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临床麻醉工作中,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和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麻醉使得肌肉松弛(肌松)药的使用受限,而无肌松麻醉成为临床麻醉方式的新挑战。瑞芬太尼是具有超短效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阿片类镇痛药物,其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可为无肌松麻醉气管插管和麻醉维持提供有利条件。与其他阿片类药物比较,瑞芬太尼具有起效迅速、快速清除和持续静脉输注无明显蓄积的特点,并可基本满足无肌松全身麻醉诱导的气管插管条件。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模式互补,能协同消除麻醉对机体的伤害性刺激,维持稳定的通气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满足手术条件,在停药后患者苏醒迅速,可避免肌松药残余作用导致呼吸恢复延迟和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是实现无肌松麻醉的优选组合。现综合分析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不同手术需求和不同年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无肌松全身麻醉诱导及维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复方右旋糖酐注射液作为血容量补充剂在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区组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入选18~65岁ASA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与对照组(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液或者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在麻醉诱导后2 h内,输注试验药或对照药1000 mL,观察麻醉诱导后2 h液体总出入量、心率和血压平均变化值、波动幅度,并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行凝血指标、血液生化、血液学及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变率、全血黏度低切变率、血浆黏度)指标检查。记录试验期间不良事件。结果:给药期间两组患者心率和血压均无异常改变。两组液体总出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两组血清K ,Na ,C l-,Ca2 和血糖的正常率均相近(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接受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的对照组患者血清Na 和血糖的正常率显著低于试验组(P<0.05)。凝血指标、血液学、肝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4例、对照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复方右旋糖酐40注射液作为术中血容量补充剂,扩容效果确切,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对维持电解质的平衡更优于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和右旋糖酐40氯化钠注射,对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手术中应用量应有所限制。 相似文献
13.
勃脉力A与复方乳酸钠临床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比较手术中输注勃脉力A(复方电解质注射液 ,Plasma LyteA)与复方乳酸钠对人体血气、乳酸、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上腹部、骨科和乳腺等手术病人 ,ASAⅠ~Ⅱ级 ,无严重心肺和肝肾疾患 ,无电解质紊乱。年龄 18~ 6 5岁 ,体重 5 0~ 80kg ,随机分成复方乳酸钠组 (L组 )和勃脉力A组 (A组 ) ,每组 30例。术中施行全身麻醉。输注药物 分别输复方乳酸钠或勃脉力A (均为10 0 0ml塑袋装 ,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产品 ) ,术中按10 0 0ml/h输注 ,根据病人术中情况输注速度略有调整。观察指标 对输液前和输入 2 0 0 0ml… 相似文献
14.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钾离子(K+)紊乱最严重的危害是诱发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呼吸肌麻痹。围手术期患者K+摄入异常、排出异常、跨细胞分布异常以及机体内K+与其他离子的相互作用异常时,均可导致K+稳态失衡。某些基础疾病、遗传疾病和临床用药也会影响患者K+稳态。K+紊乱在围手术期的高发生率以及其与非心脏手术严重意外不良事件的相关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加强高危患者K+监测对于K+紊乱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治疗后的再评估有积极意义。维持患者围手术期K+稳态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者应需了解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治疗药物和预防理念。现回顾近年来关于K+紊乱的相关研究进展,就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K+紊乱的病理生理原因及其临床现状、治疗和预防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系统提高K+紊乱的关注度,寻求更合理的方法预防和治疗K+紊乱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静脉艾司洛尔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309例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中心观察室上性心律失常309例。国产艾司洛尔静脉注射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共225例,总有效率为74.6%,其中49例随机分组与进口艾司洛尔比较;另35例随机分层与美托洛尔比较,总有效率相接近。国产艾司洛尔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窦性心动过速时,艾司洛尔的治疗反应最佳,异位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中,约1/3病例用药后转复为窦性心律,一般可使心室率减慢。大多数患者对国产艾司洛尔耐受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个别患者出现恶心、胸闷、出汗、心悸。低血压发生率为4.0%。该药临床应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16.
重组人类红细胞生成素纠正心脏直视手术后贫血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手术失血对病人自体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生理条件下应用基因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作用及对血液粘稠度的影响,将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于心脏手术后早期纠正贫血,促进病人迅速恢复。方法术前无贫血、术中中等量失血、术后未输血择期外科手术病人10例(EPO组),测定其术前、术后1、2、4、6、8天EPO及Hct变化。健康家兔6只,用rhEPO300IU共2周,监测给药前、给药后3、6、12、13、21天Hb、Hct、RBC变化及监测血清ALT、血清K+、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变化。心脏手术后贫血(Hb<100g/L)病人6例(给药组),应用rhEPO300IU连续两周,观察给药前后Hb、Hct变化。结果EPO组术后血清EPO立即上升,术后第1~2天达到高峰后下降,但与术前比较仍呈显著性升高。Hct术后下降,至术后8天无明显上升。家兔用药后第12天Hb、Hct、RBC明显升高,血清ALT、血清K+无显著改变,血浆粘度和全血粘度无明显升高。术后给药组患者Hb、Hct升高,给药后第14天Hb升高与术前无显著性差异,而Hct增加与给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rhEPO纠正心脏术后贫血安全有效,可避免异体输血和因贫血造成组织供氧降低而产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行全身麻醉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6年6-8月于全麻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择期手术的100例患者,于术前1 d及术后5~10 d访视,记录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嘱患者填写医院焦虑抑郁调查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depression scale,HADS).结果 术前分别有23%,20%的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术后分别为17%、16%.与术前焦虑相关因素为合并抑郁(P<0.01)及中等(P<0.05)或高等(P<0.05)教育程度;与术前抑郁相关因素为合并焦虑(P<0.01);与术后焦虑相关因素为术前焦虑(P<0.01),术后合并抑郁(P<0.01)及低或中等教育程度(P<0.05);与术后抑郁相关因素为女性(P<0.05)、术前抑郁(P<0.01)、术后合并焦虑(P<0.05)及术后咽部不适感(P<0.05).结论 围术期患者可存在焦虑抑郁状态,两种负性情绪之间有明显相互影响,教育程度、性别和术后咽部不适感也可分别对围术期的情绪状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罗哌卡因连续腰麻用于关节置换术麻醉和术后镇痛的可行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新的穿刺针与导管的问世,连续腰麻(CSA)的应用逐渐增多。本组应用Spinocath导管(B.Braun公司,德国)行CSA,选择罗哌卡因作为腰麻用药,进行关节置换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Spinocath导管罗哌卡因连续腰麻施行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与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经L2-3或L3-4棘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并置入Spinocath导管,注入重比重罗哌卡因20mg以施行持续腰麻,监测血压、心率、阻滞平面、运动阻滞情况、持续时间及副作用。术后应用0.2%罗哌卡因持续输注泵镇痛,0.5-1ml/h,PCA1ml/次,镇定间隔时间30min,观察切口镇痛效果与副作用。结果:蛛网膜下腔注药后5min出现阻滞平面,20-30min阻滞平面固定,90min阻滞平面开始下降,维持时间120-150min,血压心率平稳,感觉与运动分离阻滞明显,术后镇痛各时间点VRS完全镇痛和较好镇痛率达68%-94%,VAS0-30比率为81%-88%。结论:Spinocath连续腰麻期间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可控性强,镇痛质量好,与硬膜外麻醉或单次腰麻相比具有更多的优点,似更适用于年老体弱病人。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50年来,随着新的麻醉药物与技术的发展,麻醉深度一直是一个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话题。随着20世纪初各种镇静催眠药、阿片类药物广泛用于临床麻醉,麻醉及麻醉深度的概念被进一步完善。我们认为镇痛药物与催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理解和定义麻醉深度的基础。我们总结定义麻醉深度必须的组成部分:传人刺激,传出反应,镇痛成分的平衡浓度,催眠成分的平衡浓度,其他相关药物的平衡浓度(如阻滞剂、肌松药、局麻药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