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高尔基体糖蛋白GP73,AFP,AFP异质体(AFP-L3)以及α-L-岩藻糖苷酶(AFU)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81例,肝硬化72例,慢性乙型肝炎28例,健康对照27例,分别检测每例的血清GP73,AFP,AFP-L3及AFU,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项检测中AFP-L3特异度最高为88.8%,AFP灵敏度、准确度最高分别为60.5%、73.2%,而联合检测组中,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89.2%、60.5%及77.03%,高于各单项检查组;ROC曲线分析提示联合检测组的线下面积最大为0.765,大于各单项检测组;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与各单项检测相比,均高于单项检测,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检测血清血清GP73,AFP,AFP-L3及AFU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并与肝硬化、慢性肝炎相鉴别。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总结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2007年11月~2013年3月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声带良性肿物113例,均行经鼻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监测无创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CO2分压(PETCO2).结果 置入支撑喉镜即刻易出现循环波动,血压及心率较气管插管后升高,其中21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置入支撑喉镜后5 min循环渐趋平稳.SpO2和PETCO2正常.均在手术间拔除气管导管,安返病房.结论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及气管插管条件,完善围术期监测,加强术中管理,按需加深麻醉,及时纠正并处理危急情况,可保障显微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手术顺利进行及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TLIF)治疗下腰椎疾病的优缺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今,我院11例下腰椎疾病患者,接受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13月,平均随访8.5月。11例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按Nakai分级评定均为优。结论 Quadrant通道下微创TLIF手术治疗下腰椎疾病,在体现微创理念的同时,降低了手术的学习曲线和难度,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荐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灌肠方联合化疗和单用化疗治疗肠癌病人外周血miRNA-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0例实验组和20例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仙鹤草、败酱草、龙葵组成的灌肠方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用FOLFOX方案化疗,观察灌肠方联合化疗对晚期肠癌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中医证侯疗效判定、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及毒性反映等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灌肠方干预后患者血清miRNA-31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ELISA检测其对人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索灌肠方的作用机理。结果联合治疗组缓解率明显大于单用化疗组(P0.05);2组临床证候疗效比较,P0.05;经卡氏评分,联合治疗组生活状况优于单用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VEGF、miRNA-31均低于单用化疗组(P0.01)。结论灌肠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能提高临床客观疗效及疾病控制率,降低晚期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iRNA-31水平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35.
目的在机体,铁调素(Hepcidin)、膜转铁蛋白(FPN)、二价金属转运蛋白1(DMT1)、十二指肠色素b(DCYTB)是调节铁代谢的重要通道蛋白;本研究通过观察大鼠去势后铁代谢相关通道蛋白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雌激素与铁代谢的关系。方法雌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一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去势组),一组切除卵巢周脂肪(对照组),12 w后取标本检测观察;观察指标:①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雌二醇浓度,②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铁,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法检测鼠胫骨铁含量、肝组织铁含量,④半定量RT-PCR法检测肝脏Hepcidin、FPN的表达,以及十二指肠FPN、DMT1、DCYTB的mRNA的表达。结果去势组3项指标(雌二醇19.45±2.28 ng/L、血清铁36.36±9.34μmol/L、胫骨铁含量41.00±5.59μg/g)比对照组相应指标(雌二醇34.98±4.48 ng/L、血清铁54.73±11.08μmol/L、胫骨铁含量66.92±21.94μg/g)显著降低(P0.05);去势组肝脏铁含量(750.20±94.08μg/g)比对照组(369.60±61.87μg/g)显著升高(P0.05);RT-PCR结果显示:两组均有肝脏Hepcidin和FPN mRNA表达,表达水平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均有十二指肠FPN、DMT1和DCYTB mRNA表达,其中FPN、DCYTB mRNA表达水平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DMT1两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去势后可以使调控铁代谢的基因通道发生改变,影响铁的摄入和分布。  相似文献   
36.
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在骨折治疗中的结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在临床治疗中的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5年6月,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1~55岁,平均39岁.本组病例均采用肩前外侧切口,经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暴露肱骨近端,骨折复位后解剖钢板放置在肱骨外侧并固定;术后3周内颈腕带悬吊(32例均未石膏外固定);术后1周内进行肱二头肌等长锻炼,术后1~3周进行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术后3周起进行肩关节主动锻炼,术后6周当X线片证实骨折线模糊后进行肩关节三维功能训练.[结果]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28个月(平均20个月);32例无骨折不愈合、钢板松动、感染等并发症;骨折愈合后按Neer氏标准评分,优21例、良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7.5%.[结论]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具有三维结构,符合肱骨近端解剖特点,拥有暴露简单、复位方便、固定牢固等优点,是肱骨近端骨折一种很好的固定载体.  相似文献   
37.
目的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减轻妇科盆腔手术麻醉造成的不良反应,比较减轻伤害性刺激的临床麻醉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48例妇科ASAⅠ~Ⅱ级拟行盆腔手术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例。A组,椎管内麻醉复合靶控输注咪达唑仑镇静;B组,椎管内麻醉复合静脉推注咪达唑仑镇静;C组,椎管内麻醉;D组,椎管内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比较4组围术期循环、SpO2、BIS值、麻醉前及术毕血皮质醇、IL-6水平,及临床麻醉情况。结果A组患者镇静程度适宜(OAA/S3~4级,BIS值75~85),无一过性呼吸抑制。术前各组皮质醇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术毕-术前)/术前A组为0.43±0.18,显著低于C组0.65±0.14(q=4.061,P<0.05),A组1例术中发生牵拉不适显著低于C组7例(P=0.027)。B组患者镇静较深,可达OAA/S2级,9例发生一过性呼吸抑制,皮质醇(术毕-术前)/术前为0.62±0.23,显著高于A组0.43±0.18(q=3.508,P<0.05)。C组中患者发生牵拉不适7例显著多于A、D组(P值分别是0.027,0.005),且皮质醇(术毕-术前)/术前为0.65±0.14,变化最明显。D组患者术毕皮质醇(术毕-术前)/术前与A、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056,P>0.05;q=2.816,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复合靶控咪达唑仑镇静组手术、麻醉创伤造成的皮质醇变化较小、不良反应较轻,适合妇科手术使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去势骨质疏松模型大鼠在铁过载状况下骨转换和骨密度变化,探讨铁过载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作用.方法 将3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平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势组(OVX组)、去势基础上2种剂量枸橼酸铁铵组(FAC)干预组,即低剂量枸橼酸铁铵干预组(FAC1组)、高剂量枸橼酸铁按干预组(FAC2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后1周分别用枸橼酸铁铵90(FAC1)和180 mg/kg(FAC2)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9周,OVX组和 Sham组按同样方式和频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9周后心脏取血,检测血清铁、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骨钙素(BGP)含量.用肝脏Perl's法铁染色,用原子吸收法检测胫骨铁含量,观察股骨病理改变,并对股骨远端Micro-CT行三维分析.结果 与Sham组比较,OVX组去势后血清铁含量、肝脏普鲁士蓝铁染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胫骨铁含量显著下降;与Sham组、OVX组比较,FAC1组、FAC2组血清铁、胫骨铁含量升高,肝脏蓝染铁颗粒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OVX组β-CTX、BGP高于Sham组(P<0.05),FAC1和FAC2组较OVX组β-CTX增高(P<0.05);但BGP水平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与OVX组比较,铁干预组骨小梁形态结构稀疏,间距增大.Micro-CT分析表明,与OVX组比较,去势后铁干预组骨密度(BMD)、骨小梁厚度(Tb.th)、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均显著下降(均P<0.05),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构模型指数(SMI)、各向异性度(DA)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大鼠去势后合并铁过载促进骨吸收,使骨小梁结构进一步稀疏,骨质密度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39.
目的通过分析50岁以上体检人群的各项指标与骨密度指标关系,了解血清铁蛋白增加与骨量改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年龄大于50岁来本院进行"全指标"健康体检数据,共2 602例,"全指标"包括:①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②血清生化指标、血清肿瘤指标;③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分析各项指标与骨密度关系,分析血清铁蛋白对骨量改变的影响。结果多重线性回归和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①年龄、腰围和ALP是引起男女性骨量(腰椎或股骨颈)下降的危险因素,身高、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和收缩压是骨量保护因素;②血清铁蛋白是50岁以上女性骨密度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浓度的上升会进一步导致50岁以上女性骨量减低或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结论 50岁以上女性体内铁蛋白上升会进一步增加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高龄、高ALP是50岁以上男女性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增加BMI、身高高度对骨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0.
患者男,56岁.因全身红斑、丘疹、结节伴剧烈瘙痒1年于2010年3月16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结节性痒疹"收入院.患者1年前于"盐湖"洗浴后出现全身多发红色丘疹,瘙痒剧烈,搔抓后丘疹逐渐增大为直径约1 cm结节,部分表面破溃、出血.半年前背部及双侧大腿外侧部分结节表面曾有水疱出现,自行挤出疱液后水疱消退.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诊断为结节性痒疹,服用止痒药、中药(具体药物不详)等治疗,皮疹无明显改善,瘙痒顽固.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尚可,因瘙痒严重而影响睡眠,略感焦虑,余元不适.既往有痛风病史2年,余无特殊个人史、家族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