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椎不稳的固定方法。方法采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15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进行固定。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39.5岁。术前行颅骨牵引。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26mm。结果本组平均随访14个月。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三维固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比较退变性腰椎滑脱与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手术治疗中椎弓根置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因腰椎滑脱症行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62例,其中退变性腰椎滑脱的235例纳入退变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227例纳入峡部裂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14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术后椎弓根螺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程度。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14个月的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术前及术后1、3个月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变组椎弓根置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0级318钉,Ⅰ级124钉,Ⅱ级28钉,峡部裂组椎弓根置钉对近端关节突的侵扰:0级116钉,Ⅰ级244钉,Ⅱ级94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050,P<0.001)。结论 两种不同类型的腰椎滑脱均发生了一定数量螺钉侵袭近端关节突关节的病例,但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术后螺钉侵扰关节突的概率和程度均明显高于退变性滑脱组病人,明显影响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63.
[目的]提出一种评估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骨不连(nonunion of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fractures,NOTF)伴伤椎失稳的方法,并探讨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NOTF伴伤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比站立位侧位X线片和仰卧位正中矢状位CT片的伤椎后凸角变化来评估伤椎的稳定性,定义伤椎后凸角变化≥11°为伤椎失稳。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0月应用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的21例单节段NOTF伴伤椎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18例。临床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评估采用伤椎前缘高度比和局部后凸Cobb角。[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9.14±7.73)个月。所有患者背部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伤椎前缘高度比及局部后凸Cobb角与术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各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骨水泥移位、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比站立侧位X线片和仰卧位CT正中矢状位片下伤椎后凸角的变化是评估NOTF伴伤椎失稳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短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NOTF伴伤椎失稳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4.
正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一种由于外伤、肿瘤、血肿及感染等原因所致急性脊髓受压,出现肢体感觉障碍及运动功能受损的临床常见疾病~([1、2])。Sekhon等~([3])指出全球范围内每百万人中每年新增ASCI的患者为14~40例。ASCI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给患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Sky椎体成形器在选择性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应用Sky骨扩张器进行经皮双侧穿刺、扩张、注射骨水泥。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35~90min,平均45min。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3~4.8ml,平均4ml。骨水泥分布均良好,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躯干部及下肢的神经损害症状。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VAS评分术前平均8.9分,术后第1天VAS评分平均为3.0分,术后第3天的平均VAS评分1.9分。术前Cobbs角15.5°~39.7°,平均28.6°,术后Cobbs角5.3°~19.2°,平均10.1°,手术前后Cobbs角变化有显著差异。结论:Sky椎体成形器在选择性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创伤小,有一定风险,但并非禁忌证,有选择地谨慎进行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寰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技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 1月至 2010年 1月, 对 60例寰枢椎失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椎弓根螺钉组(32例)均采用寰椎椎弓根螺钉固 定技术, 侧块螺钉组(28例)均采用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通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颈枕区疼痛缓 解[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估]、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 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术后植骨融合情况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 间 12~60个月, 平均 466个月。术后 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 未发现螺钉松动、移位, 螺钉断裂, 寰枢椎 再移位及失稳现象。椎弓根螺钉组术前 JOA评分为(7.1±2.8)分, VAS评分(3.0±1.2)分, 末次随访时分 别改善至(13.3±2.1)分和(1.8±0.9)分;侧块螺钉组术前 JOA评分为(7.3±2.4)分, VAS评分(3.2±1.0)分, 末次随访时分别改善至(13.0±2.6)分和(1.9±1.0)分;两组患者在 JOA评分、颈枕区疼痛缓解方面的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椎弓根螺钉组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侧块螺钉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椎弓根 螺钉组中 2例出现寰椎后弓骨折。侧块螺钉组中有 3例术后出现颈枕区疼痛加重, 且伴有麻木。 结论 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显露范围小, 简化了操作程序, 减少了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 在设计手术方案时, 应优先考虑椎弓根螺钉技术, 而侧块螺钉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比较连续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至2008年对78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和连续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分析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Cobb角、后凸比率(Kyphosisratio)、ODI(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VAS(视觉模拟分级法)。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周,术前和术后2周两组间Cobb角、后凸比率、ODI、VA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12周两组之间Cobb、后凸比率、ODI、VA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跨阶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相比,连续固定具有可以减少后凸畸形以及内固定断裂、术后腰背痛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32例(A组),行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28例(B组)。通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颈枕区疼痛缓解(VAS评分)、JOA评分和术后植骨融合情况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JOA评分,颈枕区疼痛缓解,和植骨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A组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2例出现寰椎后弓骨折。B组中有3例术后出现颈枕区疼痛加重,且伴有麻木。结论: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显露范围小,简化了操作程序,减少了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在设计手术方案时,应优先考虑椎弓根螺钉技术,而侧块螺钉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Ⅰ期治疗手术椎体数>3个的急性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05例急性多节段老年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78例;年龄65~92岁[(73.0±14.5...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椎板薄化分解揭盖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的疗效。方法: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椎板薄化分解揭盖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患者126例,男73例,女53例,年龄35~71岁,平均50.2岁。压迫位于上胸段28例,中胸段32例,下胸段66例。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括约肌功能评分以及参照Epstein和Schwall标准评估疗效。摄胸椎正尧侧位X线片,行CT及MRI扫描,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1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96个月,平均49.5个月。术前括约肌功能JOA评分为(1.981-0.543)分;术后为(2.654-0.413)分;术前下肢运动功能JOA评分为(1.196-0.964)分,术后为(3.720-0.709)分;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按Epstein和Schwall评分标准,优73例,良31例,可9例,差3例;优良率89.7%。术后6例发生脊髓损伤,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好转。5例发生脑脊液漏,给予床尾抬高30。,行保守治疗治愈。2例发生切口浅表感染,给予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6个月111例患者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椎板薄化分解揭盖法对脊髓侵袭小,手术安全性可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