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5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量化方法分析T波异常是否对其1年后预后有提示价值.方法 对447例入选病例心电图进行了7种不同T波异常类型分析,对其1年后预后进行随访;并对每一种心电图异常(例如总T波异常导联数≥6)与患者1年后预后情况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该研究的联合终点事件为在1年内各种原因的死亡或再发一次急性心衰(NYHA心功能4级,心功能分级由C期进入D期).结果 7种T波异常类型中,总异常T波导联数≥6(OR=2.197,P=0.015)和V4-6连续异常T波数≥2(OR=2.240,P=0.010)的患者与终点事件发生呈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全心衰(OR=4.658,P=0.011)和已发急性心力衰竭(NYHA4级,OR=1.612,P=0.019)同样提示有较高终点事件发生率,而服用倍他乐克(OR=0.458,P=0.013)具有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的作用.结论 对于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心电图异常T波进行量化分析,对心力衰竭患者1年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检测腹壁上、下血管对腹直肌肌皮瓣覆盖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价值。方法16例乳癌放疗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行胸部溃疡切除、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术前用以CDFI探查双侧腹壁上、下动脉位置、走行,以二维超声检测双侧腹壁上、下动脉的管腔内径,同时以脉冲多普勒分段测血管收缩最大血流速度。结果16例32根腹壁上、下动脉均成功检测,腹壁上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出现走行变异、管腔变窄等表现,并为手术证实。结论术前使用彩色超声血管检查仪对腹壁上、下动脉主干及其肌皮穿支检测,有利于筛选手术适应证和选择肌皮瓣的血供类型,同时可指导肌皮瓣设计和确定术中腹直肌前鞘切开游离部位。  相似文献   
63.
本文综述右心室梗塞(RVI)的病理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特点,以便对RVI进行及早诊断和治疗,降低其死亡率。 1.右心室梗塞的病理学 RVI多为病理学诊断。1930年Sander等首先报道了RVI的病理。Cohn等1974年通过血流动力学检查发现RVI患者右心房压明显升高。多数RVI是右冠状动脉的显著狭窄或阻塞所引起,不伴有冠脉狭窄的RVI是罕见的。右室及左室下壁的主要供血均源自右冠脉,血液供应的解剖特点使两者常常同时受累。单纯RVI发生率很低,仅2.8% 。决定右室游离壁梗塞范围大小的重要因素是右冠脉阻塞部位的高低。阻塞位于右冠脉右室支的近端,将发生RVI,而阻塞位于其远端末梢,  相似文献   
64.
RGD肽与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RGD肽与其整合素受体介导的细胞与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粘附是细胞迁移和识别的重要基础和途径.与许多生物过程密切相关.目前关于RGD肽的研究已从抗血小板凝聚作用侧重到抑制肿瘤细胞粘附、抗癌细胞转移和抗肿瘤新血管生成等方面.研究证明,整合素家族中αpβ与细胞粘附和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其配体RGD肽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迁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RGD肽还可诱导肿瘤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7表达的增高,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调亡.遗传修饰腺病毒连接上RGD肽,可提高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使腺病毒有可能在临床上成为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RGD肽与肿瘤治疗之间关系的探索为人类彻底根治肿瘤带来了希望,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构建能够靶向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特异性脂质微泡,观察其对微血栓、体外人工血栓的粘附效应。方法 用RGDS(Arg-Gly-Asp-Ser)耦联的方法构建靶向微泡,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形成的微血栓的粘附效应。另在体外制作人工血栓模型,在二维超声下观察微泡造影剂对声学信号的影响。结果 血小板聚集后加入经构建的靶向微泡,最后粘附在血小板微血栓周围;而加入普通微泡的对照孔则未见这种粘附效应。体外血栓模型中,未加微泡的血栓超声图像周围边界模糊,加入靶向微泡后血栓图像边界明显增强。结论 血小板受体特异性靶向微泡对血栓有明显的趋附作用,并且能够增强血栓的超声信噪比。对血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潜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6.
顿抑心肌局部心功能变化及其超声心动图评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测量的节段性室壁增厚率(ΔT)作为反映心肌局部收缩功能的指标,M型测量的舒张末期室壁变薄一半时的平均速率(RHEDT)作为反映心肌局部舒张功能的指标,定量评价了阻断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15min,再灌注180min期间的心功能变化。结果表明:顿抑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均受到抑制,功能的恢复为一渐进过程,两者的变化呈平行发展的趋势。该结果扩充了传统的顿抑心肌概念。  相似文献   
67.
胰岛素抵抗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 (IR)对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 方法  70例老年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 ,分为血糖正常 (NGT)组、糖耐量低减 (IGT)组及糖尿病 (DM )组。所有患者详细询问病史 ,检测血肌钙蛋白 (CTnT)、血糖、血脂、空腹血胰岛素等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AI)。冠脉病变用冠状动脉造影 (CAG)分析 ,心功能用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 (LVEF)评定。  结果 IGT组与DM组间除空腹血糖及餐后 2h血糖、IAI有显著差异外 (P <0 0 1) ,其他均无显著差异 ;IGT组及DM组 (IR相对严重组 )与NGT组 (IR相对较轻组 )比较 :多支冠脉病变的发生率 (71 4%、67 7%比 2 5 0 % )、冠脉远端病变率 (4 2 9%、42 9%比 14 3 % )、心功能减退 (71 4%、76 2 %比 3 2 1% )、3 0d内心脏事件发生率 (3 3 3 %、2 8 6%比 3 6% )、CTnT阳性率 (4 7 6%、5 7 1%比 2 5 0 % )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而IGT与DM组间各项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IR相对较重患者多支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病变多呈弥漫性 ,远端血管病变发生率高 ,CTnT阳性率高 ,心功能较差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8.
再灌注治疗后心肌无再流现象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阐明与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无再流现象发生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3 2例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症状出现后 2 4h内成功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使梗死相关动脉均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 3级血流 ,术后 12h内进行静脉心肌声学造影 (MCE) ,应用多变量分析确定无再流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 2例患者根据术后 12hMCE积分显示无再流者 11例 ,再流者 2 1例。单变量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发作前 48h内无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心功能Killip分级、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异常Q波数、梗死相关动脉成功再通后2 0min相关导联ST段抬高指数 (∑STI)下降 <5 0 %和∑STI再抬高≥ 3 0 %及超声心动图上室壁运动积分与无再流现象明显相关 (P <0 0 5 ) ;多变量分析发现上述因素中除心功能Killip分级 ,其它均是无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中异常Q波数与无再流现象发生相关性最好 (R2 =0 896,P =0 0 0 0 4)。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成功再灌注后约 1/3患者静脉MCE时表现为无再流现象 ,无再流现象与心肌损害的严重性 (异常Q波数 )、危险区的大小 (室壁运动积分 )、梗死相关动脉完全闭塞、∑STI再抬高和无心肌梗死前心绞痛等因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9.
高血压病心肌微血管功能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是否存在心肌微血管病变以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心肌肥厚的关系。方法 应用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 ,静注含氟碳气体声振白蛋白微泡造影剂 (全氟显 )后 ,采用间断谐波成像技术测量静息时和注射潘生丁后心肌的A、β和A·β值 ,并计算出A、β比值和冠脉微血管的血流储备 (CMVFR)。 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静息时的A、β和A·β值均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5) ,而注射潘生丁后明显降低 (P <0 0 1 ) ,A、β比值以及CMVFR显著降低(P <0 0 5和 0 0 1 ) ;随着高血压病情的加重 ,A和A·β值增高 ,A比值和CMVFR下降 ,A和A·β值与SBP、DBP显著正相关 (P <0 0 1 )、CMVFR与DBP负相关 (P <0 0 5) ;高血压左室肥厚 (LVH)患者静息状态的A、β和A·β值较无肥厚者增加 ,A、β比值和CMVFR下降 ;A和A·β与LVM和LVMI显著相关 (P <0 0 1 ) ;CMVFR与室间隔厚度负相关(P <0 0 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静息时的心肌微循环血流量增加、心肌微血管储备功能和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能力明显受损、心肌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减少 ,并且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 ;高血压LVH患者较无LVH者的微血管功能受损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的患病情况。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年龄≥4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17 826例,男性9725例,女性8101例,其中4564岁11 274例,6564岁11 274例,6574岁4250例,7574岁4250例,7584岁2052例,≥85岁250例。结果CAVD总患病率为12.8%,男性CAVD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3.6%vs11.9%),CAVD发生年龄明显低于女性[(70±10)岁vs(71±10)岁,P=0.001]。CAV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高,4584岁2052例,≥85岁250例。结果CAVD总患病率为12.8%,男性CAVD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3.6%vs11.9%),CAVD发生年龄明显低于女性[(70±10)岁vs(71±10)岁,P=0.001]。CAVD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高,4564岁,6564岁,6574岁,7574岁,7584岁,≥85岁4个年龄段患病率分别为5.3%、20.5%、32.9%和54.4%。CAVD患者最常受累及的瓣叶为无冠瓣,其次是右冠瓣+无冠瓣、右冠瓣和左冠瓣。CAVD患者常见的功能异常为主动脉瓣反流,且主动脉瓣反流较狭窄明显多见(77.1%vs 15.0%,P<0.01)。CAVD患者左心房扩大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心室扩大(56.3%vs 22.2%),室间隔肥厚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心室后壁(51.7%vs 24.2%,P<0.01)。结论 CAVD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