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研究内毒素、失血性休克大鼠肝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和H+-ATP酶的变化。方法大肠杆菌内毒素休克模型和失血性休克模型。采用荧光探针ACMA测定质子跨膜转运。结果(1)内毒素休克5小时亚线粒体在以ATP、NADH和succinate为底物时引起的ACMA最大荧光淬灭值显著减少(P<0.05);最大荧光淬灭时间和半数荧光淬灭时间非常显著延长(P<0.01)。(2)内毒素休克早期,线粒体H+-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晚期非常显著下降。(3)内毒素休克大鼠肝线粒体膜结合PLA2、血浆和线粒体MDA升高(P<0.05)。(4)失血性休克时H+-ATP酶和质子转运无显著改变。结论内毒素休克时线粒体跨膜质子转运和H+-ATP酶活性显著下降,失血性休克时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未成年Balb/c小鼠小肠Cajal间质细胞(ICC)的形态及分布,并测定其慢波活动情况,以进一步认识ICC的发育.方法 首先,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10天大小Balb/c小鼠小肠ICC的分布及形态特征,采用电镜观察ICC的超微结构;再分别测定10d大小Balb/c小鼠及成年Balb/c小鼠小肠在体慢波活动情况.结果 ICC主要分布于小肠环肌层与纵肌层间区(称之为ICC-MY),以及环形肌的内薄层与外厚层间(称之为ICC-DMP).ICC-MY呈现为连续性分布特点.电镜结果显示ICC有2个以上长突起,胞浆内含有大量的线粒体,而中间丝很少见.成年小鼠小肠慢波活动表现为近似正弦波样曲线,频率为(17.78±1.52)次/min,振幅为(0.16±0.02)mV,10 d大小Balb/c小鼠小肠慢波活动类似于成年小鼠,但其频率为(14.00±0.98)次/分,振幅为(0.09±0.02)mV,均明显低于成年小鼠(P<0.01).结论 Balb/c小鼠小肠主要分布着ICC-MY及ICC-DMP两类ICC,为双极或多极细胞,ICC-MY相互连接成网络状;未完全发育好的ICC表现出不成熟的慢波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磷酸类脂A(MPLA)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预防性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分为两部分.首先观察MPLA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小鼠存活率的影响.第二,选9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1)假手术组;(2)内毒素血症组;(3)MPLA预处理组.每组又分成2h、4h及6h3个时相点.MPLA的预处理剂量为100μg小鼠.分别于生理盐水或LPS注射后相应时相点取血、肝和肺组织测血浆丙二醛(MDA)以及肝、肺组织MDA,并且行肝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MPLA3d前预处理在100μg剂量时能明显提高内毒素血症小鼠24h的存活率(60%25%,P<0.05).内毒素血症时小鼠血MDA及肝、肺组织中MDA水平早期就显著升高,而MPLA预处理则可显著抑制内毒素血症小鼠MDA水平.MPIA预处理可减轻内毒素所致小鼠肝及肺组织的组织病理改变.讨论氧自由基在组织内的大量积聚并造成组织非特异损伤和脏器功能障碍与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氧自由基攻击细胞和细胞器膜磷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经链式或支链式反应生成一系列脂质过氧化物,从而导致细胞和细胞器膜结构的损伤和功能紊乱.那么,MPLA是否能通过防止氧自由基损伤途径来对内毒素血症(或休克)起保护作用呢?尚未见任何报道.丙二醛(MDA)为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终产物,它的含量高低可以较好地反应氧自由基对组织细胞膜结构的损害程度.本实验结果显示MPLA预处理可显著抑制内毒素血症小鼠MDA水平,并且能明显减轻内毒素血症小鼠肝和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MPLA预处理可以减少甚至完全阻断内毒素血症时氧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减轻氧自由基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作用,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起到保护作用.结论MPLA预处理可提高内毒素血症小鼠的存活率并且能抑制MDA的水平以及减轻组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海水浸泡对枪弹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及一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探讨海水浸泡对心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雄性大鼠 2 0只 ,右侧大腿肌肉丰满处应用射钉枪造成贯通伤 ,包扎伤口。右侧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 ,接四道生理记录仪 ,记录心肌力学的改变。左侧股动脉快速放血使血压降至 50mmHg(1mmHg =0 .1 33kPa) ,维持低血压 1h后 ,随机分为 2组 :海水浸泡组和陆地对照组 ,测定海水浸泡 5h大鼠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 (±dp·dt- 1 ·max- 1 )、左室收缩压 (LVSP)、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膜流动性 ,心肌组织Na+ -K+ -ATP酶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及血浆乳酸脱氢酶 (LDH)。结果 海水浸泡 5h ,枪弹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MAP、HR、±dp·dt- 1 ·max- 1 、LVSP显著低于陆地对照组 ,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 (RCR)显著下降 ,膜脂区微黏度显著升高 ,心肌组织Na+ -K+ -ATP酶活性显著下降 ,心肌MDA含量和血浆LDH活力显著升高。结论 海水浸泡可以严重影响枪弹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状态 ,加重其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海藻酸钠和胶原蛋白制备一种复合微粒并评价其安全性能。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技术混合以上几种材料制成一种结构疏松的复合微粒;粒径分析仪测定其粒径;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在模拟体液中测定其吸水率;MTT法观察其细胞毒性,腹腔注射观察其急性毒性;体外降解实验考察其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该复合微粒呈白色粉体状,结构疏松,形态圆整,密度为(140±14)mg/cm3,粒径分布为2~40μm;复合微粒在模拟体液中迅速溶胀,逐渐降解,2 min时溶胀率达到2293%,4周后的降解率为40%;实验初期,微粒对细胞的增殖和小鼠的行动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或消失。结论制备的复合微粒粒径分布窄,吸水性好,可生物降解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望作为一种新型的粉体生物敷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渗透压液体浸泡对火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变化特点.方法Wistar大鼠30只,体重(280±25)g.随机分为淡水浸泡组、等渗盐水浸泡组和人工海水浸泡组.右侧大腿肌肉丰满处应用射钉枪造成贯通伤.左侧股动脉插管用于放血和观察股动脉平均动脉压(MAP).大鼠右侧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接能量转换器和RM-6200四道生理记录仪.左侧股动脉放血,10min内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50mmHg,维持30min后放入不同渗透压的21℃液体中,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dp/dt/max、左室收缩压(LVSP)的变化.结果1.休克后大鼠股动脉MAP显著下降(与伤前比P<0.01),入水后5-30min显著升高(与休克时比P<0.01).入水后10minMAP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等渗盐水浸泡组MAP高于海水浸泡组和淡水浸泡组,海水浸泡组MAP略高于淡水浸泡组.2.休克后大鼠HR显著下降(与伤前比P<0.01),入水后略有增快,入水后10min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等渗盐水浸泡组HR显著高于海水浸泡组和淡水浸泡组(P<0.05),海水浸泡组HR高于淡水浸泡组.3.休克后大鼠±dp/dt/max显著下降(与伤前比P<0.01),入水早期显著升高(与休克时比P<0.01),入水后10minHR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等渗盐水浸泡组±dp/dt/max比海水浸泡组和淡水浸泡组下降显著缓慢.4.休克后大鼠LVSP显著下降(与伤前比P<0.01),入水即刻显著升高(与休克时比P<0.01).入水后10minLVSP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其中下降最为显著者为淡水浸泡组,其次为海水浸泡组.结论不同渗透压的液体浸泡可以影响火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液动力学,等渗盐水浸泡对火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液动力学影响最小.海水浸泡组由于海水的高渗脱水及创面的渗出、吸收等改变机体的渗透压,从而恶化了血液动力学指标.淡水浸泡组血液动力学改变也十分严重,晚期下降迅速,与组织和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密切相关.说明海水浸泡血液动力学下降与海水高渗、高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止血带对血凝纤溶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止血带对血凝纤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成年狗30只,分为橡皮管止血带组、环绕充气止血带组、局部充气止血带组3组,每组10只.止血带连续应用6小时后解除,分别测定用前、用后3、6小时和解除止血带5、10、30分钟及1、2、3小时全身和实验侧肢体静脉血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鱼精蛋白、血液粘度和血浆渗透压.结果在狗后肢连续应用止血带6小时,应用或解除止血带时,实验侧肢体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比应用前明显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稍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鱼精蛋白实验为阴性.橡皮管止血带对血凝系统的影响最大,环绕充气止血带次之,局部充气止血带组影响较轻,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应用止血带后,实验侧肢体静脉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P<0.05),血液粘度上升, 解除止血带后趋於恢复.这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可能均和血管通透性增高、血管内液外流、组织水肿有关.应用止血带后血凝时间延长、纤溶系统亢进,同时出现渗透压升高和血液粘度上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右旋醣酐 (7.5 %NaCl 6 ?xtran4 0 ,HSD)与多巴胺 (DA)合用对初进高原大鼠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的的治疗效果。方法 初进高原SD大鼠 4 2只 ,复制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模型。实验分为非处理组、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对照组、乳酸林格氏液对照组 (4ml kg ,LR)、HSD单用组(4ml kg)、多巴胺单用组 (2mg kg ,DA)和HSD与DA合用组 ,每组 7只动物。观察给药后 15、30、6 0和 12 0分钟时相点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30分钟和 12 0分钟大鼠血气指标变化以及 12 0分钟大鼠肺脑含水量变化。结果 HSD或DA单用可显著升高休克合并肺水肿大鼠血压 (MAP)、左心室内压 (LVSP)和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 (±dp dt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P <0 .0 5~ 0 .0 1) ,改善部分血气指标如pH值、[HCO3- ]、血氧饱和度 (O2 sat)和降低肺、脑含水量。二者合用效果优于两者单用。结论 HSD与DA伍用有较好的改善高原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改善血气指标和减轻肺水肿的作用 ,可作为治疗高原休克合并肺水肿的早期救治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lipopolysaccharide(LPS),phospholipase A_2(PLA_2)and oxygen free radical(OFR)onproton transmembrane translocation andH~ -ATPase. Methods The normal rats were sacrificedfor preparetion liver mitochondria and submi-tochondrial particles for experiments in vitro.  相似文献   
20.
TRH与HSAD用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TRH)与高渗氯化钠-醋酸钠-右旋糖酐40(hypertonic sodium acetate /dextran 40, HSAD)伍用对急进高原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实验在海拔 3 760 m的西藏拉萨市进行,急进高原大鼠49只,从股动脉放血至50 mmHg,静脉注射5 μl/kg油酸制造肺水肿,维持该血压1 h,复制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不放血、不给油酸)、单纯休克组、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对照组、乳酸林格(4 ml/kg, LR)对照组、TRH(5 mg/kg)组,HSAD(4 ml/kg)单用组和TRH与HSAD合用组,每组7只动物.观察给药后15、30、60、120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30 min和120 min的血气指标变化和120 min肺脑含水量变化.结果 TRH(5 mg/kg)与HSAD(4 ml/kg)单用或伍用,给药后MAP升高,LVSP、±dp/dtmax改善,酸碱平衡紊乱减轻,肺湿干质量比减少,其中两药伍用疗效在众多方面都比单独给药为强.结论 TRH与HSAD单用及伍用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大鼠有良好的抗休克及减轻肺水肿的作用,其中两药伍用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