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因严重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79例。其中标准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SCEA)87例,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CEA)92例。转流管使用35例,均为SCEA术式。结果所有手术操作顺利。围手术期内发生急性颈动脉血栓形成1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2例、暂时性失读1例、舌下神经损伤1例、声音嘶哑1例、伤口血肿3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手术指征不严、术中操作失误、术后处理不当是导致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因素。对于并发症的发生重在预防,发生后必须准确判断、处理迅速。 相似文献
22.
目的观察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下肢静脉曲张复发患者27例(27患肢),均在B超引导下行患肢浅静脉及交通支静脉内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注射后即刻(注射后1 min)行B超检查观察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闭合情况,术后随访2个月~1 a。结果患肢均在B超引导下成功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21患肢(77.8%)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治疗后即刻闭塞,交通支静脉反流消失;6患肢(22.2%)有曲张静脉管腔残留者间隔30 min再次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后静脉管腔完全闭塞;治疗后2个月行血管造影检查示交通支静脉完全闭塞,浅静脉无显影;治疗后出现小腿局限性酸胀感3例,轻微浅静脉炎4例,2周内均自行缓解,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复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利用静电纺丝 (electrospinning,ELSP) 技术构建具有纳米结构的纳米仿生组织工程血管 (nano-biomimetic-tissue engineered blood vessel,NBTEBV). 方法 6 月龄新西兰雄性家兔 30 只,体重 2.15~3.10 kg.制备兔血管内皮细胞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 体外培养育种管型模具采用多排喷头ELSP混纺兔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 muscle cell,VSMC)悬液及仿 ECM (mimic ECM,MECM) 溶液构建 NBTEBV. NBTEBV 用生物反应器体外培养,MTT 检测静置 24 h和动态培养7 d后NBTEBV 上 VECNSMC 的成活和增殖能力,行 HE 染色、扫描电镜观察及最大抗张力检测. 结果 动态培养第7天的 NBTEBV 长 57 mm,外径 4 mm,壁厚 0.4 mm,色乳白,质地均匀,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及弹性.静置孵育 24 h MTT 检测血管上成活细胞相对数为 3.5×105/mg,动态培养7 d 后为 8.9×106/mg.扫描电镜及 HE染色观察示NBTEBV与天然血管有相似的纳米结构及组织学特点;电镜结构呈现由100 nm 支架纤维构成的孔径约600 nm的网状结构;HE 染色示VEC 和 VSMC分层构建成血管状.动态培养第7天组织工程血管最大静水压为950 mmHg,拟生理血压下(110/70 mmHg) 管径顺应变化率 3.0%;20 mm × 5 mm 组织片最大抗张强度为 18.5 MPa. 结论 利用 ELSP技术可以将VSMC 和 MECM的支架材料同步构建成具有与天然血管相似纳米结构的组织工程血管. 相似文献
24.
背景:目前临床上直径< 6 mm的小口径人工血管因生物相容性差、远期通畅率低,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目的:通过对脱细胞血管支架表面固化肝素,制备一种具有抗凝血功能的小口径生物人工血管。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组织病理学体外观察,于2005-12/2007-12在鼓楼医院实验室完成。
材料:普通成年杂种犬8只,雌雄不限,体质量约20 kg。
方法:采用去污剂-酶消化法制备犬颈动脉脱细胞支架,并将肝素分子交联至支架表面。将制备的肝素固化血管和脱细胞血管基质植入犬颈动脉进行异体血管移植实验。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血小板黏附实验和细胞接触实验评价其血液、生物相容性能;经异体血管移植实验观察其早期血栓形成情况。
结果:脱细胞支架细胞成分去除完全,而胞外基质保留完整;经肝素固化后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细胞接触实验未显示细胞毒性;植入异体犬颈动脉1个月后,发现肝素固化组移植血管均维持通畅,而植入单纯脱细胞血管基质者因血栓形成而闭塞。
结论:对同种异体脱细胞血管支架进行表面肝素固化,可获得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的小口径人工血管。 相似文献
25.
本文提出了一种消除脑电图主要伪差的实用有效方法,即用线性Kalman滤波来消除脑电图的肌曜为差,用FIR数字高通滤波器抑制眼动伪差及基线漂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设计脑电图的计算机自动分析和诊断系统,解决了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E)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疗效.方法 42例颈动脉硬化狭窄,其中有慢性脑缺血症状7例,一过性脑缺血症状(TIA)23例,12例无症状;术前均行彩色超声波显像、DSA动脉造影或CT和MRA扫描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65%~95%;在颈丛麻醉或全麻下行CAE,术中置放动脉转流管14例;手术方法:经典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8例和外翻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4例.结果 术后随访3~20个月,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TIA症状消失,5例仍有轻度慢性脑缺血症状,1例手术后4天出现脑栓塞,经治疗后症状缓解;36例脑部供血有明显改善.结论 CAE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 评价应用可控弹簧圈结合普通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开窗支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fTEVAR)后内漏的有效性。方法 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16例fTEVAR术后内漏患者均接受可控结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为(61.6±14.0)岁。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通过CT随访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16例患者可控弹簧圈结合普通弹簧圈栓塞手术均获成功。其中Ⅰa型内漏14例,Ⅱ型内漏2例。术后随访(5.01±2.81)(2~10)个月,无脑梗死、截瘫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无死亡;3例随访时仍见假腔内有对比剂充盈,予二次栓塞手术,术后随访假腔内出现完全血栓形成。结论 可控弹簧圈结合普通弹簧圈栓塞技术手术创伤小,技术简单易行,是治疗fTEVAR术后内漏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9年2月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115例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男7l例,女44例;年龄32~87岁,平均(56±11)岁.伴发病:高血压105例,糖尿病24例,冠心病14例,下肢动脉硬化1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7例,另5例有近期外伤史.结果 115例中,113例支架置入成功,释放支架人工血管122枚,破口封堵满意.3例同时行相关杂交手术.围手术期内并发症:下肢动脉栓塞2例,急性脑梗塞致偏瘫2例,移植物感染1例,锁骨下动脉窃血征4例,急性肠缺血1例,肺部感染3例,消化道出血l例,肾功能衰竭2例,A型夹层1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4.42%).随访75例,随访率66.4%,随访时间7-83个月,平均随访44.5个月.其中支架近远端内漏9例,5例患者行二次腔内修复术;继发A型主动脉夹层2例,再次行血管置换手术.随访中死亡6例(8%),4例分别死于心肌梗死、脑出血、A型夹层破裂等,2例死因不明.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急慢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9.
小切口减张术治疗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切口减张术治疗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992年2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37例下肢动脉栓塞术后再灌注损伤致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资料。均采用小切口减张术(即在小腿内、外侧各取纵行切口,长2~3cm,游离皮下组织直至深筋膜,打开深筋膜,将剪刀伸进切口内,分别向近、远端潜行剪开深筋膜,上至膝关节下,下至内踝)治疗。同时结合高渗脱水、利尿、伤口延期缝合等,观察其疗效。结果37例病人中33例痊愈,2例发生足趾坏疽行截趾术,2例出现小腿感觉障碍,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恢复,无一例发生缺血性肌痉挛及高位截肢。其中22例微小减张切口行Ⅱ期缝合,15例自行愈合,无一例植皮。结论小切口减张术用于骨筋膜室综合征具有损伤轻微、创面小、细胞外液和蛋白损失少、感染概率相对较低,部分小切口能够自行愈合、无须Ⅱ期缝合或植皮等优点,方法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0.
目的通过臭氧活化的方法在涤纶人工血管表面接枝2-甲基丙稀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进行接枝后人工血管血液相容性研究。方法通过臭氧活化的方法,在涤纶人工血管表面接枝2-甲基丙稀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接枝后的涤纶人工血管修剪后作兔腹主动脉补片(实验组),并和未接枝涤纶人工血管作对照。术后观察兔腹主动脉人工血管通畅率、吻合口狭窄程度、血流量和吻合口周围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接枝2-甲基丙稀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的涤纶人工血管补片吻合后,兔腹主动脉通畅率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兔腹主动脉吻合口狭窄程度小于对照组,而吻合口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吻合口周围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纶人工血管经接枝2-甲基丙稀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后,能有效抑制吻合口内膜和平滑肌增生,减少吻合口狭窄程度,增加血流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