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9篇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技术的进步和可脱性弹簧圈栓塞系统的不断升级,在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中,使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适应证不断扩大,相关学科医生及患者群体对血管内介入治疗的认识增多,使更多颅内动脉瘤患者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获得治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与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在2004年4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Hunt-Hess Ⅰ~Ⅴ级破裂动脉瘤患者63例,64个颅内动脉瘤,并对其中的50例患者于急性期(3 d内) 行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2.
背景:利用肿瘤过继免疫和基因转移技术将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的载体导入运载细胞回输到体内,使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肿瘤局部高浓度表达,既可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又能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毒副作用。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体外生物学活性及不同转输方式对荷瘤裸鼠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0-01/2001—12在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和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完成。TJ8510细胞(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细胞):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提供;实验动物:先天性无胸腺BALB/C裸鼠36只。方法:在肿瘤坏死因子α反转录病毒转移系统的建立及运载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制备的基础上,利用构建的单克隆病毒细胞株PLC-2和PLJC-5将标记基因Neo^R和目的基因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导入到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然后对其进行细胞增殖、肿瘤坏死因子表达、体外抗瘤活性的检测。将36只裸鼠接种肿瘤后随机分为6组,局部转输对照组、局部转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局部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静脉转输对照组、静脉转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对荷瘤裸鼠的治疗作用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指标:①基因转导前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②体外抗瘤活性的测定。③动物实验结果。结果: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3组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量与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30d,可持续表达高水平的肿瘤坏死因子α。③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Neo^R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淋巴细胞对TJ8510细胞的杀伤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前两者相比杀伤活性有明显地提高(P〈0.01)。④动物实验结果: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40d后,肿瘤局部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肿瘤体积小于局部转输对照组[(307&;#177;42),(2048&;#177;278)mm^3,P〈0.01],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组肿瘤体积小于静脉转输对照组[(954&;#177;195),(1989&;#177;305)mm^3,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导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能有效地表达肿瘤坏死因子,其在体外和荷瘤裸鼠体内的抗肿瘤效果明显高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静脉转输人脑胶质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人脑胶质瘤裸鼠皮下实体瘤生长无明显抑制效应,但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却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局部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较静脉转输肿瘤坏死因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提示过继免疫基因治疗胶质瘤以局部转输方式为件。  相似文献   
83.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1岁,因身高增长明显缓慢3年就诊.近3年患儿身高增长非常缓慢,总共增高约4 cm,智力正常,食欲较好,体重较前明显增加,曾在发育儿科就诊,诊断为"矮小原因待查,肥胖症",行垂体MRI检查示"鞍区占位病变"收入神经外科,于入院第2天常规化验发现甲状腺功能异常转入小儿内分泌病房.患儿患病以来不爱活动,有时大便干,无头痛呕吐,无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否认家族甲状腺疾病史.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3D-CTA对破裂的前交通动脉微小动脉瘤诊断优势和显微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3例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病例,所有病例均行3D-CTA检查确诊并急诊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15例行瘤颈夹闭术,5例连同动脉瘤在内夹闭前交通动脉,3例行动脉瘤壁加固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8个月,轻微精神障碍3例,其他恢复良好,无死亡和再出血病例。结论3D-CTA对破裂前交通微小动脉瘤的诊断具有方便、可靠、快捷的优势,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和脑耗盐综合征(CSWS)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并发低钠血症中的发生率是否因破裂动脉瘤的位置而不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aSAH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低钠血症病因,分为SIADH组(N=120)和CSWS组(N=40),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钠血症病因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16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SIADH患者120例(75)、CSWS患者40例(25%);前循环动脉瘤102例(64%),后循环动脉瘤58例(36%)。单因素分析证实,与后循环动脉瘤相比,SIADH在前循环动脉瘤中比CSW更常见(P=0.004);与其他部位相比,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中SIADH发生率较CSWS更高(P=0.038);更严重的Hunt-Hess分级与CSWS的发展有关(P=0.007);与SIADH组患者相比,CSWS组患者更多发生早期低钠血症(P=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进一步证实,前循环动脉瘤患者SI...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实验性大鼠动脉瘤形成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规律。方法制作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在蛋白水平系统动态观察肾性高血压大鼠脑动脉瘤形成过程中MMP-2、MMP-9表达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在术后1 w脑动脉壁即可见MMP-2、MMP-9表达增加,随着术后时间的推移和大鼠血压的增高,其表达也迅速增加,术后1个月基本达最高峰并一直持续至4个月,其中MMP-9较正常状态的增加比MMP-2的表达增加更为显著。对照组脑动脉壁MMP-2、MMP-9也有微弱表达,且MMP-2表达较MMP-9略强。结论脑动脉壁MMP-9、MMP-2特别是MMP-9的过度表达导致的脑动脉壁胶原纤维及内弹力层破坏是脑动脉瘤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7.
颅内蛛网膜囊肿31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arachnidcyst,简称ICA)为颅内占位病变的0.4~1.0%。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国内外有关ICA的文献报告逐渐增多[1]。我科自1992年以来,经手术治疗ICA3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1例中男23例,女8例,年龄5~58岁,平均35岁。病程6个月~8年。病史中头外伤4例,开颅手术史2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2.临床表现:发作性头痛17例(6例伴呕吐),癫痫7例,一侧肢体无力2例,走路不稳4例,视力下降1例。其中2例患儿一侧颞部骨性隆起,逐渐增大。3.影像学检查:全组均经CT或MRI…  相似文献   
88.
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术与MRA、DSA的对照观察关俊宏潘蔚然王成林赵崇智王朋1刘贵军2田边纯嘉3端和夫3(第二临床学院神经外科,沈阳110001)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三维CT血管造影术(Th...  相似文献   
89.
<正>颅内动脉瘤(aneurismal,AN)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常见的病因,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目前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外科治疗方式有手术夹闭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2种方式。一般认为显微手术完全夹闭AN是最理想的治疗方法[1],但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提高可栓塞材料的改进,AN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90.
三维CT血管造影术(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近年在神经外科脑动脉瘤的诊治运用越来越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72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出血患者早期诊断和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的3D-CTA检查资料,以此来探讨3D-CTA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