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32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氟对牙发育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机体和牙的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牙在发育过程中摄入过量的氟,将导致氟斑牙的发生。氟通过对矿化相关的基质、基质蛋白、蛋白酶、相关细胞以及离子跨膜转运等多种途径影响正常的牙矿化模式,造成牙的矿化异常。下面就氟对牙发育、釉基质、基质蛋白酶、成釉细胞、牙本质基质蛋白和蛋白聚糖的影响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2.
谈牙体病学四阶段连续教育中的临床实习教育杨立,倪龙兴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710032)近代口腔医学教育主要以培养综合分析能力为目标,我们通过理论教育、临床前教育、临床实习教育、毕业后教育的四阶段连续教育,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同时提高年轻教员的医...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黏结剂Single bond2 不同涂布方式下牙本质黏结界面的形态学变化,为临床选择黏结剂应用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暴露新鲜拔除的人第三磨牙牙本质,应用不同方式(包括涂布力度、方向、层数和同化次数)分组进行黏结剂涂布,然后,在环境扫描电镜下直接观察牙本质黏结界面的形态差异。根据黏结剂分布是否均匀、封闭牙本质小管的程度以及黏结剂渗入牙本质小管的情况判断效果。结果:黏结剂涂布力度方面,轻涂比重涂好;涂布方向,同向涂布比反复涂布好;涂布层数,涂2层较涂1层或4层好;固化方式,固化1次较固化2次好。结论:临床使用第五代黏结剂Single bond 2时,推荐同向轻涂2遍后固化的方法,可使黏结剂均匀分布,并较好地封闭牙本质小管。  相似文献   
34.
口腔医学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训课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过程。从学科特点出发,阐述了牙体牙髓病学实训课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估系统,为提高学员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三种光固化复合树脂水溶解特性及对牙髓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龙兴  王昕  吕昕 《医学争鸣》2002,23(19):1787-1789
目的 比较 Durafill(Heraeus- Külzer) ,Z10 0 (3M)和Sculpt- It(J/ P) 3种材料在 10 wk内的溶解值变化规律以及对人牙髓细胞的增殖的影响 .方法 溶解值测定参照国家标准 ;细胞毒性测定采用 MTT法 .结果  3种材料的溶解值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而混合型调料复合树脂对水溶解的影响不明显 ;对人牙髓细胞的毒性均较底 ,毒性级别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Z10 0 相似文献   
36.
目的构建磷灰石晶体矿化的体外模型,研究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不同浓度的氟离子对磷灰石晶体体外矿化的影响。方法利用阳离子膜和透析膜建立磷灰石晶体矿化的体外模型。在模型中分别加入去离子水、BSA和不同浓度的氟离子(5、20、100 mg·L-1),反应3 d后,扫描电镜(SEM)、X线衍射法检测矿化产物。结果成功构建了磷灰石晶体体外矿化模型,加入去离子水和BSA后,晶体成分主要为磷酸八钙(OCP),但晶体形态差异显著。加入氟离子后,形成了柱状、杆状的氟磷灰石(FAP)晶体,且随着氟离子浓度的增加,晶体的尺寸和矿化程度均增加。结论该体外模型是检测磷灰石晶体矿化调控因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7.
有关细菌信号机制研究有3个发展阶段,上世纪60年代以前,研究大都集中在对细菌本身的认识,主要是分析细菌自身理化和生物学特征;自从上世纪60年代发现细菌生物膜中的细菌能够随菌群密度改变而发生菌间信号交流的机制以后,有关细菌密度感应(quourm sensing)系统机制的研究方兴未艾.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从同物种的细菌间密度感应信号机制研究扩展到了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之间的跨物种信号交流机研究,这种跨越必然对揭示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抗菌新方法等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8.
目的:对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家系的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启动子和非高度重复序列编码区进行突变分析,试图在基因水平说明其致病原因。方法:使用PCR技术扩增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和非高度重复序列编码区,通过DNA直接测序方法对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在牙本质涎磷蛋白启动子区和非高度重复序列编码区未检测到与疾病表型相关的特异性改变。但在牙本质涎蛋白编码区检测到不同个体之间具有多态性。结论:该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家系的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启动子和非高度重复序列编码区序列未发现导致疾病的突变。  相似文献   
39.
细菌胞外膜泡提取法的比较和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龙兴  刘智广 《医学争鸣》1995,16(2):158-159
细菌胞外膜泡提取法的比较和改良倪龙兴,刘智广,史俊南,陈镔复(西安口腔医学院牙体病科710033中心实验室)关键词胞外膜泡;提取;比较中图号R329.28细菌胞外膜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CV)是细菌外膜向外膨出呈芽状、形成...  相似文献   
40.
Micro CT用于牙齿髓室和根管影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Micro CT扫描与常规CT扫描人磨牙图像的差距,作为今后Micro CT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方法:采用Micro CT扫描年轻女性右侧下颌第一磨牙,将所得到的图像与螺旋CT扫描得到的图像分段进行直观比较,将根管呈影情况分为4个等级,分析两种方法的根管显影情况。结果:Micro CT图像结果分层细密,边界清晰,根管显影清晰,从髓腔至根尖都有良好的根管影像。结论:用Micro CT扫描的牙齿图像边界清晰,符合实际情况,能正确反映所需要研究的临床问题,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