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8篇 |
内科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30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1篇 |
药学 | 9篇 |
1篇 |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颅内生殖细胞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多数发生在松果体区,而颅内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少见,过去常称之为颅内异位松果体瘤。本文报告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占同期鞍区占位病变的12%。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其治疗进行初步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4例、女2例,年龄4~13岁,病程为3个月~4年。12 临床表现 尿崩症6例且均为首发症状。尿量3000~7200ml/d,比重1008~1001。视力、视野障碍5例,其中单眼失明2例。内分泌障碍3例,生长发育明显落后于同… 相似文献
92.
脑星形细胞瘤组织Topo-Ⅱα与Ki-67及PCNA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中枢神经系统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并结合多种临床因素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星形细胞瘤Topo-Ⅱα、Ki-67和PCNA的表达,并对其与恶性程度的关系及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星形细胞瘤Topo-Ⅱα、Ki-67和PC-NA的表达阳性率在低度恶性组中为28.5%、21.4%和28.5%;在高度恶性组中为100%、100%和88.8%,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opo-Ⅱα组Χ^2=23.87,P〈0.01,Ki-67组Χ^2=18.16,P〈0.01,PCNA组Χ^2=13.41,P〈0.01);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恶性程度、肿瘤切除范围、KPS、肿瘤Topo-Ⅱα和PCNA对2年生存率有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的恶性程度、术前患者KPS及Topo-Ⅱα的高表达是影响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Topo-Ⅱα、Ki-67和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相关,肿瘤的恶性程度、术前患者KPS及Topo-Ⅱα的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生存相关,可作为判断与预测星形细胞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3.
94.
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术与MRA、DSA的对照观察关俊宏潘蔚然王成林赵崇智王朋1刘贵军2田边纯嘉3端和夫3(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外科,沈阳110001)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三维CT血管造影术(Th...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生存状况的关系。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2例胶质瘤Topo-Ⅱα、Ki-67、PCNA的表达,并对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生存状况的关系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胶质瘤Topo-Ⅱα、Ki-67、PCNA的表达在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rank检验及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Topo-Ⅱα、Ki-67、PCNA的表达强度与胶质瘤的预后生存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Topo-Ⅱα、Ki-67、PCNA的表达水平反映了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情况。结论:Topo-Ⅱα、Ki-67、PC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相关,与患者的预后生存相关。联合检测三者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这3个因子可作为判断与预测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6.
目的通过缺血预处理后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观察神经细胞HSP70、GFAP变化。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预处理组、缺血组、假手术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缺血动物模型,每组在造模成功后24h、48 h、72 h取出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观察各个时间观察点HSP70蛋白和GFAP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SP70蛋白和GFAP蛋白大脑皮质等部位的细胞上呈阳性表达,其表达程度随时间延长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上调大鼠神经细胞HSP70和GFAP的表达。 相似文献
97.
血管痉挛是颅内血管内治疗过程中一个常见的并发症,介入手术操作过程中,导管、导丝及对比剂等刺激因素可诱发血管痉挛,或使原有的血管痉挛进一步加剧,甚至血管闭塞[1]。总结我科和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8月至2011年2月期间58例血管内治疗,出现血管痉挛11例,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CM)的发生、发展与内皮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以35 例CCM 石蜡标本为研究对
象,以体表海绵状血管瘤、正常脑血管和脑内动静脉畸形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
果CCM 组内皮细胞增殖指数(12.01±1.01)显著低于体表海绵状血管瘤组(29.31±2.55)( t= 6.24,P < 0.01 ),与正常脑血管组
(10.85±1.7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15,P > 0.05),与脑内动静脉畸形(cAVM)组(16.38±2.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t=1.78,P > 0.05 )。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与内皮细胞的增殖无关,并非内皮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真性肿瘤,
应归类于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99.
<正>颅内动脉瘤(aneurismal,AN)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病因,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目前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有手术夹闭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2种方式。一般认为显微手术完全夹闭AN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1],但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提高可栓塞材料的改进,AN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00.
颅内转移性黑色素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转移性黑色瘤罕见 ,我院于 2 0 0 0年 3月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48岁。突发剧烈头痛 ,喷射性呕吐 2个月 ,视物双影 ,面部感觉异常一个月入院。神经系统查体 :视物双影 ,视野无缺损 ,眼球各方向运动不受限。眉弓以上面部感觉麻木 ,右侧听力障碍 ,伸舌右偏。辅助检查 :头CT未见明显异常。头MRI示 (如图 1) :斜坡背侧长条形占位病变 ,边缘规则 ,病灶上段呈长T1WI,T2WI信号 ,中下段T1WI高信号 ,T2WI低信号 ,桥脑内可见小片状稍长信号。初步诊断 :斜坡占位病 ,表皮样囊肿可能性大。术中见斜坡硬膜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