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以皮肤损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春秋两季多见。患者感染病毒后,皮肤损害呈簇集状水疱疹,多沿皮肤神经走向做单侧分布。在胸背腰腹等处呈带状排列,以沿肋间神经居多。损害处皮肤红赤灼热,上发水疱,受累皮肤节段有明显的瘙痒、针刺、烧灼痛或感觉过敏,  相似文献   
22.
男,78岁;因"失眠2个月."入院.2个月前因爱人去世出现失眠、心慌,服舒乐安定效果不佳.54 d前在门诊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均正常;心电图示:室性早搏;胸片、腹部超声、头颅CT均未见异常.无药物过敏史.予美两律150 mg口服3/d,心慌好转.1个月后将美西律减为100 mg 3/d;但仍失眠,随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23.
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因右大腿暗红色斑伴疼痛14年就诊。患者出生时一切正常,但自出生后2个月左右右大腿近膝盖处出现1红色斑疹,约成人甲盖大小,随着年龄渐增大,目前约占整个右大腿的1/2。患儿经常诉局部疼痛,触碰后疼痛更明显,  相似文献   
24.
目的报告1个涉及5代24个患有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的中国大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及患者皮肤病理研究。方法提取家系所有成员的血样DNA,选择6个STR位点,即DSRAD/1q21.3的D1S2343;6q24.2-25.2的D6S1553,D6S1553,和D6S1564;12q21-q23的D12S81和D12S101,对家系成员进行多态性分析,并计算2点连锁LOD值。取患者背部皮损组织,经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根据家系特点,确定该家系的遗传方式为显性遗传,上述6个位点的2点连锁分析LOD值均〈-2,显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不位于/1q21.3,6q24.2-25.2或12q21-q23区域。皮肤光镜结果发现色素沉着处与色素减退处的黑色素细胞的分布和数量没有明显差异,但色素沉着处的色素细胞内黑色素明显多于色素减退处,电镜也有类似发现,符合DUH的诊断。结论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是个异质性疾病,疾病分子机制的有待于致病基因的发现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
患者女,20岁,因全身皮疹、发热伴肝功能损害20余天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四肢非凹陷性水肿、潮红,全身大量糠状细小脱屑,双下眼睑可见轻微红斑,上覆细小鳞屑.实验室检查:嗜酸粒细胞1.67×109/L,丙氨酸转氨酶21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105 U/L,肌酸激酶962 U/L,乳酸脱氢酶519 U/L,肌红蛋白608 ng/ml,肌电图检查:肌源性受损.诊断为药物超敏综合征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入院后给予甲泼尼龙4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1周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肾功能等血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好转出院,门诊随访,至今病情无反复.  相似文献   
26.
维胺酯胶囊与异维A酸对照治疗寻常痤疮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观察维胺酯胶囊(商品名:三蕊胶囊,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10月对60例寻常痤疮患者分别用维胺酯胶囊和异维A酸胶囊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7.
派瑞松软膏治疗湿疹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近期使用派瑞松软膏(复方达克宁霜)对30例湿疹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30例亚急性及慢性湿疹患者均选自门诊病人,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1~70岁,其中,21~40岁14例,40~70岁16例。2治疗方法开放性试验,每天涂派瑞松软膏(复方达克宁霜)于患处2次,不封包,用药2周,不使用任何抗组胺药物。患者每周复诊1次,询问并记录皮疹变化。评分标准:按瘙痒、皮损性质、皮损面积以多级评分法记录。(1)瘙痒:0分,无痒感;1分,痒很轻,不引起烦恼;2分,痒令人烦恼,但不影响工作,可…  相似文献   
28.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67岁。因腹部皮肤结节不断复发50年.于2006年6月来我科就诊。患者50年前起无明显诱因腹部皮肤出现结节.逐渐增至鸽蛋大.无痛痒等不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脂肪瘤.予以手术切除,未作组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9.
东南沿海某特种兵部队高发皮肤病的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调查和防治东南沿海某种兵部队高发皮肤病。方法:对该部队共3160人进行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种措施对皮肤病进行防治,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训,结果:3160人中,患浅部真菌病共1872人,患病率为59.24%,痤疮,湿疹皮炎、病毒及细菌性皮肤病也较多见,其发病率依次为18.99%、17.97%、5.32%和1.77%,驻区环境、工作特点、生活设施及基层皮肤病防治知识缺乏等是皮肤病高发的主要因素。结论:该部队浅部真菌病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痤疮、湿疹皮炎和病毒,细菌性皮肤病、提示这些皮肤病可造成特种兵部队在执勤时发生非战斗减员,据此提出了特种兵部队皮肤病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患者男,57岁.因右足弓处皮肤疣状新生物1年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足弓内侧出现一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结节逐渐增大,行走时有摩擦感,有时伴少量出血,来我院诊治.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家族类似病史及遗传性、传染性、肿瘤性疾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