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糖尿病足胼胝下溃疡的伤口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特别是合并足底胼胝病人由于局部组织缺血严重,缺乏弹性而致抗冲击力差,治疗过程中如不进行彻底清创则会影响愈合;当足部胼胝感染严重可穿透皮下组织、肌肉,到达骨、肌腱、韧带,甚至足趾或肢体坏死。我院伤口护理中心2004年5月~2008年10月,共诊治糖尿病足合并胼胝下溃疡的病人398例,经过系统的伤口处置,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覆膜支架治疗罕见的深静脉血栓后髂动静脉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天性动静脉瘘常由外伤、肿瘤、医源性损伤和感染引起。我院于2005年9月9日成功地对1例左下肢中心型深静脉血栓所致的继发性左髂动静脉瘘行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本试验旨在观察种市售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治疗下肢慢性动脉闭塞症的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 随机盲法、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试验组使用 A 药,对照组使用已上市 B 药。疗程均为 14 d 。 结果 本试验共有 7 家医院参与,随机入组 217 例受试者。对照组入选 110 人,试验组 107 人。主要疗效指标中踝肱比值,全分析集( f ull analysis set , FAS )人群 组内比较两组治疗 14 d 后踝肱比值均较基线时有所提高,且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 14 d 后对照组提高 0.09 ;试验组提高 0.08 ,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符合方案集( p er-protocol set , PPS ) 人群 结果趋势和 FAS 一致。 两组治疗 14 d 后静息痛均较基线时有所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PS 人群 结果趋势和 FAS 一致。最大无痛行走距离在两组间无 统计学意义, PPS 结果和 FAS 一致 。全部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照组为 34.86 %;试验组为 30.84 %。相关不良事件对照组 6.42% ;试验组为 8.41%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验证表明, 2 种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过程中,表现出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4.
颈部动脉血流重建治疗重症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的重度脑缺血外科治疗的效果,并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2003年3月至2008年2月,共治疗1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男性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2岁,平均病程7.5年.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眩晕和眼部视力障碍等.DSA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多数患者的颈动脉和椎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病变.8例患者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双腋(肱)/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3例行升主动脉-双腋(肱)/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单侧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3例行升主动脉-一侧锁骨下动脉和颈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2例单纯行升主动脉-右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其中1例同时行升主动脉-一侧颈内动脉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有4例在原来接受升主动脉-双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的基础上,又行一侧人工血管-一侧颈内动脉自体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14例患者术中采用TCD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2例尝试分别经一侧锁骨下穿刺和一侧股动脉穿刺与颈动脉穿刺临时转流.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无死亡病例.手术后出现伸舌歪斜3例,术后2周缓解.脑部缺血症状与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的有效率为100%.全部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年.所有患者未出现症状复发.2例患者术后4年内出现吻合口处动脉瘤,1例为双侧.结论 颈部动脉血流重建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的有效方法.术中TCD监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变化,并据此调整血压,对于预防脑缺血后的过度灌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5.
重组人pEGFP-heNOS质粒的构建及其在人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含有增强绿色荧光蛋白报道基因(EGFP)的人内皮一氧化氮合酶(heNOS)重组质粒,观察其在人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中的表达。方法构建重组人pEGFP-heNOS质粒,脂质体转染人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eNOS在内皮祖细胞中的表达。结果重组人pEGFP-heNOS质粒构建成功,体外转染人人内皮祖细胞中,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到heNOS的表达。结论重组人pEGFP-heNOS质粒体外转染人内皮祖细胞后,目的基因能够在细胞中有效表达,为下一步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6.
西洛他唑和噻氯匹定治疗四肢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对5家医院共213例慢性动脉闭塞缺血病人进行6周治疗观察,结果表明:西洛他唑有效缓解病人肢体缺血症状,与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宁比较在缓解疼痛和提高患肢血压指数方面优于后者。未观察到本药严重毒副作用,提示其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四肢慢性动脉闭塞缺血的新药。  相似文献   
37.
家兔后肢缺血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建立一种肢体缺血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结扎 2 8只家兔的左后肢的髂动脉远端并切除股总和骨浅动脉导致缺血。定期评估每只家兔缺血的严重程度 ,一直到术后第 90天。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术后大腿的细微侧支血管记数率从 0 7± 0 31增加到 2 0± 0 0 2。小腿血压率显著下降 (p <0 0 1)。小腿血流率显著下降(p <0 0 5 )。后肢肌肉的组织学研究显示有萎缩、纤维化和坏死。结论 成功制备家兔持续后肢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慢性下肢缺血间歇性跛行期、静息痛期、溃疡期和坏疽期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方法:选取2003-03/2005-0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慢性下肢缺血患者94例(102条患肢),男59例,女35例,年龄平均69.5岁。病因:糖尿病性下肢缺血90条患肢(84例患者),单纯动脉硬化闭塞症7条患肢(6例患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条下肢(4例患者)。间歇性跛行期13条患肢(12例患者);静息痛期41条患肢(38例患者);组织缺损期包括溃疡期和坏疽期,分别有26条患肢(24例患者)和22条患肢(20例患者)。①全部患者均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采用下肢局部肌肉注射、下肢动脉腔内注射、下肢局部肌肉注射和动脉腔内注射同时进行3种方法。下肢局部肌肉注射是将经过分离、提纯的自体骨髓干细胞,采用多点方法注射在患肢缺血部位的肌肉内;下肢动脉腔内注射是将骨髓干细胞注射在下肢动脉腔内,注射时要用球囊导管阻断下肢动脉闭塞处的近端血流,时间3~5min;下肢局部肌肉注射并动脉腔内注射的方法是同时采用前2种方法进行移植。②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主观指标的评估:间歇性跛行期根据在正常速度下行走的距离分为5级(0级:行走≥500m,无疼痛;1级:行走400~499m,有疼痛;2级:行走300~399m,有疼痛;3级:行走100~299m,有疼痛;4级:静息痛,无法行走或行走<100m,有疼痛)。静息痛期根据疼痛与否及疼痛程度分为5级(0级:无疼痛;1级:偶有疼痛,被问及能回忆起;2级:疼痛经常出现但能耐受,不需或偶用一般止痛剂;3级:经常使用一般止痛剂;4级:因疼痛影响睡眠,一般止痛剂难以缓解)。患肢冷感根据患肢有无冷感及冷感的程度分为5级(0级:无冷感;1级:受累肢体偶有发凉、怕冷的感觉;2级:受累肢体经常有发凉、怕冷的感觉;3级:受累肢体明显有冷、凉的感觉,采用局部保温措施后症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4级:受累肢体明显有冷、凉的感觉,采用局部保温措施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③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客观指标的评估:新生侧支血管评估根据其数量分为4级(0级:无新生侧支血管;1级:少许新生侧支血管;2级:中量新生侧支血管;3级:丰富新生侧支血管)。保肢率以术后2个月为基准,观查各期的截肢率和保肢率。④疗效评估:患肢疼痛、冷感和间歇性跛行未减轻为无变化,减轻1级为改善,减轻2或3级为明显改善,达到0级为症状消失;创面愈合并且疼痛消失为治愈,创面明显缩小为明显改善,创面缩小为改善,创面及疼痛无变化或扩大为无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纳入实验的94例患者102条患肢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患病期的下肢缺血总有效率比较:间歇性跛行期100%,静息痛期92.7%,溃疡期83.3%,坏疽期59.1%。前3期比较基本相近(χ2=1.01~2.23,P>0.05);静息痛期与溃疡期比较仍无差异(χ2=1.11,P>0.05);前3期均显著高于坏疽期(χ2=10.48,P<0.01;χ2=5.18,P<0.05;χ2=3.93,P<0.05)。②不同患病期的踝肱指数变化:间歇性跛行期、静息痛期、溃疡期、坏疽期踝肱指数增加分别为46.2%,31.7%,34.6%和27.3%,无明显差异。③不同患病期保肢率:间歇性跛行期100%,静息痛期97.6%,溃疡期88.5%,坏疽期59.1%。前3期比较基本相近(χ2=0.32~0.41,P>0.05);静息痛期与溃疡期比较也基本相近(χ2=2.35,P>0.05);前3期均显著高于坏疽期(χ2=15.87,P<0.01;χ2=5.18,P<0.05;χ2=5.48,P<0.05)。④不同患病期经皮氧分压增加与血管生成情况:经皮氧分压测定各期之间无明显差异。下肢动脉造影显示,有丰富血管生成的百分比各期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下肢局部肌肉注射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患者,在病变的早、中阶段和单纯溃疡阶段,其有效率和保肢率均无明显差异,但以上3阶段的有效率和保肢率均明显高于晚期的有组织坏疽阶段,充分说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特别适合下肢缺血患者病变的早期与中期,对于缺血晚期特别是患肢存在组织坏疽者的治疗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9.
背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尤其是糖尿病性下肢缺血,目前已有不少报道。特别是在改善糖尿病足部疼痛方面疗效显。然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是否对远隔部位脑梗死后出现的肢体瘫痪有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