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1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总结了甘肃河西走廊沿线酒泉、张掖、武威、天水等地区血红蛋白病的类型及分布特点。分析该地区57例异常血红蛋白的一级结构,确定β链变异体7种,α链变异体6种,其中Hb Tianshui为世界新种异常血红蛋白。对27例β地中海贫血进行了基因鉴定,发现4种突变型,以CD17(A→T)基因突变为主,检出的β地中海贫血[-28(A→G)、CD17(A→T)/N]双重突变杂合子,为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的双重突变,极为罕见。根据河西走廊沿线血红蛋白病的地理及民族分布特点,作者认为①该地区的汉族人融合了部分其他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的血缘。②推测β地中海贫血CD17的突变基因可能起源于甘肃陇西地区,随华人的迁徒传入东南亚各地。③该地众多的异常血红蛋白变异体和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型,说明这一地区遗传背景十分复杂,其基因的传递且具有高度异质性。  相似文献   
42.
苯丙酮尿症 (phenylketonuria ,PKU)是引起儿童智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 ,表现为苯丙氨酸 (Phe)代谢异常 ,除少部分系四氢生物喋呤合成酶或二氢生物喋呤还原酶缺失外 ,绝大部分病例源于苯丙氨酸羟化酶 (PAH)异常 ,使得过量的Phe及其中间代谢产物等在血和脑脊液中蓄积 ,抑制功能酶类的活性 ,导致继发性代谢紊乱等 ,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为大致了解新疆PKU的患病情况 ,我们对近几年来在我院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现的PKU患者进行了调查和随访 ,现将资料介绍如下。病例资料1 一般资料 :本文调查随访了 5例…  相似文献   
43.
目的:报道6例苯丙酮尿症(PKU)基因纯合子突变分析结果.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基因序列测定技术.结果:在新疆的汉族、维吾尔族和回族三个民族中,检出了6例5种PKU基因的纯合子突变,即R243Q(2例)、R176X、R111X、P281L和IVS4-1G→A,这5种PKU基因突变均为新疆地区常见或较常见的突变类型.结论:新疆的PKU基因突变具有较强的民族特性,表现出极大的遗传异质性.研究结果将为该地区有针对性的PKU防治战略提供科学依据,也是对我国民族和地区资料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4.
拉米夫定(Lamivudine)是一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药,具有很强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但由于其抑制病毒复制作用短暂,停药后易于复发,因此需要长期用药,然而长期服药治疗可引起HBV DNA多聚酶活性区核苷酸序列的变异,称为YMDD变异[1]。Nancy[2]报道一组Ⅲ期临床试验,拉米夫定治疗1、2、3和4年后HBV变异率分别为17%、40%、55%和67%,且变异后的HBV对拉米夫定的敏感性下降,对临床疗效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选择和建立简便、快速、特异并适合临床应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YMDD的变异,对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及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1.基因变异拉米夫定是一类新的双脱氧核苷类似物,最早开发用于治疗HIV,后来发现他具有抑制HBV复制的作用。拉米夫定在服用后于体内代谢成为拉米夫定三磷酸化物(3TC-TP)。HBV在复制过程中存在前基因组RNA的逆转录过程,3TC-TP在逆转录过程中渗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由于其戊糖环为双脱氧硫代呋喃糖环,不具有3‘羟基,不能形成磷酸二酯键,所以可以阻止下一个核苷酸的渗入,达到抑制HBV复制的目的。HBV变异株基因存在突变,此突变主要发生在HBV ...  相似文献   
45.
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209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中13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20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有139例检测到1-13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升高,总阳性率为66.5%(139/209);特异性IgG阳性率较高(10%以上)的主要致敏食物有2种,分别为鸡蛋(39.2%)和牛奶(38.8%);食物特异性IgG浓度分级结果表明,鸡蛋和牛奶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食物不耐受,而其余多数食物则以引起轻度不耐受(即IgG浓度为+1级)为主。统计学分析表明:不同性别患儿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7岁以下年龄组患儿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77.9%)显著高于7-14岁年龄组患儿阳性率(59.8%,P〈0.05);汉族和少数民族两组患儿食物特异性IgG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单种食物IgG阳性率比较发现,汉族患儿鸡蛋特异性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少数民族患儿(P〈0.05),少数民族患儿鳕鱼特异性IgG阳性率显著高于汉族(P〈0.05)。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过敏性紫癜具有密切相关性,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对过敏性紫癜病因诊断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回族苯丙酮尿症患儿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的突变构成及特点。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18例回族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启动子区域序列。结果在36个PAH等位基因中共检出24个突变等位基因,突变检出率为66.67%(24/36),包括14种突变类型,其中错义突变7种、无义突变4种、缺失突变2种、剪切位点突变1种。较为常见的突变类型有R243Q、R241C、S16fsX10、R111X、L430P,其余突变类型均为散在发生。查阅国外文献、专业网站及数据库发现S16fsX10、Y414X、S303fsX38是世界未见报道的新的PAH基因突变类型,L430P和D222G突变是国内未见报道的新突变。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回族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突变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特殊性,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Y染色体微缺失快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38例健康男性和46例无(少)精症男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针对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4个亚区(AZFa~d)15个序列标签位点(STS)的多重引物进行PCR检测,并以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PCR产物。结果 84例受试者多重PCR检测成功率为100%,且特异性好,扩增效率高。健康男性标本可检出15个STS。患者中检出AZFc+d微缺失1例。结论多重PCR是快速筛查Y染色体微缺失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比较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与健康人之间 TNF-α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在该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健康人血浆中 TNF-α蛋白含量;荧光定量 RT-PCR 法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 TNF-αmRNA 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浆 TNF-α含量(26.307±15.737 ng/L)高于健康人(11.147±13.868 ng/L),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NF-αmRNA 表达量(0.0024±0.0177)显著高于健康人(0.0014±0.0004),且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 患者 TNF-α表达量高于健康人,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中一种重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甘肃省张掖地区异常血红蛋白和地中海贫血发病情况。方法:在张掖地区普查异常血红蛋白10900人,普查地中海贫血2161人。结果:检出异常血红蛋白携带者12人,平均发生率为0.11%。检出地中海贫血先证者4人,平均发生率为0.18%。应用指纹分析技术分析11例异常血红蛋白,鉴定6种变异体,即HbGTaipei,HbGCoushata,HbNewYork,HbJBangkok,HbDPunjab和HbUbⅠ-Ⅱ。应用PCR/ASO技术鉴定3例β地贫,均为CD17(A→T)杂合子。发现该地区以HbGTaipei和βCD17(A→T)等基因突变为主,类似中原汉族的基本特征,但有部份HbGCoushata和HbDPunjab变异体存在。结论:张掖地区人口融合了其他蒙古人种和高加索人的血缘,与该地的人口变迁及“丝绸之路”的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