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44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比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晨服奥美拉唑,睡前加服法莫替丁和加服奥美拉唑后日间酸突破(DAB)和夜间酸突破(NAB)的情况.方法将2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日间服用奥美拉唑20 mg后,一组睡前加服奥美拉唑20 mg,一组睡前加服法莫替丁40 mg,疗程1周.治疗前后行夜间胃酸pH监测.结果治疗后奥美拉唑组夜间pH<4的中位时间百分比减少62.4%,法莫替丁组减少83.95%,两组之间比较P<0.05.奥美拉唑组NAB发生率为70%,法莫替丁组NAB发生率为30%,两组之间比较P<0.001.两组日间pH<4的中位时间百分比、DAB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睡前服用法莫替丁比睡前服用奥美拉唑对夜间胃酸分泌和酸突破的控制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2.
消化不良与功能性胃肠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化不良定义为间断或持续性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常伴随有早饱、饱胀、胀气、呃逆和恶心、呕吐等症状。近年来有研究者认为体重减轻也是消化不良的症状之一。烧心症状是否属于消化不良的范畴一直存有争议。消化不良可能是器质性的或功能性的,器质性疾病包括胃肠道病变、使用药物和胰腺疾病等;功能性消化不良(FD)则不伴有器质性疾病,主要由胃高敏感性、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胃酸分泌过多、HP感染或者心理因素等导致。15%-20%的人至少经历1年以上的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及胃黏膜炎症在有消化道症状但内镜诊断大致正常人群胃内的分布部位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以20岁~25岁、40岁~50岁及>60岁3个年龄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各选20例有症状但胃镜检查结果阴性的患者,在胃窦大弯、胃窦小弯、胃角、胃体大弯和胃体小弯5个部位取材,用于Hp感染严重程度的诊断和胃黏膜炎症严重程度的鉴定.结果在胃窦胃角处,3个年龄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胃体Hp感染率随年龄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01);Hp感染积分在胃窦处没有明显差别(评分随年龄增加分别为1.3、1.5和1.6,P>0.05),胃角处有显著差异(评分分别为1.0、1.2和1.6,P<0.05),而在胃体则有极显著差异(评分分别为0.6、1.0和1.5,P<0.001);同一年龄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部位不同年龄组胃黏膜炎症的严重程度均没有显著差异.胃黏膜炎症出现和Hp感染胃内分布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χ^2=30.016,P<0.01).结论在有症状但胃镜检查结果阴性的人群中,Hp感染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且感染部位上移,胃黏膜的炎症发生不具有这样的趋势,但依然和Hp感染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连朴饮调节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8日龄SD乳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连朴饮组.10日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予以碘乙酰胺幼鼠刺激法造模.第7周药物干预.第8周,进行胃排空及胃窦平滑肌条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胃窦平滑肌条基础状态收缩活动及乙酰胆碱与五羟色胺(5-HT)对其...  相似文献   
12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IBS发病率呈逐步增加的趋势。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有研究表明,IBS症状与患者生活方式和日常饮食密切相关。生活方式和饮食调节已成为治疗IBS的重要方法。本文就IBS生活方式和饮食管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不同造模时间点小鼠内脏敏感性的变化及调节T细胞的变化特征,探讨两者在PI-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旋毛虫幼虫囊泡(350~400条)感染成年SD大鼠,分别于感染后2、8周后行结直肠扩张(CRD),记录腹壁肌电图(EMG),评价内脏感觉功能的变化。取大鼠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细胞比例,评价不同时间点调节T细胞比例变化特征。[结果]①CRD联合EMG腹外斜肌放电次数可以反映内脏感觉功能。②3组不同扩张压力(20、40、60mmHg)下,旋毛虫急性感染2、8周后(以相同年龄及相同饲养环境的大鼠为对照)腹壁肌电放电次数均显著增加,80mmH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旋毛虫急性感染后可导致内脏高敏感性,该效应可持续至少8周。③在急性感染后2周,外周血CD4+CD25+/CD4+明显减少,而至模型诱导成功8周后,血CD4+CD25+/CD4+比例趋于正常。[结论]旋毛虫PI-IBS早期存在内脏敏感性增高及调节性T细胞下调增高,晚期调节性T细胞趋于正常,而内脏高敏感性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讨八面蒙脱石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回肠黏膜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ANP组、莫沙必利组、八面蒙脱石组和莫沙比利+八面蒙脱石(联合)组,每组24只大鼠.采用胰胆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诱导大鼠ANP模型;假手术组开腹注射生理盐水后关腹.各治疗组于造模前30 min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次.术后3、6、12 h分批处死动物.取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取血测定TNF-a、IL-1水平;取回肠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回肠黏膜NF-κB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回肠组织IκBa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ANP组胰腺损伤明显,血TNF-a、IL-1水平明显升高[(36.79±1.14)pg/ml对(9.00±0.01)pg/ml,(25.17±1.93)ng/ml对(3.45±0.11)ng/ml,P值均<0.05],回肠绒毛高度显著下降[(0.25±0.22)×10~(-6)m对(1.50±0.33)×10~(-6)m,P<0.05],柱状细胞指数显著降低[(2.40±1.65)×10~6个/m对(13.5±4.28)×10~6个/m,P<0.05],NF-κB表达增加(6.92±1.54对1.28±0.29,P<0.05),IκBa蛋白水平下降(3.30±1.99对24.32±1.93).莫沙必利组和八面蒙脱石组的各项指标与ANP组均无显著差异.联合组的血TNF-a、IL-1水平[(30.57±0.39)pg/ml和(13.45±1.26)ng/ml]、回肠绒毛高度和柱状细胞指数[(1.05±0.28)×10~(-6)m和(10.10±2.50)×10~6个/m]、NF-κB活化(4.32±1.57)和IκBa蛋白水平(15.99±1.26)均与ANP组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 八面蒙脱石联合莫沙必利灌胃能减少ANP大鼠回肠黏膜NF-κB的大量激活,减轻胰腺和回肠黏膜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28.
背景: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分泌的转化生长因子β1有抑制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体外观察蛇床子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对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作用于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MTT法和生长曲线法检测蛇床子素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蛇床子素能明显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MTT法检测的IC50为(15.2±2.0) μmol/L,可以明显下调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P < 0.05)。说明蛇床子素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可以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及医学科学的进步,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髋、膝关节疾病手术治疗的普及和成熟,且其临床疗效不断得到肯定。人工关节作为异物植入人体,人体必然有一定的反应及变化,而它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情的发展及转归,故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了解患者病情的发展及预后[1],手术无菌制度的规范及抗生素的合理预防应用能减少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发生,但是随着关节置换手术例数的不断攀升,感染患者的绝对数量也在增加,而同时术后感染很难做到早期诊断,从而  相似文献   
130.
临床医师应该掌握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随着B超、消化道内镜、血管造影及核素检查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绝大多数的食管、胃、小肠、大肠以及肝、胆、胰腺等消化系统脏器的疾病都间接或直接得以明确诊断。然而,临床上常可见到一些主诉较多但用现有诊断技术不能发现其消化系统组织结构改变及生物化学异常的患者,这类疾病被归为“功能性胃肠病(FGIDs)”,主要有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便秘(FC)等。事实上,这类患者远多于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患者,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随着消化道功能诊断手段从研究逐渐走向临床,国内外学者对这类疾病的诊断有了较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