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0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91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监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小板计数的动态变化 ,探讨血小板计数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8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 ,从术后 6h开始动态监测血小板值的变化 ,根据有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分成非SIRS组及SIRS组 ,观察术后恢复情况与血小板下降程度、回升趋势的关系。结果 非SIRS组手术结束 6h血小板计数为术前的 (72± 2 1) % ,术后第 3天开始回升 ,术后第 7天开始超过术前水平。SIRS组手术结束 6h血小板计数为术前的 (4 8± 16 ) % ,恢复到术前水平约需 9~ 17d。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小板值下降程度与变化趋势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病情和预后 ,可作为术后能否获得良好恢复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开胸术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重症肺炎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0年6月19例MDRAB重症肺炎(观察组)资料,并与2006年1月-2010年6月33例非MDRAB重症肺炎(对照组)的病例资料对比分析,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痊愈组,分析影响MDRAB重症肺炎预后的因素.结果 开胸术后MDRAB重症肺炎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增加、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无明显上升,是否并发多重感染(血液、深部真菌)、术后舒巴坦/替加环素治疗时机、经济状况3项指标与MDRAB重症肺炎的预后有关.结论 开胸术后MDRAB重症肺炎的危害性在于导致感染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上升,加大舒巴坦剂量经验性治疗、避免菌群失调并发症、加强丙种球蛋白及营养支持,是目前治疗MDRAB重症肺炎的主要措施,做好ICU清洁卫生、彻底消毒呼吸机管道和纤维支气管镜、及时隔离感染患者是避免MDRAB感染蔓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上颈椎不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探索其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首先建立上颈椎正常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上的颈椎不稳病例,通过有限元软件的应用,建立上颈椎不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在屈、伸、侧屈、旋转等工况下,测量并比较上颈椎脱位模型与正常上颈椎模型的活动度(ROM)差异。结果所建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外观清晰逼真,几何相似性良好。上颈椎不稳模型各个工况下的活动度与正常上颈椎模型相比明显增大,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结论有限元三维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便捷而精确的方法。上颈椎不稳的非线性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临床病例,从而指导制定临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74.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大量心肌细胞坏死不能再生,可引发心室重构和扩大,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成为心脏病致死的首要原因[1].目前冠脉再灌注治疗虽能挽救部分缺血心肌,但仍不能补充坏死心肌.因此,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虽然有不少问题有待深入研究,然而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75.
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对寰枢椎后路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34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包括齿状突骨折29例,横韧带断裂5例。所有患者行寰枢椎钢丝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术,其中Gallie法固定21例,Brooks法固定13例。结果:术后进行颈椎侧位X线片随访3 ̄63个月不等(平均9个月),34例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寰枢椎后路融合术适用于陈旧性不稳定齿突骨折、伴有不愈合倾向齿突  相似文献   
76.
对于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目前国内大多数倾向于后路颈椎板成形术^[1,2]。而对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因其破坏性较大、并发症多等原因,已很少有人问津。但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式简单、减压充分,加上Cervifix钉棒内固定系统的应用则明显减少了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诸多弊端,提高了手术疗效。自1998年6月~2002年6月,采用  相似文献   
77.
我们对连江县1991年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进行了化疗实施监测分析,以便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为改进防治措施,加强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与措施 (一)病例发现与化疗实施:199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县新登记活动性肺结核492例。病例发现以因症求诊为主,加强县、乡、村线索调查,发现转诊  相似文献   
78.
79.
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手术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连顺  倪斌  袁文 《颈腰痛杂志》1998,19(4):260-262
本文目的对脊髓型颈椎病再次或多次手术治疗的评价进行研究。报告脊髓型颈病85例,前路再手术18例,后路67例,其中11例接受第三次手术,3例4次手术。本组治疗结果,获得优良者64例(753%)。研究结果,认为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外科治疗因素包括病变性质,手术时机及手术技术等。严格地选择再手术病例,对于脊髓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颈椎椎间融合器融合效果的在体动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在活体山羊颈椎上比较三面皮质自体骨、垂直圆柱体Harmscage及方盒形Carboncage的椎间融合效果。方法取24只成年雄性山羊,随机分为三组:自体骨组、Harmscage组及Car-boncage组。所有动物均行C3-4椎间盘切除术并分别植入以上内植物。于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2、4、8、12周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于侧位X线片上测量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术后12周处死动物,取C3,4节段标本进行组织学评估。结果术后1周Carboncage组的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大于Harmscage组和自体骨组(P<0.05);术后12周两个cage组的平均椎间高度、椎间角及前凸角均大于自体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依据融合分级标准对三组进行影像学评估,和自体骨组比较,两个cage组的骨融合效果略好,但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形态学亦发现两个cage组的椎间融合效果较好,但与自体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垂直圆柱体Harmscage中形成的新生骨量多于方盒形Carboncage。结论方盒形Carboncage具有良好的椎间支撑能力,而垂直圆柱体Harmscage的椎间融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