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9篇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3D-CTA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3D-CTA诊断价值和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3D-CTA确诊的颅内多发动脉瘤临床资料,36例采用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一期单侧翼点入路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18例,双侧翼点或翼点+前纵裂入路动脉瘤颈夹闭术6例;二期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3例;开颅动脉瘤颈夹闭术+血管内栓塞术4例;单纯血管内栓塞术5例。手术夹闭动脉瘤颈64个,血管内栓塞14个,11个动脉瘤未予处理。结果39例共发现动脉瘤89个,其中2个动脉瘤30例,3个动脉瘤7例,4个动脉瘤2例;31例术后复查3D-CTA,其中30例显示动脉瘤夹闭良好或完全栓塞,1例动脉瘤颈夹闭不全术后一个月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再次开颅手术夹闭,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7年,按GOS预后分级,良好29例,轻残5例,重残2例,死亡3例均因动脉瘤再次破裂未处理。结论3D-CTA可靠、快捷、安全,可作为颅内多发动脉瘤的首选诊断方法,开颅动脉瘤颈夹闭和/或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手术入路,影响全切除的因素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颅咽管瘤手术病例4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障碍、下丘脑功能障碍、尿崩症。分别采用经翼点20例(43.5%)、经额下12例(26.1%)、经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3例(6.5%),经前额纵裂入路5例(10.9%),经额叶皮层造瘘-侧脑室室间孔入路2例(4.3%)、翼点联合侧脑室室间孔入路4例(8.6%)切除肿瘤。结果:全切除+次全切除31例(67.4%)、大部切除15例(32.6%),围手术期死亡1例(2.2%)。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崩症、血电解质紊乱及癫痫。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术者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术中对下丘脑及重要穿支血管的保护、术后并发症积极防治是影响颅咽管瘤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3.
回顾性分析2例椎管内髓系肉瘤病例的诊治过程.2例均以突发腰背疼痛为首发临床表现,且伴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血液的常规化验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示髓外硬膜外占位,无明显特异性,均行急诊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病理诊断髓系单核细胞肉瘤,术后行骨髓穿刺检查,均未接受正规血液治疗,1例肿瘤复发,1例失访.认为无任何白血病临床表现的椎管内髓系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来自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建议及早手术切除肿瘤,积极按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标准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ed-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方法分析37例脑胶质瘤及9例瘤旁非肿瘤脑组织中Apaf-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 37例胶质瘤中23例Apaf-1 mRNA表达下调,而瘤旁脑组织未发现Apaf-1 mRNA表达明显下调或者上调;在Apaf-1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的23例胶质瘤中15例出现甲基化,表达水平无明显下调的14例胶质瘤中仅4例出现甲基化,而瘤旁非肿瘤的9例脑组织中未检测到Ap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结论 Apaf-1基因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启动子区甲基化是该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5.
硫酸镁治疗妊高症4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应用硫酸镁治疗妊高症的临床疗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在东陵区中心医院产科住院的妊高征46例,应用硫酸镁静脉给药结合肌内注射,每日总量为25~30g,用药时用生命监护仪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结果本组收缩压平均下降29.8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4.8mmHg,用药30~60min血压下降明显;头痛、头晕消失率为47.83%(22/46);除1例发生产后子痫外,无并发症发生;产后平均失血(365±16)ml。结论硫酸镁降压效果显著,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有显著下降,有效地预防了抽搐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对新生儿未发现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经颈动脉直接注入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细胞表面死亡受体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12在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实验室进行,取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①假手术组:分离血管,不插线栓。②缺血再灌注组: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在脑缺血2h后拔出栓线再灌注,再灌注即刻经颈动脉注入生理盐水1mL。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组:同前造模,再灌注即刻经颈动脉注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0.5mL。后两组动物再灌注后6,12,24,48,72h麻醉后断头处死,假手术组同时处死,每个时间点各6只。应用免疫组化和显微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Fas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补充后90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假手术组大鼠海马未见Fas阳性细胞表达,24h平均吸光度值为0.1910±0.0142;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6h后在海马区可见Fas阳性细胞,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脑皮质及海马Fas表达进一步增加,于再灌注24h时达高峰,平均吸光度值为0.3607±0.0388,以后开始逐渐下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组:各相应时间点大鼠脑皮质及海马区Fas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其再灌注24h平均吸光度值为0.3030±0.0011。结论:经颈动脉直接注入外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下调缺血神经元Fas蛋白的表达,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经颈动脉直接注药,保持了脑组织较高的药物浓度,且减少了药物通过静脉、腹腔内给药经体循环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7.
包虫病是人畜共患的流行性寄生虫病,椎管内发病极为少见。急性期药物驱虫药物无效或脊髓受压时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伴颅内血肿的诊断方法和显微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合并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前交通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4例,眼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10例。均经3D-CTA检查确诊并急诊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夹闭术后随访3~18个月,死亡1例,重残1例,中残2例,其余17例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对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并颅内血肿病人应及早确诊并积极采取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报告5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结合文献就其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占位,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病变周围上、下蛛网膜下腔可见迂曲增粗血管流空影,常伴有脊髓空洞或囊性变.本组5例均获全切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4例,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MRI影像学特点,正确的术前诊断有助于手术策略制定及手术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伽玛刀单一靶点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安全性,以期为改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提供干预方向。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7/2003-06本院接受伽玛刀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3例,其中男31例,女42例,年龄35~79岁,平均61岁。病程1.5~29年,平均4.5年。所有的病例均设置单一靶点治疗,靶点部位选择在三叉神经入桥脑处,中心剂量70~90Gy,准直器为4mm。结果:伽玛刀治疗后全部患者在24h出院,出院后随访时间6~68个月不等,平均随访时间36.7个月。术后18例显效(24.7%),46例有效(63%),9例无效(12.3%)。症状缓解时间为2周~6个月,平均为3.5个月。治疗后症状复发6例,给予二次治疗,3例症状缓解,3例症状无变化。治疗后出现头痛呕吐反应3例,全部于1周后消失;面部麻木7例,无咀嚼肌运动障碍及角膜发干或溃疡发生。结论:伽吗刀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能显著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