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显示副肾动脉解剖结构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115例行腹部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资料,记录每侧副肾动脉的有无、支数及其直径、长度和入肾部位,比较副肾动脉解剖特点的差异。 结果 副肾动脉有Ⅰ支型、Ⅱ支型及Ⅳ支型。左侧副肾动脉发现率>右侧,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副肾动脉发现率>女性,有统计学差异。副肾动脉的直径在性别及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上下极不同部位入肾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极入肾者多见。 结论 256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副肾动脉的解剖结构,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简便、准确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儿童体外循环 (CPB)心脏手术期间纤溶系统的动态变化 ,观察 6 氨基己酸 (EACA)对纤溶系统有关变量及术后出血和输血的影响 ,并与抑肽酶比较。方法 随机选择 45例择期手术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体重 10~ 3 0kg) ,分为抑肽酶用药组 (A组 ,15例 )、6 氨基己酸组 (B组 ,15例 )、对照组 (C组 ,15例 )。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 (T1)、CPB 15min (T2 )、CPB 3 0min (T3)、术后 2h (T4 )、术后 2 4h (T5)分别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活性、D二聚体 (D D)含量、红细胞压积 (HCT) ,记录术后 2 4h心包纵隔引流量 (失血量 )及术中术后输库血量。结果 ①对照组 :术中t PA活性较术前显著升高 (P <0 0 1) ,术后 2h仍高于术前 (P <0 0 5 ) ,术后 2 4h恢复正常 ;PAI 1活性术中及术后 2h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 (P>0 0 5 ) ,术后 2 4h较术前明显增高 (P <0 0 5 ) ;t PA/PAI 1比值术中及术后 2h均显著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1) ,术后 2 4h恢复正常 ;D D含量术中至术后 2 4h均显著高于术前 (P <0 0 1)。②用药组 (A组和B组 ) :术中及术后 2ht PA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 2hPAI 1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中及术后D D含量均显著低于对  相似文献   
23.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2 8岁 ,体重 75公斤。主因头晕、乏力、耳呜渐加重 2月余 ,于 2 0 0 0年 7月入院。查体 :贫血貌 ,口唇苍白 ,胸骨无压痛 ,心脏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化验检查 :WBC 3.7× 10 9/L、Hb38g/L、RBC 1.0 5× 10 12 /L、PT 2 2 8× 10 9/L、Rct0 .1%、HCT、MCH、MCHC均正常。Rous试验、Coobs试验、Ham试验均正常。骨髓像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M∶E =6 0∶0。粒系增生占 6 0 %比值形态未见异常。红系缺如。巨核细胞系全片共…  相似文献   
24.
1 病例资料[例1] 男.71岁。主因发作性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牙龈出血6年,加重半月入院。病程中曾因突发性耳聋在耳科治疗;亦因皮肤反复出血点.拟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行对症治疗。查体: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全身皮肤有散在出血点,牙龈有出血。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眼底检查:视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