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不同血液透析龄患者单核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和透析患者微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①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2004-12/2006-02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3例,其中保守治疗组16例,血液透析组47例,血液透析组按透析时间长短分为短期、中期及长期透析3组,以1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②收集清晨空腹或透析前肝素抗凝全血5.0~6.0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分3组继续培养24h:AGE-BSA组给予糖基化的牛血清白蛋白(25mg/L)刺激,牛血清白蛋白组给予牛血清白蛋白(25mg/L),空白对照组不给刺激。③培养24h后收取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结果: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分泌量:自发状态(空白对照)的正常对照组及保守治疗组分别为(10.08±0.77),(14.32±0.54)ng/L,短期、中期及长期透析组高于保守治疗组[(78.55±7.89),(56.16±1.66),(37.03±1.78)ng/L,P<0.05],且分泌量随血液透析时间的增加而减少(P<0.05);给予牛血清白蛋白刺激后,各组的白细胞介素1β分泌量与空白对照比变化不大(P>0.05);给予糖基化的牛血清白蛋白刺激后,各组的白细胞介素1β分泌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1),短期、中期及长期透析组低于保守治疗组[(132.09±23.66),(94.09±13.07),(68.14±10.56),(160.34±17.06)ng/L],且随血液透析时间的增加分泌量减少(P<0.05)。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自发状态(空白对照)的正常对照组及保守治疗组分别为(8.57±0.32),(10.89±0.68)ng/L,短期、中期及长期透析组高于保守治疗组[(43.12±8.01),(30.78±5.34),(19.06±3.91)ng/L,P<0.05],且分泌量随血液透析时间的增加而减少(P<0.05);给予牛血清白蛋白刺激后,各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与空白对照比变化不大(P>0.05);给予糖基化的牛血清白蛋白刺激后,各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P<0.01),短期、中期及长期透析组低于保守治疗组[(72.62±20.11),(51.08±14.78),(35.03±6.67),(103.14±9.05)ng/L],且随血液透析时间的增加分泌量减少(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参与慢性肾功能衰竭微炎症发生与发展,长期血液透析导致单核细胞功能紊乱而加重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2.
海洛因依赖者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仿  何德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470-471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机制。方法:采用APAAP法、^3HTdR掺入法,检测50例海洛因依赖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L-2R^+细胞数和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粘附增强因子活性(RFER)及抑制因子活性(RFIR)试验,观察海洛因依赖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海洛因依赖者外周血T细胞总数(56.6&;#177;3.4)、IL-2R^+细胞数(15.0&;#177;4.2)及血清IL-2水平(33&;#177;7)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而CD4^+细胞(40.5&;#177;3.2)和CD4^+/CD8^+比值(1.65&;#177;0.18)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海洛因依赖者RBC-C3bRR(15.3&;#177;2.1)、RFER(71.4&;#177;8.5)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而RBC-ICR(4.8&;#177;1.2)、RFIR(28.1&;#177;4.7)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长期吸食海洛因可降低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3.
金呈强  郑碧英  刘仿  董海新  周建伟  张健 《广东医学》2011,32(23):3042-3044
目的 观察以等比方法配制的PH-20偶联体疫苗以直肠方式注射后对豚鼠的免疫避孕效果.方法 45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实验1组注射新研发的PH-20疫苗,实验2组注射纯化的PH-20蛋白,而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用电镜观察该偶联体疫苗形态,Bradfords法测定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中PH-2...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为更好地、合理地安排病人抽血,开发智能无线抽血传呼系统软件。方法利用无线电磁波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方式,开发智能无线抽血传呼系统软件,软件主要包括:传呼系统、显示系统、语音系统及号票打印系统等四部分。结果此软件的应用,避免了人工排队,使医院的候诊环境安静有序、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结论可为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5.
为了探讨ITP患儿外周血T细胞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及其与T细胞活化和血小板减少程度之间的关系,无菌采集35例ITP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外周血,采用T细胞分离富集柱法分离纯化T细胞,分别用非同位素标记法检测T细胞PKC的活性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活化标志FasL蛋白的表达,血细胞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的减少程度。结果ITP患儿T细胞PKC的总活性与正常儿童相比明显增强[(0.97±0.21)nmol/ml·min和(0.55±0.13)nmol/ml·min,x±s,P<0.05],T细胞活化标志FasL蛋白表达与正常儿童比较显著升高(CD4+TFasL:32.7%±3.4%和14.7%±4.2%;CD8+TFasL:17.3%±9.7%和11.6%±8.5%,x±s,P<0.05),并且T细胞PKC的活性变化与CD4+TFasL、CD8+TFasL的表达均为显著正相关(r1=0.68,r2=0.53,P<0.05),与血小板计数成显著负相关(r=-0.75,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ITP患儿PKC活性增强可能引起T细胞的活化,活性T细胞增多可导致患儿血小板大量损伤,提示PKC信号转导在ITP的免疫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检测50例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NO含量并与正常人比较。结果··: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IL -1、IL -2和TN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 (P<0.01) ,NO含量非常显著高于正常人 (P<0.001)。结论·· :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降低和NO含量显著升高与免疫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背景: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发挥负性免疫调节作用.目的:利用全反式维甲酸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并探讨分化细胞对T细胞增殖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在广东医学院完成.材料:4周龄雄性SD大鼠2只,由广东医学院动物中心提供.新鲜健康人血由广东医学院检验科提供.方法:通过贴壁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传代扩增.取传至5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0.3 mg/L全反式维甲酸、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LG-DMEM液进行预诱导,24 h后吸去预诱导液,加入含0.6 mg/L全反式维甲酸的LG-DMEM液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取新鲜健康人血制备反应细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刺激细胞,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设立4组:对照组,单纯反应细胞100 μL,细胞浓度1×109L-1;实验1组:1×104神经元样细胞+100 μL反应细胞:实验2组:1×105神经元样细胞+100 μL反应细胞:实验3组:1×106神经元样细胞+100 μL反应细胞.主要观察指标:诱导分化后细胞形态变化及神经细胞鉴定,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结果:加入诱导液50 min后,光镜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典型的核周体形态,3 h后大多数细胞转变为双极或多极神经元细胞样形态,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大部分细胞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巢蛋白阳性表达,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呈阴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放射性核素每分钟闪烁数值均明显减少(P<0.05),且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加入细胞数量的增多,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后的神经元样细胞能够抑制人淋巴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检测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活化受体γ(PPAR-γ)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相关性。方法急性ITP组为急性ITP患儿53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儿童50例;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2水平。结果急性ITP组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IL-2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ITP患儿血清中的IL-2含量与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表达呈负相关(r=0.81,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的表达可能抑制了IL-2的生成,PPAR-γ与IL-2可能参与了急性ITP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体内,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一氧化氮合酶(NOS)生成的影响。方法 ITP模型小鼠分成罗格列酮试验组、GW9662对照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罗格列酮试验组用相同浓度(20umol/L)的PPAR-γ激活剂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s,TZD)类药物罗格列酮进行灌肠,同时设立的GW9662对照组使用PPAR-γ特异性拮抗剂GW9662的终浓度为10μmol/L,PBS对照组使用相同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进行灌肠,用药6、12、18、24和30h后,检测小鼠血清中NOS活性和血液淋巴细胞PPAR-γmRNA表达情况。结果血清中NOS在第6,12,18,24和30h的活性,罗格列酮试验组高于GW9662对照组及PBS对照组(P均〈0.05)。在罗格列酮试验组中,NOS活性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各测量时间点NOS活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PAR-γmRNA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PPAR-γ的表达与NOS活性呈正相关(r=0.82,P〈0.05)。结论在ITP小鼠模型内,PPAR-γ活化剂能够以时间依赖的形式增加NOS的活性,PPAR-γ可能通过NOS途径来发挥相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0.
CD4^+T细胞在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上起着重要作用,一旦这些调节过程发生差错,就可能引起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CD4^+T细胞的一个特殊亚群,即TH1细胞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有关,而TH2细胞则能防止此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