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放疗技术所取得的显著进步有效地保证和提高了放疗高剂量落在肿瘤靶区内而其周边组织和器官处于低剂量照射。本文重点介绍现代放疗流程、模拟定位技术转变和3DCRT、IMRT等技术优点以及临床应用所取得疗效。介绍图像引导下肿瘤放疗(IGRT)、自适应性放疗(ART)和剂量学引导下放疗(DGRT)的概念和临床应用的初步情况及立体定向放疗(SRT)和立体定向手术(SRS)在脑胶质瘤和脑转移性肿瘤的治疗地位。  相似文献   
92.
食管癌是中国发病率第三的恶性肿瘤,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手术是目前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方案。肿瘤病灶在放化疗后是否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对后续治疗有重要引导意义,现对通过病理评估、影像学方法和生物标记物等方法预测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效应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分析千伏锥形柬CT(KVCBCT)引导肺癌放疗人工图像配准法的重复性.方法 选择16例在我院行根治性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周行KVCBCT在线引导体位校正一次,获取患者KVCBCT影像.图像配准选择肺尖和椎体作为参考标记,在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位等中心层面上配准患者KVCBCT影像和计划设计CT影像.比较同一名医生相隔一周两次配准,不同医生之间配准和医生与技术员之间配准结果的差异,用于评价KVCBCT引导肺癌放疗人工图像配准法的重复性.结果 同一位医生相隔一周两次配准同一幅KVCBCT影像与计划设计CT影像,配准结果在患者左右(LR)、头脚(SI)和前后(AP)三个方向上,差值大于3mm所占的比例分别为:O,13%和 6%.不同医生之间的配准结果在LR、SI和AP三个方向上,差值大于3mm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1%,19%和14%.医生与技术员的配准结果在LR、SI和AP三个方向上差但大于3mm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27%和27%.结论 KVCBCT引导肺癌放疗人工图像配准法的重复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表现为不同医生,医生与技术员之间应用该方法的重复性较差.KVCBCT引导肺癌放疗的图像配准方法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5.
细胞焦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机体固有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以炎性小体组装、Gasdermin蛋白家族在质膜上形成孔道、炎性介质通过孔道释放为特征。根据是否依赖Caspase-1,细胞焦亡可分为经典途径和非经典途径。细胞焦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反应有关,可能为癌症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全文对细胞焦亡的相关机制和细胞焦亡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比较电子射野影像仪(EPID)和锥形束CT(CBCT)用于胸部肿瘤影像引导放疗,在工作流程和发现患者摆位误差两个方面为临床选择不同影像引导放疗工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7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包括肺癌、食管癌和胸腺瘤),每位患者每周分别行千伏锥形束CT(KVCBCT)和EPID影像引导分析各1次。1例患者(肺癌)在完成2次KVCBCT在线引导放疗后自动退出研究,共有16例患者进入最终研究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共获取81对EPI和CBCT影像。采用CBCT引导放疗系统时,患者的治疗总时间较采用EPID引导放疗系统时增加1.2 min。采用EPID引导放疗技术分析胸部肿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患者在左右(LR)、头脚(SI)和前后(AP)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3.2)mm、(1.3±3.7)mm和(-0.2±3.1)mm。计算临床靶体积(CTV)到计划靶体积(PTV)的预留边界,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10mm。采用KVCBCT引导放疗技术分析这部分患者的摆位误差,LR、SI和AP 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1±4.6)mm、(0.6±4.0)mm和(-0.9±4.6)mm,CTV到PTV的预留边界应设定为12mm。结论 与EPID相比,采用CBCT引导放疗系统没有明显延长治疗时间,但增加了发现摆位误差的能力,建议有条件的单位选择CBCT进行胸部肿瘤患者的影像引导放疗或摆位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97.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肺癌的80%~85%,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NSCLC治疗以手术切除或立体定向放疗等为主,确诊时是否存在淋巴道转移将会影响到局部治疗方法选择,局部治疗完成后是否还存在淋巴道和血道转移风险将成为辅助治疗精准决策的依据。如何预测NSCLC的淋巴道或血道转移风险,仍是一个难题。随着肿瘤发生、发展的演进及治疗的可塑性,肿瘤在时间、空间上生物学特性的异质性严重影响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预测的精准性。正是受限于肿瘤的异质性,目前作为金标准的侵入性活检难以反映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全貌。基于医学图像的肿瘤生物学特性识别方法经历了从人工肉眼定性分析到手动提取影像学特征利用高级统计方法建模,再到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模型的发展,使精准高效的医学影像学分析成为可能。本文基于胸部CT影像,从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角度综述了影响早期NSCLC治疗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聚焦于淋巴道和血道转移风险预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8.
1文献来源 Chang CC, Chi KK, Kao SJ, et al. Upfront Gefitinib/Erlotinib treatment followed by concomitant radiotherapy for advanced lung cancer: A mono- institutional experience [J]. Lung Cancer, 2011,73 (2) : 189-194. 2 证据水平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耐受性、副反应和疗效。方法  5 7例中男 5 0例 ,女 7例 ,中位年龄 6 0岁。放疗为 1.4Gy/次 ,2次 /d ,间隔 >6h ,5d/周 ;总剂量为 5 6Gy,4 0分次 ,4周完成。照射剂量未经肺和空气等不均匀组织密度校正。化疗采用EP(依托泊甙5 0~ 70mg/m2 ,第 1~ 3天 ;顺铂 2 5~ 30mg/m2 ,第 1~ 3天 )方案 ,总共 6个周期。结果  3例未完成既定治疗计划。完成化疗周期数中位值为 6个 ,中位间期为 4 .9周。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 72 % ,其中 3级为 7%。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 6 4 % ,其中 3级为 4 %。中位生存时间为 2 4个月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81%、4 9%、2 1%。 13例发生局部复发 ,9例在照射野内 ,4例在野外。 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85 %、74 %、6 8%。 4 4例远地转移 ,其中 6 6 %的部位在脑。 1、2、3年远地转移率分别为31%、5 9%、79%。结论 加速超分割放疗加化疗能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所耐受 ,局部控制和生存有所改善 ;化疗周期数的增加有可能补偿剂量强度和间期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0.
冲洗时间因素对胶片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监测冲洗药水更换周期内HS-126E X线胶片自动冲洗机的性能稳定性,研究冲洗时间因素对胶片剂量测量的影响。方法相同条件下曝光来自同一批的15张Kodak X—Omat—V胶片,随机分成5个组,每组3张。在冲洗药水更换周期的5个工作日内,每天冲洗1组。用RIT113胶片剂量测量系统软件测量每张胶片照射野中心的平均吸光度(A)值,进行组间比较。另取10张胶片,分成5个组,均以垂直法曝光,曝光后每天冲洗1组,用于建立校正文件并绘制感光度曲线。建立校正文件后,对整个冲洗药水更换周期内感光度曲线进行质量控制,并观察胶片敏感性的变化。再取来自同一批的胶片15张,分成5个组,均以平行法曝光,曝光后每天冲洗1组,用当天绘制的感光度曲线测量中心轴上1.5cm深度的点剂量,与相同条件下的电离室测量值比较,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冲洗药水更换周期内,各组胶片A值的均数有随时间延长降低的趋势,方差分析显示,各组A值的均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感光度曲线的质量控制显示出随时间延长向下倾斜趋向,体现了胶片敏感性受冲洗因素影响而降低。各组胶片点剂量的差异〈2%,与电离室实测剂量的差别〈3%。冲洗周期内点剂量随时间的变化较小。结论HS-126E X线胶片自动冲洗机在冲洗药水更换周期的早期是稳定的。用于辐射剂量测量的胶片应当在冲洗药水更换周期内尽早冲洗,这对A值的测量尤其重要。尽管冲洗因素对感光度曲线影响显著,且胶片敏感性在冲洗药水更换周期内明显降低,但点剂量在冲洗药水更换周期内的变化较小。建议同时冲洗用于剂量测量的胶片和用于校正的胶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