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IL-2、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意义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5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1例妊娠高血压患者、18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3例重度子痫前期)和27例正常孕妇的血清IL-2、IL-6和IL-10的水平。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血清IL-2、IL-6、IL-10水平分别是(5.68±1.40)ng/ml、(133.37±28.85)pg/ml、(20.96±4.60)ng/ml,正常孕妇分别是(4.40±1.31)ng/ml、(104.73±30.32)pg/ml、(25.01±6.87)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组内血清IL-2,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IL-2、IL-6水平明显增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增高,而IL-10水平明显降低,但不随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加重而改变。IL-2、IL-6和IL-10的异常表达可能诱导免疫损伤,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补肾调冲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肾虚血瘀型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移的影响。方法: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2例RSA肾虚血瘀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遵循成组序贯设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1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地屈孕酮片,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补肾调冲方,待妊娠12周末,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孕酮(progesterone,P),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IL-2/IL-10以及血液流变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80%,对照组为80.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RSA患者血清β-HCG与P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RSA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明显升高,IL-2水平,IL-2/IL-10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CPID患者全血高、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调冲方联合常规西药对RSA肾虚血瘀型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患者血清P与β-HCG水平,调节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改善微循环障碍,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3.
深静脉血栓栓塞是剖宫产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血流缓慢、内皮损伤、高凝状态是剖宫产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因素,术后对高危患者的筛查、预防可以有效减少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可以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对早孕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al disease,BV)绒毛血管超微结构及滋养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早孕合并BV要求终止妊娠妇女25例作为治疗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10万IU/d治疗共5 d;选取同期正常早孕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干扰素α-2b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绒毛血管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链酶素抗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检测绒毛滋养细胞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评价有效率为84%;透射电镜观察到治疗组绒毛血管超微结构改变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滋养细胞VEGF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治疗早孕合并BV有效,未发生绒毛血管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25.
26.
目的 研究四川省泸州市女性绝经年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泸州市30~70岁妇女1 80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 771份,自然绝经者735人,占41.50%;平均自然绝经年龄为(48.98±3.68)岁;多因素分析显示,绝经年龄与月经初潮年龄(t=3.461,P=0.001)、出生年份(t=-4.784,P<0.001)、分娩次数(t=3.257,P=0.001)、体质指数(t=2.567,P=0.011)和补钙(t=2.283,P=0.023)有关,决定系数R2 =0.376;与饮食习惯、生活行为方式无关.结论 妇女绝经年龄有提前趋势,月经初潮年龄、分娩次数、体质指数与绝经年龄呈正相关,补钙可以延迟绝经年龄;有关部门应加强女性生殖健康、妇女营养保健指导.  相似文献   
27.
目的:通过对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的表达水平的测定,探讨它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子痫前期患者40例,其中包括轻度子痫前期10例和重度子痫前期30例,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孕妇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夹心法检测三组孕妇血清中的sFlt-1的水平。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清sFlt-1为939.27±109.48ng/L,正常妊娠组为279.24±147.39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中sFlt-1为941.76±159.01ng/L,轻度子痫前期组血清中sFlt-1为928.13±141.27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体血清sFlt-1水平在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之间是有明显差异的,但是与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对早孕合并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al disease,BV)绒毛血管超微结构及滋养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早孕合并BV要求终止妊娠妇女25例作为治疗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10万IU/d治疗共5 d;选取同期正常早孕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评价干扰素α-2b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绒毛血管超微结构及免疫组化链酶素抗生物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法检测绒毛滋养细胞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评价有效率为84%;透射电镜观察到治疗组绒毛血管超微结构改变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滋养细胞VEGF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治疗早孕合并BV有效,未发生绒毛血管的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宫颈环扎术联合阿托西班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8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患者70例,32例患者宫颈环扎术后使用阿托西班抑制宫缩作为阿托西班组,38例术后未使用阿托西班抑制宫缩作为常规组。分析两组的宫缩抑制、不良反应、并发症、延长孕周时间及妊娠结局。结果?阿托西班组宫缩抑制27例,抑制宫缩有效率为84.4%,仅2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未出现因严重不良反应。阿托西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常规组高(P?<0.05),常规组早产率较阿托西班组高(P?<0.05),新生儿Apgar评分较阿托西班组低(P?<0.05)。结论?阿托西班能有效抑制宫缩,阿托西班联合宫颈环扎能明显延长孕周,降低早产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妊娠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正常宫颈和宫颈癌组织中钙激活性中电导钾离子通道(IKCa1)与人类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30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病变部位组织作为实验组,同时期18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IKCa1蛋白产物表达部位及表达水平。结果 IKCa1在30例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细胞核及细胞膜上均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0%;18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仅1例在鳞状上皮部位细胞膜部位有较弱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6%,IKCa1蛋白产物在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程度及表达部位均与正常宫颈组织中存在明显差异(Z=-6.109,P=0.00,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高分化鳞癌组阳性表达率为40.0%,中分化鳞癌组阳性率为90.0%,低分化鳞癌组阳性率为100.0%;IK-Ca1蛋白产物表达程度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χ2=8.4,P<0.05)。结论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IK-Ca1蛋白产物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且IKCa1蛋白产物表达水平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过高表达的IKCa1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存在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