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224篇
神经病学   234篇
特种医学   155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407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研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功能及其相关调控因子基质细胞衍化因子-1α(SDF-1α)的变化。方法选择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25例和正常对照者20例,以CD34、CD133和KDR阳性细胞作为内皮祖细胞的标记,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EPCs的数量进行检测;同时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EPCs的黏附和迁移能力;并以ELISA法对外周血中的SDF-1α水平进行测定。结果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EPCs数量(32.4±3.5 vs 71.8±5.4)、细胞黏附数量(26.5±7.8 vs 76.4±7.5)、迁移数量(12.0±2.9 vs 23.6±6.5)及SDF-1α浓度[(2.323±0.352)ng/mL vs (2.563±0.404)ng/mL]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外周血中EPCs数目降低,且黏附、迁移能力受损,可能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6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是指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抢救恢复,于数天甚至数周表现正常或基本正常的间歇期后再次出现以急性认知障碍为主的一组神经精神症状,包括四肢肌张力增高、步态细碎不稳、舞蹈症、手足徐动症,也可出现偏瘫、病理反射、尿失禁等,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  相似文献   
963.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12年9月我科按照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不同形态采用不同支架技术治疗的23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这23例均为囊性宽颈动脉瘤,其中采用单侧支辅助弹簧圈栓塞16例,单侧支架+微导管或微导丝辅助栓塞2例,双侧支架辅助栓塞5例。结果23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栓塞结果:Raymond Ⅰ级9例,Ⅱ级4例,Ⅲ级10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手术后6d死亡。22例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为0~1分。16例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1~46月,平均13.5月,其中动脉瘤不显影10例,改善2例,稳定3例,复发1例;无再出血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基底动脉分又部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64.
大型和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是指最大径超过1.0 cm和2.5 cm的颅内动脉瘤。包括载瘤动脉闭塞、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液态栓塞剂或混合弹簧圈栓塞、覆膜支架植入、血流转向支架植入等多种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均可用于治疗此类动脉瘤,每一种方法的应用都伴随着对动脉瘤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和治疗理念的进步。本文主要对此类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5.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多发病[1],在我国,小儿腹泻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2]。导师阎兆君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儿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医学和临床执教30余年,在儿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潜心专研,在小儿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研究生期间我们跟师学习,受益良多。本文总结阎兆君教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经验,为小儿腹泻的中医诊疗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66.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骨骼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0只,其中24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IR大鼠模型,其余16只予普饲喂养。将16只I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8只、电针刺激组(针刺关元、足三里、中脘和丰隆穴,每天左右交替)8只,另8只普饲喂养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电针刺激6周和7周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腹腔糖耐量(IPGT)和腹腔胰岛素耐量(IPIT)。电针刺激8周后称重,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PG)、股四头肌SIR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IPIT升高、股四头肌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刺激组大鼠体重减轻、IPIT显著降低、股四头肌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标本配穴电针能减轻IR大鼠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股四头肌SIRT1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其改善IR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67.
经穴是五输穴的第四个穴位,多位于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其经气流注特点是“所行为经,经象水之流”,是经气旺盛运行的部位,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相应也就有较强调整气血的作用。经穴前继荥输,后通合穴,是连接输合的桥梁,因而既能疏外经,又能调脏腑,内外兼治。  相似文献   
968.
目的:探讨"双固一通"电针法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电图及胃窦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方法:20周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糖尿病胃轻瘫模型组(简称模型组)、"双固一通"电针组(简称电针组);除正常组大鼠外,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及高脂饮食不规则喂养,诱导糖尿病胃轻瘫模型。以"双固一通"电针法为治疗手段,采用神经电生理、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模型大鼠胃排空、胃电图以及胃窦Cajal间质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大鼠胃电慢波主频率(4.12±1.04)次/min、主功率(53.21±1.71)decibel(dB)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电慢波主频率(2.34±0.83)次/min、主功率(35.64±1.74)dB,组间差异显著(P<0.05,P<0.01);电针组胃电慢波主频率(3.42±0.76)次/min、主功率(46.04±2.43)dB,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正常组胃排空率(79.6±6.4)%、模型组(50.4±6.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电针组胃排空率为(65.5±4.3)%,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光镜下C-kit阳性表达为肌层之间夹杂的深浅不一的棕黄色,形状为圆形或边缘不规则。正常组C-kit阳性细胞数量较多,模型组相对明显减少,散在分布于肌层之间,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C-kit阳性细胞则增多,且分布较为均匀。正常组大鼠胃窦组织中ICC阳性细胞的灰度值(IOD)为3825.82±376.58、模型组为(2424.07±294.86),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电针组ICC阳性细胞的灰度值(IOD)(3225.37±284.43),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固一通"电针法可以提高糖尿病胃轻瘫模型大鼠胃排空率,改善胃电节律紊乱,减少胃窦ICC细胞的丢失。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X刀放射外科治疗颅内各种疾病的疗效。方法:用X刀放射外科治疗175例颅内各种疾病。结果:92例随访1个月~2.5年,病变消失31例(33.6%),缩小31例(33.6%),无变化24例(26.1%),增大7例(7.6%)。结论:该技术对颅内各疾病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以脑转移瘤效果最为满意  相似文献   
970.
目的探讨线性探针技术诊断耐多药结核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247例涂阳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晨起痰标本后3d内依次完成药敏试验和线性探针技术检测,以药敏试验检测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应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和约登指数评价线性探针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线性探针技术对异烟肼耐药性(53例,21.46%)、利福平耐药性(60例,24.29%)及耐多药结核病(50例,20.24%)的检出率与传统药敏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探针技术对异烟肼耐药性、利福平耐药性及耐多药结核病检测的灵敏度(88.89%、88.52%、84.62%)、特异度(97.41%、96.77%、96.92%)、准确性(95.55%、94.74%、94.33%)及约登指数(0.863、0.853、0.815)均较高。结论线性探针技术对耐多药结核病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较高,且检测所需时间短,对于耐多药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