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21.
目的探讨磁共振T1ρ成像评价膝关节软骨早期退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例有右膝关节疼痛史的中国男子曲棍球队运动员(运动员组)及50名青年健康志愿者(无症状组),行膝关节T1ρ成像,生成T1ρ图,将髌软骨分为上、中、下层,每层又分为外侧、偏外侧、中间、偏内侧及内侧,共15个ROI,测量T1ρ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1ρ成像均清晰显示两组共134个膝关节,运动员组双侧膝关节髌软骨相应ROI的T1ρ值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均0.05)。运动员组右侧膝关节髌软骨各ROI的T1ρ值均高于左侧膝关节(P均0.05)。无症状组左、右侧膝关节间,中层外侧(t=2.426,P=0.019)、中层内侧(t=2.549,P=0.014)、下层内侧(t=2.173,P=0.035)髌软骨T1ρ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12个ROI的T1ρ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1ρ值可敏感地量化反映膝关节髌软骨形态改变之前的早期退变。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采用T1 rho和T2 mapping序列观察步行、跑步和楼梯运动对膝关节半月板的影响。方法 对23名健康志愿者分别于30 min休息、走路、跑步和楼梯运动后行右膝关节3.0T MR扫描,每次运动随机选择,间隔期为1周,且运动前休息30 min,评估膝关节不同部位半月板运动后T1 rho值和T2值的变化。结果 运动后膝关节内侧半月板体部、后角及外侧半月板体部的T1 rho值和T2值均较休息状态减低(P均< 0.05)。膝关节内侧半月板T1 rho值和T2值在运动后较休息状态降低率后角 > 体部 > 前角,而外侧半月板体部 > 后角 > 前角。结论 T1 rho和T2 mapping成像是检测不同运动对膝关节半月板影响的敏感MRI技术。  相似文献   
123.
124.
MRI评价前中盆腔器官脱垂程度及其病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盆腔器官脱垂(POP)程度与阴道支持Ⅰ、Ⅱ水平筋膜缺陷、肛提肌萎缩或断裂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POP-Q评估诊断为POP的51例中老年女性的静态及动态MRI资料。根据POP-Q评价将POP分为轻度和中-重度,比较轻、中-重度前中POP间筋膜缺陷、髂尾肌和耻骨直肠肌萎缩或断裂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约10%前中POP患者仅有Ⅰ、Ⅱ水平筋膜缺陷,约30%仅有肛提肌缺陷,约40%二者并存,约20%既无筋膜缺陷又无肛提肌缺陷;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膀胱膨出、子宫脱垂组中筋膜缺陷、髂尾肌和耻骨直肠肌萎缩或断裂的比率增高。结论 Ⅰ、Ⅱ水平筋膜缺陷和肛提肌萎缩或断裂的发生率与POP程度有关;肛提肌缺陷在POP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5.
关节软骨的结构与生物力学的关系及MR成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软骨的疾病,特别是由软骨退变所致的骨关节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软骨退变由其生物化学成分变化开始,引起组织形态及生物力学的变化。针对关节软骨的生物化学成分、组织学形态特点、生物力学机制和骨性关节炎的生物力学机制及其MRI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6.
患者男,40岁。胸闷、气促5d,活动后明显,不伴有胸痛。无明显咳嗽、咯痰,无发热。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有胸腔积液,行胸腔穿刺抽液,抽出血性胸水。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 MRA)在临床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37例血管与肿瘤等病变患者经静脉注入顺磁性造影剂DdDTPA,采用体线圈、3D FSPGR序列,行冠状位扫描,扫描的原始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重建出全身各部位动脉血管的三维图像。其中腹盆部及下肢大动脉采用三段移床法一次全程显示。结果:靶血管显示优者22例,良者13例,差者2例。优良率为95.8%。结论:三维增强MRA显示全身大动脉较常规MRA为佳,它不但能清楚显示血管本身病变。在病变与血管关系、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血管侧支循环方面甚至优于DSA。特别是三段移床一次全程显示腹盆及下肢大动脉,能更直观、准确的显示动脉血管,发现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28.
关节内注射激素对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 0年就已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 (简称激素 )对幼年动物骺板软骨和骨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 ,亦为以后的研究所证实[1,2 ] 。临床也有儿童Cushing综合征和长期应用激素引起骨生长发育障碍的报道[3] 。目前 ,仍见有以关节内注射激素治疗骨关节病者。国内尚缺乏关节内注射激素后对骨发育影响的报道 ,也缺乏较为系统的对关节损害X线与病理对照的研究资料。笔者曾在 1988年报道关节内注射激素对软骨的损害[4 ] ,为了进一步了解关节内注射激素对骨发育的影响 ,重新观察了该实验 64只幼兔的X线、组织、病理、微血管摄影和组织化学测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9.
患者男,71岁。右腰部胀痛15年,加重1月入院。1992年曾因右腰部酸痛入院,B超检查示右肾多个小囊肿(大小不详),未作处理,2005年加重,发作频繁并右下腹疼痛。查体:右肾肿大,右中腹部可触及一韧性肿块,活动度大,余未见异常。腹部平片(KUB)示右腹部脊柱旁约L4~5水平数个不规则高密度影,大小约5 cm×2 cm;两肾轮廓未见增大。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示右肾外旋转,肾盂、输尿管旋向外侧,肾盏被扣向内翻,肾盂、肾盏轻度扩张,右输尿管由外上向内下方走行,其中下段受压;左肾、左输尿管未见异常(图1)。怀疑右中腹部所见高密度钙…  相似文献   
130.
眶部肌锥外间隙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高分辨率MRI表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眶部肌锥外间隙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高分辨率MR(HRMR)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诊断明确的眶部肌锥外间隙NHL病灶的位置、数目、形态、大小、MRI信号及其对邻近结构侵犯等。MR扫描采用15TMR扫描机,眼眶部表面线圈,SE及快速SE(FSE)序列常规横轴面或冠状面及斜矢状面扫描,全部病例行脂肪抑制技术。全部病例均行增强扫描及HRMRI检查。结果16例中的13例病灶位于肌锥外间隙的前上份,紧靠眶隔的后方,呈不规则的长条状铸型改变;其余3例为弥漫性病变,累及眶部肌锥外间隙,呈不规则形。11个病灶的体积>3cm3,4个病灶的体积为中等大小(1~3cm3),只有1例病灶<1cm3。13例病灶边缘不清晰并浸润眼外肌但不推移眼外肌;7例浸润眼球壁,仅3例眼球突出,2例弥漫性病变者伴有骨质破坏。与肌肉比较,所有16例病灶T1WI均为等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13例,等信号3例;所有16例病灶均有强化,15例为均匀强化,10例为明显强化。结论眶部肌锥外间隙NHL的HR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铸型生长、位于肌锥外间隙的前份,紧靠眶隔的后方、病灶边缘欠清晰并浸润,但不推移眼外肌,T1WI信号等于肌肉、T2WI信号高于肌肉、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眶部肌锥外间隙NHL的HRMR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与其他眶部占位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