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扩大"蛋壳"技术行畸形脊椎切除矫治重度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重度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16例,男6例,女10例;平均年龄31.8岁(21.5~44.2岁).侧凸Cobb角70°~125°,平均85°,后凸Cobb角72°~110°,平均88°.均采用单纯后路扩大"蛋壳"技术切除侧后凸顶椎(包括顶椎邻近的头尾侧楔变的脊椎),截骨节段上下方各应用2~3对椎弓根螺钉固定,通过器械加压矫形关闭切除后形成的间隙.观察手术前后侧后凸的矫正率、术中脊柱短缩、术后站立位身高变化及术后整体平衡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切除1.6个(1~3个)椎体,术中测量脊柱短缩32mm(28~48mm),术后身高测量较术前增加22mm(13~31mm),平均融合范围9.2(6~12)个节段,手术平均用时256min(208~3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50ml(1800~3200ml).全部病例经过0.5~2.5年随访,侧凸Cobb角矫正率52.3%;后凸畸形矫正率75.1%.所有患者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2例出现一过性脊髓损伤症状,2例出现术中神经根损伤症状,未经特殊处理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对于重度成人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单纯应用后路经椎弓根扩大"蛋壳"技术行畸形脊椎切除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72.
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及相关文献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在回顾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进展的基础上 ,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在退行性脊柱侧凸矫治的策略 ,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1999年 7月~ 2 0 0 2年 7月 ,本院骨科连续治疗 32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 ,其中 7例先行一期前路脊柱松解 ,二期后路多节段椎弓根螺钉矫形 ,后外侧植骨融合 ;16例行后路椎管减压、PLIF椎体间支撑融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9例行后路椎管减压、椎板截骨短缩、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 本组围手术期没有出现切口感染 ,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 ,4例出现症状对侧的下肢痛 ,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本组全部病例随访 18个月~ 3年 ,平均 2 .4年。全部病例无断钉、断棒 ,无交界性后凸。术前、术后及 18个月随访时进行Oswestry评分 ,统计结果表明术后和 18个月随访时ODS评分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 ,椎弓根螺钉三维矫正技术对退行性脊柱侧凸可达到满意的纠正 ,重建脊柱稳定性 ,适当的前路松解和椎体间支撑性植骨有利于矢状面畸形的改善 ,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3.
椎体强化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别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和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HC)作为椎体强化充填材料,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5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采用以下4种方法治疗:椎体成形术+PMMA(11例13个椎体),椎体成形术+CHC(23例26个椎体),后凸成形术+PMMA(8例8个椎体),后凸成形术+CHC(16例19个椎体)。根据术前和术后侧位X线片计算椎体高度压缩率和恢复率、后凸角度和恢复率,并采用VAS(visual analog scale)进行术前和术后疼痛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率和后凸角度恢复率优于椎体成形术。椎体增强材料充填剂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椎体成形术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凸成形术。VAS评分术前各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充填PMMA者优于充填CHC者,术后4周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椎体强化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和椎体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74.
目的验证清溃化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83例合格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清溃化瘀汤煎剂,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分别进行安全性观察和疗效性观察,4 W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3.95%、83.72%和6.98%、82.50%,两种治疗方法总有效率相当,但中药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清溃化瘀汤是治疗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的方药。  相似文献   
75.
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5年8月,应用经皮穿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岁(28~55岁),病程平均33个月(2个月~19年)。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和患者对疗效主观满意度评定疗效。结果: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5.68±0.46分,术后第2天平均2.24±0.73分,随访时平均1.65±0.69分,术后及随访时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主观满意度优良率88.0%。未出现脊髓、神经、大血管损伤或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起效快、创伤微小,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6.
椎体切除术治疗脊柱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评价椎体切除手术治疗脊柱肿瘤的效果 ,探索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笔者回顾性总结了 1984年~2 0 0 2年 4月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有较完整随访资料的 43例椎体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 ,术后所有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症状均有缓解 ,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 2级。3例复发行二次手术 ,1例颈椎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神经症状加重 ,1个月后恢复 ,3例患者出现术后肺部及泌尿系并发症 ;2例复发患者出现植骨吸收、塌陷 ,内固定松动。说明病变椎体切除及稳定性重建可以有效治疗某些脊柱肿瘤患者 ,如适应证选择恰当 ,配合其他辅助治疗 ,能够达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术前X线平片、三维CT重建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半椎体周围解剖结构的分辨能力,以完善手术计划,提高手术治疗的目的性。方法对1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实施后路(6例)或前路(5例)或前后路联合半椎体切除(2例)、软组织松解、器械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或单纯后路器械矫形植骨融合术(3例)。比较患者术前X线平片、三维CT重建与术中所见关于半椎体周围解剖结构描述的符合率。结果16例患者术前三维CT重建与术中所见关于半椎体畸形前或后面解剖结构特点的描述符合率为16/16。而术前X线平片半椎体前侧和后侧观察结果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分别为5/7和1/11。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X线平片仅能大致了解半椎体前侧的分节情况,而不能准确反映后侧结构的异常情况。三维CT重建可更准确显示半椎体畸形的位置与结构,为完善手术计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影响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分别收集来自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2-03/2003-02收治的20例和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脊柱科疼痛科2004-11/2005-04收治的18例腰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病变为1个间隙的22例,2个间隙的16例。应用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治疗。术后第2天即开始主动和被动直腿抬高锻炼;3d后即可下地正常活动,并进行系统化腰背肌过伸功能锻炼。随访2个月,分析影响临床疗效诸因素。手术前后腰腿疼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VAS);疗效评定分为优,良,无效,差。结果: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患者腰腿痛疗效评定结果及影响因素:术前平均为4分,随访后平均分为1分。38例患者中优23例,良10例,无效5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者较单纯下腰痛者优良率高[90%(27/30)比63%(5/8)],椎间盘突出呈包容性旁侧型者较中央型者优良率高[9l%(21/23)比73%(11/15)1,椎间盘造影疼痛复制阳性较阴性者优良率明显增高[94%(30/32)比50%(3/6)],术后能坚持配合系统化康复训练者较未能坚持系统化康复训练者优良率高[92%(23/25)比77%(10/13)]。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提高等离子体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临床疗效的因素有:①椎间盘源性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②腰椎间盘突出为包容性旁侧型。③腰椎间造影过程中能复制出腰腿痛症状。④术后能配合系统化康复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79.
目的:以影像学评估钛网容纳异体松质骨的方式进行植骨结合钛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稳定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01-04/2002—10解放军总医院骨科采用钛网容纳异体松质骨结合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的患者198例.排除存在系统性内分泌疾病可能影响骨质疏松的患者.共64例完成15个月随访。47例单纯椎间盘切除后节段间融合,行间隙减压;12例单椎体次全切除;5例为二椎体次全切除,患者均未发生钛网或钢板脱出。单节段切除病变部位间盘;两个节段以上进行多节段椎间盘切除或椎体次全切除.彻底刮除椎间盘组织、软骨终板及椎体后缘的骨赘。手术中将适量的冷冻干燥异体松质骨浸入庆大霉素生理盐水中浸润,切除椎间盘彻底减压后,测量椎间高度。将浸润后的松质骨剪成3~5mm碎块填人修剪成大小合适的钛网。将容纳异体松质骨的钛网植入椎间隙中,轻轻打人2mm左右,选择合适长度的钛板进行椎体间固定。所有病例伤口内均放置引流管,48h内拔除,术后两三天下地行走,佩带Philadelphia颈托固定两三个月。评估椎间融合的X线标准:在平片上钛网与上下椎板之间没有X线透光线或透光区.上下终板间有骨性连接,在伸屈位片上节段间没有活动。评估治疗前后单节段、双节段、三节段椎间高度:依据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椎间隙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的平均值,并分析椎间融合情况。评估治疗后椎间的稳定性:依据伸屈侧位X线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纳入实验的64例患者全部完成15个月随访。①治疗前后单节段、双节段、三节段椎体间高度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5d、术后15个月均明显提高[(4.5&;#177;0.6),(9.1&;#177;0.7),(9.2&;#177;0.5)mm,P均〈0.05;(24.4&;#177;2.8),(36.8&;#177;2.4),(36.4&;#177;2.2)mm.P均〈0.05;(43.9&;#177;3.0).(53.9&;#177;3.2),(53.5&;#177;2.7)mm,P均〈0.05];术后5d和术后15个月基本一致(P〉0.05)。②治疗后椎体间稳定性:X线片未见钛网脱出、移位或下沉进入上下椎体等情况,无钛板折断或螺丝钉脱出现象。术后5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钛网后方椎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少数病例MRI显示钛网中央存在长T2加权影像。③治疗后椎间融合情况:术后15个月随访,61例钛网后方均充满新骨.上下椎间骨性融合,3例钛网后方仍然存在透光区,融合率95%。结论:采用钛网容纳异体松质骨,同时结合前路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病.术后椎间高度明显恢复并得到有效保持,且融合率高,融合节段稳定,未见钛网移位或下沉现象。由于术后随访时间较短,钛网内的异体骨能否被新骨替代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远期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80.
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段不稳定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HC)作为充填材料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不稳定椎体压缩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2例胸腰段椎体不稳定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撑开复位和内固定,通过骨折椎体的椎弓根进行椎体成形术,在椎体内注入CHC增强椎体,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CHC固化后充填在椎体中前柱,与骨界面结合紧密,椎体的高度平均恢复到80%~100%(95%±3·6%)。随访24~36个月,均未出现椎弓根钉棒断裂和弯曲。结论胸腰段椎体不稳定压缩骨折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时行椎体成形术,椎体充填CHC可以有效恢复椎体前柱力学强度,降低椎弓根钉棒断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