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222篇
神经病学   234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406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陈东亮  刘建民  许奕 《广西医学》2003,25(3):492-493
颅内假性动脉瘤临床上较少见 ,我们于 2 0 0 1年10月收治 1例 ,结合病史、头颅MRA和全脑DSA证实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 ,经电解可脱卸铂金微弹簧圈 (GDC)栓塞术后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32岁 ,主诉“车祸致伤头额部伴反复鼻出血 2 0天”。当时双鼻腔少量出血持续 3天停止 ,以左侧鼻腔为主 ,但入院前 2天连续 2次出现喷射状鼻腔大出血 ,鲜红色 ,每次量约 2 5 0ml,每次出血后自行止血 ,未出现休克。查体 :生命征正常 ,神志清 ,左额部皮肤裂伤口已愈 ,双眼眶瘀血 ,右侧球结膜下出血斑 ,双眼眶及左…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初步总结液态弹簧圈在脑动静脉畸形(BAVM)血管内治疗中用于栓塞高流量动静脉瘘口的应用体会.方法 采用Boston公司产品Spinnaker-1.5F漂浮导管选择性到达BAVM中含有动静脉瘘的供应动脉近瘘口处,超选造影并测量瘘口大小后,经微导管推注液态弹簧圈(liquid coil-10)2~3枚,以初步填塞瘘口,减少通过瘘口的血流量,再用低于33%的氰基丙烯酸正丁脂(NBCA)胶栓塞瘘口.结果经采用液态弹簧圈和NBCA,15例23个瘘口均得到安全闭塞,为BAVM的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液态弹簧圈用于高流量瘘口的堵塞,安全、效果好、使用方便,为其后降低注射NBCA浓度、彻底闭塞瘘口创造了条件,有效提高了瘘口闭塞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3.
陈蕾  刘建民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2292-2294
目的:建立经脑室低温液灌注选择性脑低温模型,并观察其对犬脑缺血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犬全脑缺血30 min恢复血液灌注后,立即或半小时后经一侧侧脑室持续低温等渗盐水灌注(20℃),对侧侧脑室引流,4 h后自然复温,作脑组织染色及干湿比重测定。结果:即时和延时低温组平均脑温降低至亚低温水平,灌注侧需30 min,引流侧需45 min;对照组脑温没有明显变化;各组动物的肛温没有明显下降。3组动物脑组织干湿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CA1区组织病理改变也存在差异,组织学损害和脑水肿程度以对照组最重,即时低温组最轻。结论:经脑室低温液持续灌注可实现选择性脑低温,对犬脑受缺血性损害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其效果与低温开始的时机有关。  相似文献   
994.
<正> 治疗方法 急性期治疗:三拗汤加减:炙麻黄、陈皮、半夏各6g,杏仁、桔梗、白芥子、苏子各9g,细辛2g,炙甘草3g。热哮加黄芩6g,生石膏10~30g,喘甚者加地龙、桑白皮各9g,每日1剂,水煎分次服。  相似文献   
995.
X刀治疗颅内占位性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立体定向等中心直线加速器治疗颅内不同的病变127例,等中心照射剂量为15~35Gy(平均245Gy),良性肿瘤周边剂量选取80%等剂量线,恶性肿瘤选取90%以上的等剂量线。结果88例(693%)随访1个月至2年,其中病变消失31例(352%),缩小31例(352%),无变化20例(227%),增大6例(68%)。结论该技术治疗脑转移瘤效果最为满意,脑转移瘤在X刀治疗后结合全脑照射,肿瘤有效控制率达925%。  相似文献   
996.
1α-OH-D_3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及骨矿含量的影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刘建民,许曼音,罗邦尧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罗素珍,陈家伦近年,VitD代谢障碍在原发性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活性VitD3的治疗价值正受到重视。绝经后骨质疏...  相似文献   
997.
8例输液热源反应及消毒管理对策石力戴运芳刘建民(安徽省立儿童医院230051)我院1997年5—7月份,相继在儿内科、儿外科发现8例输液反应,患儿在输液后15分钟至数小时,出现寒战、抽搐、体温升高,最高达39°C。经立即停止输液,采取对症治疗好转。1...  相似文献   
998.
椎基底动脉夹层瘤的影像学特征和介入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瘤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经验。方法 收治临床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小脑梗死或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椎基底动脉夹层患者 4 8例 ,全部病人进行DSA ,部分作CTA或MRA。 4例患者行单纯口服抗凝治疗 ,6例行血管内孤立治疗 ,4例行单纯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其中 2例行双支架植入 ) ,34例行支架植入加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无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再次出血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椎基底动脉夹层瘤好发于椎动脉PICA上段 ,内膜剥脱造成的血管内充盈缺损、血管狭窄和膨大相混杂呈串珠状或血管线样狭窄、偏心性动脉瘤为椎基底动脉的主要影像学特征。治疗策略应根据临床症状、夹层瘤的部位、形态及其与周围分支的关系而确定。对影像表现为血管轻度狭窄的缺血性颅内外夹层瘤可行药物抗凝治疗 ;对狭窄较重 ,尤其是累及基底动脉者可行支架植入。对出血的颅内夹层瘤均应手术治疗 :非供血主干侧PICA上段或PICA下段夹层瘤可行血管内隔绝 ;与PICA或前脊髓动脉毗邻者行支架植入加弹簧圈栓塞 ;累及PICA或前脊髓动脉者行近端闭塞 ,支架植入或外科手术治疗。优势供血侧或侧支循环不足的椎基底动脉夹层瘤应作支架植入加弹簧圈栓塞治疗。随着支架性能的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999.
静脉支架成形治疗矢状窦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通过静脉支架植入改善硬脑膜动静脉瘘引流,治疗伴引流静脉狭窄的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例上矢状窦,左侧横窦及颈静脉球区的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伴右侧横窦闭塞,左侧颈静脉严重狭窄达80%,矢状窦扩张,将支架植入狭窄静脉,改善静脉引流。结果 成功植入静脉支架,残余狭窄约30%,症状明显改善,头痛逐渐消失,行走不稳消失,视力较前明显改善。6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颈静脉支架位置形态好,无支架内狭窄,上矢状窦、横窦及乙状窦瘘口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静脉支架植入改善硬脑膜动静脉瘘引流,治疗伴引流静脉狭窄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是可行的,其近期疗效满意,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00.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 6 1例超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颈内动脉主干闭塞的 4例 (6 .6 % ) ,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分支闭塞 4 8例 (78.7% ) ,大脑前动脉闭塞 5例 (8.2 % ) ,椎基底动脉闭塞 4例 (6 .6 % )。结果 预后好的患者共有 4 6例 (75 .4 % ) ,血管再通程度 >5 0 %的 4 4例 (72 .1% ) ,再通程度 <5 0 %的 17例 (2 7.9% )。颅内出血率 19.6 % ,病死率 6 .6 %。结论 超选择性局部动脉溶栓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提高血管再通率 ,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