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78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研究脾内移植的SV40LT抗原基因肝细胞的早期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特点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后脾脏内移植原代肝细胞(A,B组)或SV40LT抗原基因肝细胞(C,D组)。静脉给予(B,D组)或不给予(A,C组)环胞霉素A。移植后1~14d对受体脾脏内肝细胞的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静脉给予环胞霉素A的B,D组,与不给予环胞霉素A的A,C组比较,移植肝细胞的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较小,移植肝细胞的存活数显著增高(P〈0.05)。使用环胞霉素A的D组与B组之间移植细胞的存活率在1~7d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而8~14dD组与B组相比,D组细胞存活率较高(P〈0.01)。结论 SV40LT抗原基因肝细胞脾脏内移植后,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能长时间保持较高的存活细胞数,维持完整的组织形态学结构。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蛋白赖氨酸乙酰化在胆囊癌组织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Western 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30例胆囊癌组织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蛋白赖氨酸乙酰化的变化。结果:与慢性胆囊炎组织相比,胆囊癌组织中的蛋白赖氨酸乙酰化显著增加(P < 0.01),乙酰化的显著增加主要发生在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36 000的蛋白。结论:利用赖氨酸乙酰化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能够检测到胆囊组织蛋白的赖氨酸乙酰化,且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36 000蛋白的赖氨酸乙酰化增加显著。  相似文献   
33.
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会春 《解剖与临床》2006,11(2):113-114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不同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疾病18例,其中乳管内乳头状瘤12例、乳腺纤维瘤3例、乳腺窦道2例及乳腺增生病伴腺瘤样变性1例.采用梭形切口14例,心形切口4例.结果:18例手术均顺利,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6a,梭形切口术后乳腺的外形8例为优级,4例良级,2例失访;而心形切口均为优级.结论:改良乳腺区段切除是治疗乳腺某些良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心形切口可使术后乳房的外形更满意.  相似文献   
34.
胰腺癌血清学CA19-9检测3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抗原 (CA19 9)对胰腺癌的临床意义及实用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39例临床确诊的胰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 2个月进行血清学CA19 9跟踪检测 ,以 6 0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 :胰腺癌患者的手术前、后及对照组CA19 9值分别为 48.2± 14.5u/ml、2 4.4± 9.1u/ml和 15 .7± 5 .6u/ml。其敏感性为 89.7% ,特异性 10 0 % ,术前与术后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CA19 9对胰腺癌具有高度特异性 ,它不仅对胰腺癌的辅助诊断 ,而且可对高危人群的普查和筛选有重要意义 ,并可对患者术后进行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下调claudin-1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LV-CLDN1-RNAi感染下调claudin-1在胆囊癌细胞SGC996中的表达。检测细胞增值、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侵袭和凋亡相关基因Bax及Bcl-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下调claudin-1在胆囊癌细胞中的表达后对其增殖、凋亡及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感染LV-CLDN1-RNAi后SGC996增殖无明显变化,被阻滞的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03 7),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021),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 0.021 1)。下调claudin-1表达能抑制胆囊癌细胞侵袭;促凋亡基因Bax的蛋白表达增加,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降低。结论下调claudin-1表达能有效促进胆囊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其侵袭,提示claudin-1在胆囊癌的复发和转移中可能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6.
1989-10/1995-08收治的14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的胃、空肠良性肿瘤.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男10例,女4例;年龄39岁~68岁,症状4mo~7a.除1例伴呕血1次、1例7a内反复大便隐血阳性外,均以持续或反复黑便为主.2例伴有上腹不适,1例上腹轻压痛.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Hb65g/L~106g/L,平均90g/L).1.2方法4例空肠肿瘤患者经内镜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均未能发现明显异常;胃肿瘤患者中,发现鲁窦部占位性病变4例,胃底部肿块4例,胃体前壁隆起性病变1例,责门下小弯侧息肉样病变回例.内镜及GI提示肿块直径I…  相似文献   
37.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由于肝胆或胰腺恶性肿瘤生长、浸润或其他器官恶性肿瘤的转移、压迫、浸润导致肝内外胆管梗阻所引起的一种临床征象。Jeremy等认为对于近端恶性梗阻性黄疸,其手术根治率只有15%~20%。因此。一些综合治疗的措施有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现就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改良PTCD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实用新型PTCD针及改良单针法PTCD操作技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38例梗阻性黄疸,采用自制实用新型PTCD针及改良单针法PTCD技术行术前胆道减压或姑息性引流。结果:38例均顺利置管,操作过程平稳。术后1周患者黄疸减轻,皮肤瘙痒缓解,血清胆红素下降60~150umol/L,平均下降110umol/L,无1例出现内出血、胆汁性腹膜炎、胆道感染、引流管脱出等并发症。结论:新型PTCD针是胆管穿刺引流的良好器具,改良单针法PTCD操作技术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胆管缺损的修复材料和方法.方法 本地白山羊40 只随机分成4 组,每组10 只,A 组、B 组、C 组分别整段切除2、3、4 cm 的胆总管,缺损通过移植相应长度内置硅胶管的自体大隐静脉进行修复,移植物周围以带蒂大网膜包裹,同时切除胆囊;D 组为对照组,仅行胆囊切除及胆管周围松动.观察各组动物的活动情况、黄疸及排便情况,分析意外死亡的原因,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3、6 个月血生化变化,在术后6 个月处死动物观察移植血管的病理改变.结果 A组、B 组、D 组三组动物各组内部术前及术后1、3、6 个月各时间点血生化检查结果,各组之间术前及术后1、3、6 个月各时间点血生化检测无显著性差异;A 组、B 组、C 组所移植血管存活情况有差异.A 组与B 组、C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01).结论 山羊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段移植加内支架并带蒂大网膜包裹来修复胆管短段(&lt;3 cm)缺损是可行的,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中胃空肠良性肿瘤的诊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肿瘤均获术前诊断,空肠肿瘤术前诊断困难,剖腹术中获得诊断,均行手术切除,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