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胆红素自由基对人胆汁沉淀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红素用^60CO辐照后其所携带自由基强度增强(称BilE),用甘露醇加VitC洗涤其强度减弱(称BilR),将BilE和BilR分别加入人胆汁中保温沉淀发现:BilE管沉淀中糖蛋白(GP)、“胆红素钙”和总钙皆明显高于BilR管。据此,我们认为胆红素自由基促进了糖蛋白和“胆红素钙”沉淀,有利于形成三元络合物,有促成石作用。  相似文献   
42.
术中超声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22例无法切除晚期胰腺癌患者11例先行胃肠或胆肠短路术,2例行支架植入术。术前根据CT扫描图像行治疗计划计算需要剂量、需要植入粒子活度和个数。^125I粒子活度为0.40~0.70mCi/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为65~145Gy。粒子针插植,间距1~1.5cm,边缘包括肿瘤外1~1.5cm。Mick枪植入^125I粒子。粒子间距1cm。5例患者术后4周加三维适形外放疗,2~3Gy/次,5次/周,总吸收剂量39~50Gy,1例加紫杉醇增敏,1次/周,60mg/次,共3次。5例患者术后加健择化疗2周期,每21天为1个周期。结果15例伴有上腹部疼痛患者,粒子治疗后有12例疼痛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无明显缓解,有效率93.33%,平均显效时间2—3d。全组患者6例术后因复发而殛亡,复发率为27.27%。全组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其中Ⅲ期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50%患者死于远处转移。3例术后1个月复查时发现5颗粒子迁徙到肝脏。未见出血、感染、胰腺炎和胰瘘等并发症。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具有很好的姑息止疼疗效,部分局部晚期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而且并发症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或术后石蜡病理报告T1b期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42例T1b期胆囊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其中14例为术中冰冻病理,28例为术后石蜡病理。经病理科医师重新复核,26例明确为T1b期胆囊癌,其中2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本研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14例冰冻病理为T1b期的胆囊癌患者仅2例石蜡病理为T1b期,其余11例为T2期,1例为T3期,冰冻病理误诊率为85.7%,石蜡病理均等于或高于冰冻病理分期;28例石蜡病理为T1b期的胆囊癌患者2例复核为T2期,石蜡病理误诊率为7.1%,复核结果均等于或高于原分期。25例复核明确且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术后病理均未见胆囊脉管内癌栓或神经侵犯,其中14例行根治手术患者送检淋巴结30枚,均未见癌转移。25例患者中11例仅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其余14例追加腹腔镜或开腹根治手术,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仅1例行腹腔镜根治术及胆囊减压的患者发生腹腔种植转移,术后2年因广泛种植转移而死亡。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冰冻病理T1b期胆囊癌应行同期根治手术,术后石蜡病理T1b期胆囊癌应复核其T分期,对复核明确的T1b期胆囊癌需慎重评估追加根治手术的利弊,如果术中有胆囊破损建议积极化疗。  相似文献   
44.
原春辉  陶连元  修典荣 《浙江医学》2017,39(18):1509-1512,1517
肝转移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的预后因素之一。随着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和介入科等多学科协同合作发展,其肝转移治疗手段逐渐趋向多样化。对于组织学分型为G1级和G2级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手术是其唯一可能治愈的手段。对于弥漫性肝转移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内科治疗和介入治疗,而肝移植只在少部分患者中应用。本文作者探讨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治疗的选择和组织分级的关系,并分别从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和介入治疗三方面讨论肝转移治疗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经腋窝-乳晕途径、颈前肌侧方入路行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1~6月,行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切除单侧单发直径<6cm(2.2~5.3cm)甲状腺结节21例。全麻下经腋窝-乳晕途径、颈前肌侧方入路,无须横断颈前肌,必要时可以经皮肤向前牵拉颈前肌。建立工作空间的CO2压力6~8mmHg。结果21例均行内镜下单侧甲状腺部分或大部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70~120(88.3±19.5)min,术中出血量2~100(11.5±21.8)ml。术后36~48h拔除引流管,术后第2天出院。21例随访3个月,美容效果均满意。结论经腋窝-乳晕途径、颈前肌侧方入路的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其适应证仅限于单侧的<6cm甲状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建立近交系小鼠皮肤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对小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来寻找反应急性排斥的代谢指标.方法 选取C57BL/6J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作为受体和供体进行皮肤移植手术,术后0d(手术当天)、3、10d分别收集受体血清,对血清进行处理后进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果 对代谢物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库比对,共鉴定出52个内源性代谢产物,其中术后0d与术后10d相比,乳酸、甘油水平明显上升(P<0.05);术后0d与术后3、10d相比,苏氨酸和赖氨酸水平明显下降,但是甘氨酸、胆固醇含量明显上升(P<0.05).结论 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一组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的代谢指标,该方法可能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提供简便快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47.
48.
正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发展于上世纪40~60年代,70年代曾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唯一有效方式,一时间各种断流和分流手术百花齐放。研究发现,决定门静脉高压症病人预后的因素并不是手术,而是肝功能本身。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的普及以及肝移植时代的到来,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科手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作用似乎已经日渐势微。"药物-内镜-介入"成为了门静脉  相似文献   
49.
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变异及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变异及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处理。方法统计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期间进行肝移植术的67例次供、受者肝动脉的变异情况;分析肝动脉的重建方式,探讨肝动脉变异与手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关系、肝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肝动脉血栓形成后的处理。结果67例次供者肝脏和65例受者肝脏共出现肝动脉变异12例次,发生频率最高的为右肝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5例)及左肝动脉起源于胃左动脉(3例)。肝动脉的重建方式如下:供者及受者肝总动脉与胃十二指肠动脉分叉处成型后吻合58例;腹主动脉与肝动脉搭桥2例;利用变异的肝动脉分支吻合7例。手术后发生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均经腹股沟处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溶栓治疗,此3例患者中死亡1例。结论避免变异的肝动脉损伤、选择适当的肝动脉吻合方式可以保证移植肝脏的动脉血供。肝动脉血栓形成与肝动脉变异无关。作为肝动脉血栓形成后的保守治疗方法,肝动脉内溶栓治疗有可能避免2次移植。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