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复杂的脊柱畸形,运用三维矫形理论与技术治疗AIS的目的就是纠正脊柱的三维畸形,达到冠状面矫形、矢状面恢复生理曲度和轴位消除旋转。1998年1月~2005年1月作者先后采用后入路、经胸入路及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胸椎脊柱侧凸33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三种手术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总结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不稳的效果,探讨寰枢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对15例寰枢椎不稳的患者进行了固定术,同时行自体髂骨融合。分别应用Vertex 7例,Axis 3例,和cervifix 5例,齿状突陈旧性骨折5例,新鲜Ⅱc型齿状突骨折6例,先天性游离齿状突4例。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mm~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度28mm~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度为22mm~26mm。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损伤和椎动脉损伤。随访10~25个月,平均14个月。术前JOA评分5.1~10.9分,平均7.6分。术后JOA评分13.2~16.8分,平均14.8分,改善率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稳定性良好,具有三维固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探讨神经症对脊柱手术效果的影响及处理措施。方法:7年间1821例脊柱手术共有17例效果差,其中2例系颈椎髓内肿瘤摘除术后瘫痪加重,其余15例经查体、CT检查、MR检查、肌电图检查后,均无阳性发现,但15例患者以各种各样的主诉对手术效果不满意。女9例,男6例,其中:颈胸腰综合症和胸腰椎结核各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髓型颈椎病各3例,间盘源性腰痛5例。鉴于患者非常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症状,请精神科医生会诊。结果:精神科诊断更年期抑郁症2例,抑郁症3例,焦虑症4例,焦虑抑郁症6例。通过药物及心理辅导后所有病人均康复,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对伴有神经症的脊柱疾病单纯进行手术治疗,效果差;请精神科医生诊治是提高疗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在WBB分区指导下的病椎切除术在胸腰椎恶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恶性脊柱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骨髓瘤4例,骨巨细胞瘤9例,脊索瘤2例,骨转移瘤27例。行椎板减压姑息性手术治疗5例,行椎体及附件病灶刮除手术治疗13例,行椎体附件肿瘤切除术7例,行全椎体切除术治疗11例,行一期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6例。结果:36例(85.7%)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20例(47.6%)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病灶刮除的13例患者中有5例分别于术后第3、6和12个月复诊时发现局部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治疗。本组病例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脊椎切除的6例患者截至最近随访时,未发现肿瘤复发,植骨融合,内固定稳定。结论:根据WBB分区系统完成的胸腰椎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策略,特别是全脊椎切除术是治疗恶性脊柱肿瘤的一种有效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后颈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生机制。方法:我院脊柱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102例各类颈椎病患者,术后5例患者合并颈5神经根麻痹,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组中5例术后合并颈5神经根麻痹,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64岁,发生牢为4.9%;平均术后2.9天发生。对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均有术后MRI片上1、2像高信号影像,4例麻痹的节段与影像学资料相一致。4例患者基本完全恢复。结论:颈椎病后路减压融合术后可能发生颈5神经根麻痹:术后脊髓灰质区的损伤在该并发症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6.
目的:对三椎体与二椎体两种复位固定法治疗腰椎滑脱症进行比较。方法:对我科从1998年3月至20005年5月应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资料齐全者154例,应用三椎体复位固定法66例,二椎体复位固定法88例进行总结。结果:三椎体复位固定法66例其中Ⅰ度滑脱8例,7例复位好,1例复位差。Ⅱ度滑脱26例,23例复位好,3例差,Ⅲ度滑脱32例,28例复位好,4例复位差。二椎体复位固定法88例,其中Ⅰ度滑脱15例,12例复位好,3例复位差。Ⅱ度滑脱41例,27例复位好,14例复位差。Ⅲ度滑脱32例,16例复位好,16例复位差。结论:对于轻度及易复位性腰椎滑脱,从少固定椎体节段和节省患者费用方面讲,我们首选二椎体复位固定,对于Ⅲ度以上重度及难复位性腰椎滑脱,我们首选三椎体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57.
[摘要]目的:探讨伴有明显脊柱侧弯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术后疗效及脊柱侧凸的转归。方法:2009年7月~2011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伴有明显脊柱侧弯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且资料完整的患者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平均年龄16.7岁。本组患者均有伴有明显的脊柱侧弯,其腰椎间盘突出症均经腰椎CT或MRI检查证实。  相似文献   
158.
目的总结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2月,采用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42例,其中男425例,女317例;年龄17~60(41.9±8.6)岁;损伤节段:T11 82例,T12 227例,L1 231例,L2 93例,L3 69例,L4 40例。AO分型:A1型262例、A2型95例、A3型335例、B1型41例,B2型9例。详实统计并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原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36(22.9±5.8)个月。共46例发生并发症(6.2%),其中术中并发症7例,包括导丝断裂3例,腹主动脉损伤1例,硬膜损伤3例;术后并发症39例,包括螺钉位置不良17例(共19枚钉),螺钉断裂8例,螺塞脱落2例,连接棒松动3例,复位不良4例,迟发性感染5例。7例术中并发症患者经术中及时处理,手术顺利完成;39例术后并发症患者中14例行手术翻修,其余患者给予支具等辅助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皮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血管损伤、螺钉位置不良、复位欠佳、内固定失败等,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螺钉位置不良,其发生率为2.29%(17/742);并发症发生主要原因为手术误操作,占52.2%(24/46)。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单侧二次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ⅡA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收治的193例ⅡA型ASOTLF患者临床资料。男71例, 女122例;年龄65~90岁[(73.9±4.3)岁];致伤节段:T10 21例, T11 27例, T12 44例, L1 48例, L2 29例, L3 14例, L4 10例。其中85例接受单侧二次穿刺PVP治疗(观察组), 108例未接受单侧二次穿刺PVP治疗(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背部视觉模拟评分(VAS)、脊柱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AH)和伤椎后凸角(KA)评估疗效;观察骨水泥渗漏和相邻椎体骨折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5.8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36.2±1.4) min、(5.5±0....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比较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分型Ⅰ型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115例ASOTL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67例;年龄65 ~ 92岁[(75.3±8.5)岁].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