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 对2013年至2020年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破伤风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指导破伤风临床诊治、早期识别危险因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可能影响破伤风预后的20个因素建立数据库,总结其临床特点,分析其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牙关紧闭(97.5%)、吞咽困难(92.5%)、四肢痉挛抽搐(77.5%),常见并发症为呼吸衰竭(32.5%)、心肌损害(30%).以下8个因素:ICU患者、机械通气、发热、并发呼吸衰竭、四肢痉挛抽搐、APACHEⅡ评分、Ablett分级、住院时间,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住院时间、机械通气、Ablett分级皆为破伤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加强体力劳动者对破伤风的认识;创伤后早期彻底清创并及时行人工免疫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措施;破伤风患者若出现住院时间长、实施机械通气、Ablett分级高,对此类患者临床应加强治疗管理.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评价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的疗效,并探索其发生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62例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含贝达喹啉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统计背景药品组成种类、痰菌阴转例数与天数、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及不良反应事件分布,并分析其相关性;记录服药前后QTcF值(按心率校正,采用Fridericia公式计算的QT间期值),对比分析各监测点与基线的变化。  结果   62例患者24周随访全部到位,无死亡、失访或退组病例;治疗24周末62例患者痰涂片阴转率为93.5%(58/62),痰培养阴转率为85.4%(53/62),病灶吸收率为87.1%(54/62),并发空洞的39例患者空洞闭合率为92.3%(36/39)。不良事件共计217次,203次(93.5%)为轻中度(Ⅰ~Ⅱ级)不良事件,14次(6.5%)为严重(Ⅲ~Ⅴ级)不良事件;治疗期间共停药22次,与贝达喹啉相关的不良事件停药11次,主要表现为QTc间期延长9次(41.0%),肝脏毒性2次(9.1%)。统计学结果显示,肝功能异常与痰菌阴转时间呈负相关关系(z = -0.293,P < 0.01);QTc间期延长与痰菌阴转时间呈负相关关系(z = -0.544,P < 0.01);62例患者进行各监测点QTcF平均值与基线QTcF值比较,随着疗程的延长QTcF值逐渐增加,第4、8、12、16、24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取得较高的24周痰菌阴转率,可促进患者影像学病灶吸收,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虽高,但多数患者能耐受;用药期间应特别注意QTc间期的延长及肝损伤。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岛叶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3年6月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中44例岛叶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术,术后27例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另17例未接受。总结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是否存在癫痫发作史、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甲基化、肿瘤强化情况及临床分型等。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所有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进一步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患者PFS和OS的临床因素。结果44例患者中,33例(75.0%)存在癫痫发作史,11例(25.0%)为IDH1突变型,19例(43.2%)存在MGMT甲基化,42例(95.5%)存在肿瘤强化。Yasargil分型:2例为3A型,27例为3B型,15例为5A/B型;Saito分型:2例局限于岛叶皮质内,9例经前环岛沟向额叶侵袭,16例经下环岛沟向颞叶侵袭,17例经2个以上环岛沟向多方侵袭;Moshe分型:35例对豆纹动脉形成包绕或侵袭,余9例未侵袭;壳核分型:38例对壳核不同程度的侵袭,余6例未累及。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中位PFS为278 d,中位OS为435 d。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体积小于中位数(HR=0.390,95%CI:0.189~0.802,P=0.011)、IDH1突变(HR=0.391,95%CI:0.175~0.876,P=0.023)及术后放、化疗联合治疗(HR=0.346,95%CI:0.162~0.738,P=0.006)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保护因素;而MGMT甲基化(HR=0.371,95%CI:0.181~0.758,P=0.007)、肿瘤切除程度≥90%(HR=0.412,95%CI:0.194~0.875,P=0.021)及术后接受放、化疗联合治疗(HR=0.347,95%CI:0.170~0.708,P=0.004)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岛叶胶质母细胞瘤对脑深部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具有很强的侵袭性,手术切除难度大,预后差;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并规范放、化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汉族人群VDR基因FokI、TaqI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耐多药肺结核发生的关系,并寻找基因型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VDR基因FokI、TaqI位点的多态性,比较感染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并对感染组基因型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00例感染组与300例对照组VDR基因FokI位点的基因型FF分布频率为29.8%/33.0%,基因型Ff分布频率为45.5%/53.3%,基因型ff分布频率24.7%/13.7%,两组比较χ~2=11.783,P=0.003。等位基因F分布频率52.5%/59.7%,等位基因f分布频率47.5%/40.3%,两组比较χ~2=6.256,P=0.012。VDR基因TaqI位点的基因型TT分布频率为55.8%/61.7%,基因型Tt分布频率为36.4%/32.7%,基因型tt分布频率7.8%/5.6%,两组比较χ~2=2.700,P=0.259。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73.8%/78.0%,等位基因t分布频率26.2%/22.0%,两组比较χ~2=... 更多  相似文献   
65.
66.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40岁,因摔伤致右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急诊开颅手术治疗,术后复查头部CT示血肿完全清除。术后1月,出现小便失禁、双下肢无力,复查头部CT示侧脑室和第三、四脑室不同程度扩张。诊断为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术后1 d复查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7.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用药治疗,考虑三唑类药物与环孢素的相互作用,建议医师更换三唑类抗真菌药和调整环孢素使用剂量。结果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平稳,且维持于治疗窗范围内。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治疗,可从药学角度优化用药方案,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8.
黄银芳  范志英  章方珺  刘幸  姚韶莹  王丽薇 《健康研究》2012,32(2):94-96,102,78
目的 筛选具有抗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菌株.方法 以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包括灰葡萄孢( 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为指示菌,对分离自天南星、多花黄精、银杏三种药用植物的73株内生真菌菌株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 共有20株菌株对至少一种指示菌有抑制活性,占总菌株数的27.4%;其中天南星内生真菌ZJCWF006茎点霉Phoma sp.、多花黄精内生真菌ZJCY610变灰青霉Penicillium canescens与银杏内生真菌TMSFI69团青霉Penicillium commune对四种指示菌均有较强抑制活性.结论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菌有较高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9.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328株分布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丽萍  陈洁  刘幸 《中国医药》2011,6(2):227-228
目的 分析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种类与分布并对其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06年推荐方法操作,统一采用CLSI 2006年标准判断药物敏感度,采用美国Microscan A/S-4半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分离出的328株致病菌的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痰标本分离出的32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217株,革兰阴性菌100株,其他菌11株.分离出最多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60株),以下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51株)、铜绿假单胞菌(46株)、鲍曼/溶血不动杆菌(40株)、表皮葡萄球菌(40株)、溶血葡萄球菌(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等.药敏试验显示,对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高的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性较高的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其次为头孢吡肟和环丙沙星;耐药较高的为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结论 临床应重视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细菌分布及对药物的耐药率,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mon pathogens of nosocomial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and drug susceptibility,and to provide evidence of rational antimicrobial agent usage.Methods The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under the recommendation of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CLSI) in 2006. Drug sensitivity was tested according to recommended standard.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and drugsensitive test were performed on 328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09. Results There were 217 strains of (66.19%) Gram-negative bacteria found in the operation. Mainly,there were Escherichia coli,Klebsiella pneumoniae,Pseudomonas aeruginosa,Bowman/hemolytic Acinetobacter,Staphylococcus aureus,Staphylococcus hemolyticus 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There were 100 strains (30.49%) of Gram-positive bacteria. The major was Escherichia coli,Klebsiella pneumoniae,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Bowman/hemolytic-based fixed bacteria. There were other 11 strains (3.35%) pathogens found in this operation. Iminepem,piperacillin,cefoxitin and cefepime showed a high sensitivity to Gram-negative bacteria;vancomycin teicoplanin,cefepime and ciprofloxacin showed sensitivity to Gram-positive coccus. There was high drug-resistance rate of ampicillin,azteronam,ciprofloxain,levofloxacin and ceftraixone to Gram-negative bacteria;penicillins,macrolids and clindamycin showed sensitivity to Gram-positive coccus. Conclusion Clinic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bacterial infection distribution,rate of drug resistance and rational us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编制眼科专科护理核心能力评价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基于文献查阅、半结构式访谈及小组讨论,初步拟定眼科专科护理核心能力评价量表条目池。通过专家函询及预调查,形成初始量表。于2023年2-3月,选取江西省10所三级甲等医院210名眼科护士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眼科专科护理核心能力评价量表共51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7.380%;总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820,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87~1.000;量表总的Cronbach’sɑ系数为0.982,折半信度为0.875,重测信度为0.980。结论 眼科专科护理核心能力评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临床眼科护理工作者以及眼科专科护士护理核心能力水平的测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