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4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47篇 |
内科学 | 1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4篇 |
综合类 | 21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表皮干细胞数量及增殖分化潜能的差异,可能是创面愈合能力随年龄增大而逐渐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目的:探讨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表皮干细胞B1整合素、角蛋白19、p63转录因子和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特征。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5—09/2007—04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流产胎儿皮肤标本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提供,4~12周岁少儿、25~45岁成人烧伤整形植皮手术剩余皮片标本由南昌大学第~附属医院烧伤科提供。方法:标本取材后立即用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保存。所有标本经系列切片后,分别采用鼠抗人角蛋白19、β1整合素、p63转录因子、端粒酶反转录酶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以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皮肤组织中表皮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200倍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测定表皮干细胞标志物阳性表达率。结果:胎儿皮肤、少儿皮肤和成人皮肤表皮的基底部、毛囊周围细胞B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均呈棕黄色阳性表达。胎儿表皮基底层细胞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均呈强阳性表达:少儿表皮基底层细胞叶1大部分表达β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阳性细胞均匀分布;成人表皮基底层细胞B1整合素、角蛋白19和p63呈弱阳性表达,阳性细胞散在分布;胎儿表皮基底层端粒酶反转录酶阳性细胞表达强度,少儿表皮〉成人表皮。随年龄的增加,β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和端粒酶反转录酶在胎儿、少儿、成人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F=5.06,P〈0.01)。
结论:胎儿皮肤、少儿皮肤和成人皮肤表皮干细胞主要位于表皮基底层,端粒酶表达阳性区域及信号强度与表皮干细胞的定位分布及阳性表达强度相一致。提示表皮干细胞的数量、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强弱可能与不同发育阶段皮肤组织的修复能力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3.
内皮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内皮素(ET)在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中的作用及一氧化氮(NO)、粉防已碱(Tet)的拮抗效应。方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以^3H-脯氨酸掺入量判断细胞胶原合成。结果:ET呈浓度依赖性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随着ET浓度(2.5-100ng/ml)的增加,^3H-TdR掺入值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8、4.0和4.9倍;^3H-脯氨酸掺入值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1.1、3.1和3.8倍(P<0.01)。用NO供体亚硝基乙酰青霉胺(S-nitroso-N-acetyl penicillamine,SNAP)50μg/ml单独处理成纤维细胞,对^3H-TdR掺入值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P>0.05),但对^3H-脯氨酸掺入值有下调作用;SNAP可拮抗ET-1(25ng/ml)刺激细胞增殖作用(抑制率为22.89%,P<0.05);对ET-1的促胶原合成作用无明显影响(P>0.05)。Tet在不抑制细胞DNA合成的药物浓度(3μg/ml)即可明显减少瘢痕成纤维细胞^3H-脯氨酸掺入值,并能显著降低由ET介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3H-TdR掺入值(抑制率为33.21%,P<0.01)。结论:ET对体外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胶原合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此效应可部分被SNAP、Tet所阻抗。 相似文献
54.
55.
黄芪诱导表皮干细胞增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治疗皮肤缺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黄芪对人表皮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采用表皮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用于皮肤缺损修复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利用胶原快速贴附法分离纯化人表皮干细胞,以含黄芪、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的表皮干细胞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通过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免疫组化染色、细胞克隆形成率测定,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并将表皮干细胞与真皮支架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复合皮肤,移植于兔耳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毛囊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人表皮干细胞表达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呈明显克隆性生长,其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角质细胞对照组;兔耳创面愈合后8周可见新生毛囊形成.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黄芪能诱导表皮干细胞增殖,表皮干细胞可参与创面新生毛囊结构的形成,具有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完整修复皮肤结构和功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介绍一种新的控温控压蒸汽烫伤实验仪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烧伤的病理生理变化和治疗方法的研究离不开动物模型。目前常用的烫伤实验器具存在重复性差、深度不易控制、面积不恒定、不规范缺陷 ,影响了烧伤研究的进展和技术进步。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采用广东容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家用保温式自动电压力锅为基础 ,自行设计改装成控温控压蒸汽烫伤仪 (见图 1) ,复制出蒸汽烫伤动物模型。具有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模型稳定、重复性好等优点。图 1 控温控压蒸汽烫伤实验仪1 仪器组成、安装及其原理控温控压蒸汽烫伤仪 (由本院生产 )由蒸汽发生源、实验控制器、蒸汽喷射盘三部分组成。选用 4.5 L… 相似文献
57.
背景: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有关糖尿病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特性研究较少。目的:探索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及其生物特性,为糖尿病难愈创面的防治及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取成模糖尿病和正常大鼠背部全层皮肤,采用酶消化联合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培养大鼠表皮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细胞克隆形成,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计算克隆形成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软件鉴定K19、β1-integrin阳性表达和测定阳性细胞的积分吸光度(IA)值。结果与结论:糖尿病组大鼠表皮干细胞原代贴壁数量较少,其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皮干细胞的K19、β1-integrin均呈阳性表达,糖尿病组阳性细胞的IA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运用酶消化联合Ⅳ型胶原黏附法可以实现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糖尿病大鼠表皮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较正常皮肤增殖能力弱,这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创面难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8.
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能满足临床严重皮肤缺损患者的需求,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无合适的种子细胞来源。干细胞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文章重点介绍了胚胎干细胞、表皮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有代表性的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以及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研制出更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 相似文献
59.
兔耳实验性瘢痕模型的建立及实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生性瘢痕的治疗研究进展受动物模型难以复制的限制。我们参照最近国外有关文献[1],建立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免耳瘢痕模型并观察了去炎松对其作用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新西兰大白兔,由江西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不拘,体重2~3kg,氯胺酮肌注使兔麻醉后,在其双耳腹前侧分别作两个正方形切口,边长1cm,完整切除全层皮肤,并用灼热铁丝烧灼创缘四周皮肤,创面以“邦迪”牌创可贴贴敷。操作完毕动物自然清醒,分笼饲养,观察瘢痕形成情况。3~4周后选择经病理切片证实的瘢痕创面随机分组,实验组将进口去炎松粉配成40mg/ml的混… 相似文献
60.
磨痂术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磨痂术治疗头面部深Ⅱ度烧伤32例。结果:显效率达90.6%,平均住院天数14d。提示:磨痂术具有操作简单、磨痂深度易于掌握、出血少、美容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头面部深Ⅱ度烧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