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2 4~5 3岁 ,病史半年至 10年。上述病例均经GE公司 980 0CT扫描 ,层厚 1.5mm ,层距 1.5mm ,10 0mA ,12 0kV ,行腰2 ~骶1椎间隙横断扫描 ,每个间隙扫描 4~ 5个层面。2 结果及CT表现腰2 3 椎间隙层面 2例 ,腰3 4 间隙 5例 ,腰4 5椎间隙层面 8例 ,腰5~骶1层面2例。CT再现均为柱状低密度灶 ,边缘清晰光整 ,周围组织无受压移位 ,无明显占位表现。CT值为 - 5 0~ - 78HU …  相似文献   
20.
该机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大型多功能遥控10 0 0mAX线机 ,透视采用自动kV调节方式及手动调节kV方式。故障现象 :开机 ,透视选择为自动方式 ,踩下透视脚闸 ,监视器屏幕影像很淡 ,其透视kV值始终保持在 4 5kV左右 ,不能随人体厚度、密度改变进行自动调节。当改换为手动调节方式 ,kV值可从 5 0~ 110kV进行正常调节。再次转换为自动透视方式时 ,透视条件变为 110kV ,监视器影像过亮。此时维修板D10 9未显示任何故障信息。分析检修 :本机在自动透视方式时其控制过程为 :X线通过被照体→影像增强器→光电倍增管→Z4 8系统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